【新訊】CIPA統計:相機全球出貨量持續下滑

flody wrote:
幹掉1寸底


手機會幹掉1寸底相機不是因此畫質比相機好. 而是一般人懶到不願意帶相機出門而已.

手機現在搞的是鏡頭接力,例如12+25+50+120的4鏡頭, 而中間的全是畫面裁剪的有損畫質.

1/1.33"的所謂[大底]也不過是主攝鏡頭才有.其他的鏡頭不過是1/2.56" 或是1/3.56" 的小底.
a527692384 wrote:
手機會幹掉1寸底相機(恕刪)


黑卡也不大呀
就算用多少規則去刪文,封住別人的嘴巴,不讓別人說他仆街,大家仍會知道支那01是仆街,快過去中國啦
Tramado wrote:
其實, 相機在計算攝(恕刪)


相機就算走計算攝影也打不贏手機. 相機輸手機不是輸在畫質, 而是輸在便利.

實際上相機畫質贏手機, 操作更是大勝, 但銷售還是慘慘慘.

未來相機廠要吃一般消費者市場只能做手機照相元件, 不論是鏡頭還是感光元件.

至於專業市場, 相機廠也不會走計算攝影這條路, 計算攝影說穿了就是後製.

專業後製會交給電腦, 相機廠還是會專注在前期的訊號處理.
實際消費者卻真的要可以一定程度後製的相機
就算用多少規則去刪文,封住別人的嘴巴,不讓別人說他仆街,大家仍會知道支那01是仆街,快過去中國啦
flody wrote:
實際消費者卻真的要可...(恕刪)


重點不再前級後製, 而是一般消費者就只願意帶一個輕便全能裝置出門, 這個裝置就是手機.

手機為了輕便無法使用高級但體積大的前級技術, 如大底感光元件, 大鏡頭,

所以靠後製來做出消費者要的影像.

相機就算有跟手機一樣的後製, 光看體積以及要多帶東西, 在一般消費市場就是打不贏手機.

相機廠要吃消費市場, 我覺得高品質錄影看能不能打入高階市場.
tsuyao wrote:
但 可換鏡頭相機可接大光圈/長焦望遠鏡頭,這類照片的成像目前手機用演算還就是比不上
隨便去旗艦手機的相片大樓跟高階相機/高階鏡頭的大樓對比一下,視力正常的都可以看出差別多大


其實我生活攝影廣角遠重於長焦,
實際用起來長焦只要堪用即可

旗艦手機長焦目前尚堪用。

至於大光圈淺景深目前計算攝影還在努力中,
但以目前進度,應該也是幾年內就可以完美了。

flody wrote:
實際消費者卻真的要可以一定程度後製的相機


說穿了,哪台相機不前期後製
應該沒有相機的Jpeg是直接轉Raw成jpeg
不前期後製吧

寬容度的拉曲線、色調軟片模擬,等等一堆都是相機的前期後製。

索尼也有柔膚跟DRO等等等
都是前期後製。跟手機一樣都動過手腳的。
只是這種自動化不是AI,只是固定編程。
效果就差非常多了。

相機的AI多半用心於對焦上面,
前期後製上反而不是真正的AI計算攝影。

cuteyu wrote:
實際上相機畫質贏手機


加入了計算攝影後這可不一定
手機小感光元件用各種方法算出細節,
很多時候會遠比相機大感光元件的寬容度高出不少,
而且因為手機小感光元件的計算攝影都用低ISO拍攝演算。
加上計算攝影後。
部分狀況會遠比相機大感光元件純用高ISO還要純淨不少,細節也多不少。
更不要提室內近拍要不要縮光圈的問題。
相機大感光元件不縮光圈,淺景深糊到沒有細節,
一縮光圈高ISO下,什麼細節都變雜訊了。
google "標題 + yuxian" 或 "yuxian.yy" 有非常完整評測
現在純相機優勢只有大變焦了

我想法是未來可以有本身可以作為運動相機
可以加外骨架變操作強普通相機
可以作為插件成為航拍機和手機的一部份
就算用多少規則去刪文,封住別人的嘴巴,不讓別人說他仆街,大家仍會知道支那01是仆街,快過去中國啦
yuxian wrote:
其實我生活攝影廣角遠(恕刪)


應該說大多數人皆是如此, 數年前我就在01上問單眼是否能出全幅16-50mm or 16-70mm的鏡頭.

這是大多數人最常用的焦段, 但答案是否定的, 所以大底相機在追求便利的消費市場很吃鱉..

yuxian wrote:
加入了計算攝影後這可不一定


覺得畫質定勝負是很大的迷思. 事實是在沒有計算攝影前DC銷售已經衰退了.

一堆追求便利的消費者早就換手機拍照了. 畫質對一般消費者夠用就好, 就算沒有計算攝影,

隨著感光元件進步, 手機拍照品質提升, 最終會滿足大多數消費者需求, 相機終究會被取代, 早晚而已.

換個問題更明顯, 就算現在相機擁有最好的計算攝影技術有多少消費者會回頭購買?
yuxian wrote:
其實我生活攝影廣角遠(恕刪)

旗艦手機畫質最好的標準鏡頭所拍的照片都無法跟相機比了,長焦鏡頭更是不勘入目,但 這是我個人目前的觀感,大多數人來說手機畫值可以接受就接受囉,我也不是相機廠商,就算明年全部倒閉,我依然有好相機可以拍出好照片。
CMOS或是其他電子元件以及軟韌體,手機都可以追上,但 大家都知道對一張照片來說,鏡頭的差異是最直觀明顯的,手機的鏡頭才多大,大光圈鏡頭的口徑比整支手機還寬,未來手機的演算法如何能在各類場景、各種複雜的光線交織之下,完美模擬自然的物理光學? 我也非常好奇與期待!
至少此刻,去看看高階鏡頭的人像大樓,旗艦手機要怎麼比?
tsuyao wrote:
旗艦手機畫質最好的標(恕刪)


有差距
但不是大得不能接受
更不用說有計算攝影後有可能超越1寸底的機
就算用多少規則去刪文,封住別人的嘴巴,不讓別人說他仆街,大家仍會知道支那01是仆街,快過去中國啦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