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perienced wrote:
小米 15 Ultra...(恕刪)

這位哥,這幾年手機的進步是很多沒錯,但也差不多到頭了,因為手機能給相機的空間就這麼點,不可能無限制的堆疊下去...現在各家的Ultra都已經超出很多人對手機的容忍極限了,即使堆料至此我也不覺得小米15U有對相機開出什麼槍

我是這樣覺得啦...手機如果真的要再繼續往相機這條路發展下去,我認為必須得獨立一條產品線然後用M43接環了...是,在相機的領域M43是MILC當中片幅最小的,但是它也是目前鏡頭體積與畫質平衡得最好的,同時對手機而言那片幅也是大到難以想像的...再來,M43是目前MILC系統中歷史最悠久的,所以這個接環早就累積各種該出的不該出的一堆鏡頭了,多到你可以挑著牌子買呢
M43本來就是開源的系統,而且現在已經要死不活...元老之一的P家跑去做FF機了,剩下O家還在苦撐,就他一家還能撐多久?而且O家現在的新機身也為了市場差異化而在往計算攝影的方向走,無奈機內孱弱的CPU算力根本沒法跟手機比所以只能做成半調子,如果這時候手機廠接過去玩那才真的能帶得動計算攝影走入相機的世界
別說手機的演算法只是在搞不入流的HDR、晚上拍成白天的夜景模式、噁心的無腦銳化還是破綻百出的模擬散景,就光說一個2倍變焦演算法已經做到逼近實體2倍鏡,手機廠來做M43的話裝任何鏡頭都能擁有接近無損的2倍裁切...比方說你裝一顆1240直接變等效24-160,要是裝40150更是能當成80-600在用耶,還有更可怕的1025變20-100(還恆定F1.7)等等,這難道不香嗎?更別說手機廠都會積極訂製最新製程的CMOS了
如果一台M43手機把整機厚度連接環做到25mm以內(我相信以手機廠的能力應該還能更薄但不可能低於鏡後距的20mm),在接環旁邊裝一顆紅米在用的主鏡頭讓我不裝M43鏡頭時也能臨時拍照掃碼這樣就好,讓使用者自己決定要帶什麼鏡頭出門這樣沒搞頭嗎?我覺得有耶...這條產品線既然機身厚了螢幕也可以不用那麼大了,所謂的小尺寸旗艦那6吋出頭的螢幕大小也輾壓各種相機了,別忘了現在手機螢幕的亮度色域色準都很強,可能比很多攝影愛好者家裡的螢幕還要強,不是相機上那種連白天構圖都有困難的螢幕可以比的...操作部分用外掛手柄就能解決,手機廠最多只需要用自由曲面鏡片或全鏡非球面這種相機廠沒在用的技術做一顆等效14或16的機身蓋等級的超薄型超廣角(接環內部也有空間而且手機本來就都在用全電子快門)就沒啥事好做了,這樣也等於是一般的雙鏡頭手機了只是比較厚
有了M43接環後隨便裝一顆20/1.7,那個畫質、散景跟放大率還不輾爆現在所謂的一英吋主鏡?隨便裝顆45/1.8,那個純光學虛化還不讓各種人像模式下課?這兩顆疊起來都比你的拳頭還要小,重點還不用多少錢...更重要的是下一代算力更強SOC的機身出現了你也不用重複買鏡頭,會重複的可能就內建的那顆備用相機而已...現在的Ultra你每代都換的話你一直在重複買那個成本高昂卻又大同小異的一英吋主鏡耶,意義何在?還有那種牙膏倒吸的14U有實體光圈15U卻沒有,為了那HP9大底長焦損失了主鏡的光圈葉片...值得嗎?

小米當年曾經推出一台12S Ultra概念版,利用機身+轉接環配合一片無鏡組的IMX989來轉接萊卡M系列鏡頭,因為隨機附贈一顆正萊卡35/1.4加上這台機器只"量產"了10台,所以售價達到驚人的30萬RMB...我們都知道車廠會做概念車、會把概念車做成各種外星載具般的外觀、會配上各種華而不實的離譜設計,小米12S Ultra概念版也是這樣的產品,只不過他們反過來是先有普通的量產機,然後再用量產機魔改得到概念機
我想說的是,這行業是真的有人打算認真這麼搞...當然這台概念機+鏡頭的組合別說一台30萬人民幣了,3萬人民幣的價格都不會是市場能接受的,所以我認為他們要做一定還會再各種減配、找出各種更合理方式壓低售價...比起高貴的萊卡M接環,M43接環顯然遠遠親民許多,也更有實力儲備挑戰市場做一個開拓者
等到這種東西真的被做出來,手機才真的有挑戰相機的實力...現在的手機其實都是在用天然的便攜屬性在吃相機的豆腐,你不可能無時無刻帶著相機,但你絕對可以隨時帶著手機,所以手機比起相機佔據了大量的出勤率優勢,只不過剛好他們又有能力找到進步的空間且願意持續進步下去...但最終也是手機"必須"的便攜屬性限制了手機的上限,現在已經差不多到頂了,真的要繼續那就是時候往下一個階段走了
featheringer wrote:
這位哥,這幾年手機的...(恕刪)

我必須說,現在的科技進步之快已經有點超出我的想像了

看起來就是借用從蘋果轉到Qi2的Magsafe磁吸圈,中間挖三個小洞來給模組供電+光傳輸實現半無線接環模組,完全不用捨棄正常手機的設計又能多出外掛相機的選項而且還超低延遲...當年Sony的QX系列就是敗在延遲的
再來只差一步:作出M43接環的模組,從此換鏡自由,配上加大版的外掛手柄,M43就正式藉著小米與手機的計算攝影能力而重生了...然後M43本身是開放的接環大家都能用,小米或許也會開放機身上的光傳輸協議,這樣就能把這個市場給做大了
目前已知小米已經為了這模組訂製了一片新的1億畫素QB陣列的4/3"CMOS,顯然不同於任何已存在的M43相機,他們勢必得把這玩意再更優化並量產販售...不然這片CMOS就白白浪費了,這尺寸是不可能塞進手機的,只能外掛
小米的做法就相當於搞一台沒有UI的無反,然後拿手機當UI和運算核心,這樣數位單眼有沒有未來還有啥好爭論的嗎....BTW,把鏡頭/image sensor模組化雖然可以解決手機因為先天上尺寸受限的問題,但那個模組的體積/重量還是跑不掉的,鵝蠻好奇當手機喪失攜帶便利的優勢後,跟相機一比,還能佔多少便宜啊....
featheringer
首先,DC市場上你從光學角度找不到同級競品,就算你找舊機或無反達成同級,體積也遠比這玩意大,因為它們還有完整的機身…再來,你用相機拍你沒有手機的算法,除非你真的就是不想要,那就專心用相機拍就好了
wangcm wrote:小米的做法就相當於搞...(恕刪)


手機的優勢就是更輕更小的條件下可以拍照
但是現在反而要往手機身上加鏡頭
像這次的外掛鏡頭
看影視颶風介紹,就是更耗手機電,且沒有演算法
即使這套真的以後會出現
也可以預期是一個會很耗電的系統,而且是耗手機電
我是覺得有點做過頭了
12S是一個大CMOS配手動鏡頭
這一次是配一個似乎是不能縮光圈的35 1.4
10Gbps的傳輸速度看起來不錯,
不過USB-C也是有10Gbps規格,且有供電跟數據接口
真的要做外掛應該是用USBC會比較適合
QX當初也只是差在傳輸,如果是改成接USBC,這個問題就解決了吧

要做觸點模組化的,之前有moto Z跟哈蘇模組

之前的嘗試都失敗了
我不覺得小米這套會是甚麼未來一定要用的系統
featheringer
這模組有算法的,也能縮光圈…
featheringer
順便說一嘴,當初看到12SU要塞一寸片幅的傳聞我也是嗤之以鼻,回想當年松下做CM1做成那充滿妥協的樣子…小米?還想踩雷?松下做相機做那麼久都做不好了,小米哪來的勇氣?結果我們現在都看到了…
ken902 wrote:
手機的優勢就是更輕更小的條件下可以拍照
但是現在反而要往手機身上加鏡頭
像這次的外掛鏡頭


手機加掛鏡頭
簡單講就是畫蛇添足

還不如直接帶部Panasonic 或O家相機

手機在當相機的握感扎實度上
完全不能與單眼相機比

完全不符合人體工學, 握持性差


小米這產品要有大賣點
"只有一條路"

就是採用"手機計算攝影"

一次拍數十張疊圖, 產生高動態範圍一張圖

改善目前單眼相機照片明部暗部差距過大, 需要後製問題

我認為有狼性的小米總裁
很高機率會讓計算攝影納入

這樣市場就有了
到時相機大廠是否要跟進進入計算攝影
就有壓力了

不過仍不可能完全取代單眼
featheringer
不要拿其他人的說法來套在我身上,我一直以來就只想看到有廠商突破現況…現在相機的整體環境已經變成在排擠一般人了,是該有人嘗試做出更適合一般人的方案,而不是一步步往專業化去鑽導致市場越做越小,最後生人勿近
kona4478
數位單眼一直以來就是專業市場,為什麼要更適合一般人??什麼都不想學的人買了數位單眼,結果自然就是認賠殺出
噢,沒事。

今年網路照片櫻花照數十萬張起跳,一秒看一張都看不完。
沒事也不會想放大來看。滑過去就算數。有縮圖就好。

網路照片都快看膩了,

有天路過看到漂亮的櫻花,逛個十幾分鐘拍的。
因為是路過,所以手上沒相機,拿起iPhone就拍。
2000尼特的激發亮度直接讓太陽對著螢幕,構圖上也是沒太大問題。

櫻花又長得很高,有的就用120mm長焦拍攝。
景太雜就用人像模式。
拍完收工走人,空閒時用iPhone捷徑快速加加框,上傳曬花。

今年櫻花照,結案。
我也曬到花了。加入數十萬張相片櫻花照行列內。
因為網路相片太多,滑過去都看不完,我也不會注意哪張是哪台拍的,反正都是櫻花照。

櫻花照都看不完了,也根本懶得點細節看看有多少,沒這種空閒。


iPhone 16 pro 直出僅加框。
沒要討論,純粹曬個櫻花照。
請繼續。

這種十幾分鐘拍的照片,滑過去看就好,我只是隨便曬照片而已。



















google "標題 + yuxian" 或 "yuxian.yy" 有非常完整評測
featheringer wrote:
這位哥,這幾年手機的進步是很多沒錯,但也差不多到頭了


沒看到手機的科技到頭,先看到你的想像力到頭了
featheringer
願聞其詳
ionium007
不用,我不免費教學
這部片有講更多技術層面的內容

統整一下目前我的看法:
1.從光學硬體的規模看,在現有的DC市場中這玩意沒有同級競品
我能想得到最接近的就是GR3X,但是售價可能可以差到3倍甚至4倍?因為GR3X溢價...
2.即使讓你從舊機或者無反湊出同級硬體,體積也會遠大於這玩意
因為正常的相機都會有完整的機身,這應該不用多說了吧?
3.你用相機拍,就不會有手機上的算法
除非你真的就是不想要,那你就繼續用相機就好,不用繼續往下看了按上一頁吧
4.這玩意看來是直通手機ISP所以才能有算法,但這樣看起來就無法走USB有線
5.因為能用手機的算法,所以新的LivePhoto、UltraHDR、或者100MP的UltraRAW等功能全都支援
6.承上,看起來要做成讓別家通用感覺有機會但很困難,可能要授權協議才行
7.MTF似乎很頂?
8.它有光圈葉片...別告訴我那是鏡間快門,不是長那樣也沒必要做
9.全鏡非球面對於縮減鏡組體積的效果非常顯著
10.不可換鏡帶來的就是後玉緊貼CMOS的設計優勢,這個在DC上也是傳統藝能了
11.最難的部分已經基本搞定了,那就是手機跟這玩意之間穩定的連線&彼此的通訊
那接下來要再另外做成什麼型態就沒那麼大問題了...1吋配短變焦行不行?1/2"配長變焦行不行?M43接環行不行?還有很多能搞吧,只要重心轉移就好
12.小米自家的外掛電池手把已經做好幾代了,為了因應這玩意而再出一款握把更深電池更大的手把,那根本沒難度
小機身你可以視自己的需求加裝配件把它變大,但是大機身你是沒辦法把它縮小的,Sigma也已經做過兩台這種概念的小機身了不是嗎?
13.承上,歷代電池手把都有配套的手機殼組成專業影像套裝,想買你再買就好
你完全可以說它譁眾取寵、畫蛇添足,都行,我只看有沒有廠商願意突破目前的現狀
featheringer
4分56秒,你會看到鏡頭內有東西縮起來又沒完全閉合然後再打開…以我的認知那除了是光圈葉片以外我不知道那還會是什麼了
ken902
你看的真仔細,我看漏了
~~~真有點重複貼到爛的感覺:
7 Reasons To Use a Smartphone Instead of a "Real Camer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5mFrQCeZYU

7 Reasons To Use a "Real" Camera Instead of a Smartphon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yBQ6NXBTPY

當然,我是覺得還"不只",尤其眼睛無須離開VF的實體轉輪+按鍵之即時操控,這比笨手笨腳地滑滑點點,高到不知道哪去;只是手機的最大訴求在於"無須(多餘的)操控",拿這出來說嘴不算符合普遍原則;不過這仍反映出攝影需求複雜的多樣性,不是一竿子打翻一船人,毫無必要頻發廢文佔版面,片面否定任一方的優勢或存在價值;有得必有失,有失才有得;工具大都如此;

尤其看看現在中高階手機的售價...真的"值"嗎?一換就得全換,沒辦法積累;差不多的預算,攝影器材已經可以有非常多的選擇了;假如不至於嫌多帶"麻煩",額外嘗試一下專為攝影而生的相機又何妨?很多東西自己沒認真摸過,是無法體會而易於造成誤解的;大多拍不好的問題在於人而非工具;所以看現在新手機常感覺買不下去;這絕非"買不起",只是花那個錢...實在是過不了心中的那一道坎罷了;
Bello Mondo wrote:
~~~真有點重複貼到...(恕刪)

更多的選擇永遠是對消費者更有利
當今天相機廠自己拱手把高階DC的市場讓出,那就不要鄙視手機廠撈過界
當然手機廠就算想要撈過界,也還是要仔細審視自己手上的牌是什麼、該怎麼打
所以有新的可能性我都樂觀其成,而不是像有些人神也是他鬼也是他
手機搞外掛你嫌多餘、繼續堆內建你又看不起,話都給你講就好了

這年頭早就沒那麼多人會在乎純粹不純粹,而是在乎怎麼樣能最快速方便達成目的
都知道先求有再求好,但大多數人就是有了就好了,還要再更好你得付出多少?值得嗎?
十年河東十年河西,十年前也不會有人想得到豐田會成為內燃機派熱血車迷的精神指標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