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 NEX, Micro4/3, 單反的優勢

攝影小蔡 wrote:
無反頂多6連拍((目前


NEX-3 兩年前就已經是每秒七張在拍了....
(拿去拍棒球揮棒瞬間超好用,還是張張 RAW...)

查 DPreview 也寫 5N 和 7 都可以 10fps ...

要拼連拍,Sony 的 DSLT 架構也是有先天的優勢。
-= 散仙 =-

攝影小蔡 wrote:
我想...五角菱鏡優...(恕刪)


對焦.連拍都不是五角菱鏡優勢

cchangg wrote:
NEX-3 兩年前就...(恕刪)


可惜nex3/5連拍沒有連續對焦。
而且對焦還是Pena的快。
的確是頗好用的。



拍這類主題倒是不用張張測光對焦啦,有時候張張測光對焦反而麻煩。

分區測光或是中央權衡的話,有測沒測也差不多,因為畫面變化不大。

點測的話,又有可能因為測到的點有深色淺色的差異,

造成連續畫面中,有可能會有幾張忽明忽暗。

甚至是因為被攝物的動作,導致對焦到反差小的白色衣服上而跑了幾張焦。

除非被攝物是朝著你進行直線移動。

如果被攝物是橫向或是固定不移動的,還是以首張對焦測光較為理想。
(話說後來都用M模式拍了,就沒有測光的問題)


以上只是一些實際拍攝的小小心得。

這樣應該不算歪樓吧

妖狐藍風 wrote:
可惜nex3/5連拍沒有連續對焦。
而且對焦還是Pena的快。


這是各有用法。

拍賽車的話,NEX3 可以連拍 5fps 張張重新對焦。
拍棒球這種可以預先抓好位置等的事件發生的場景,可以轉成 7fps 猛按。

單就連拍而言 Sony 早就突破 6fps,前文並沒有說要張張重新對焦。
-= 散仙 =-

josephyen wrote:
另外135和APS 的關景窗真的差很多...(恕刪)

TLR的更過癮喔♡~(ゝω・)b⌒☆
ξ( ✿>◡❛)▄︻▇▇〓

妖狐藍風 wrote:
可惜nex3/5連拍...(恕刪)


nex有連續對焦喔
要去選單找找看
我很少用所以沒記在哪
至於效果喔
將就著用吧

攝影小蔡 wrote:
後....連拍吧
無反頂多6連拍((目前
單反可以到12((當然是旗艦機種...(恕刪)


這樣說的話輕鬆大很快就要出來了喔 XDDDDD

其實討論到微單原文的字面意義(EVIL、MILC)
跟"小型化"沒有絕對的關係啊

說真的,如果推出一台EVIL跟一般DSLR一樣大台、一樣重的話
它還是一台EVIL啊..

而NEX經由轉接環LA-EA2轉接之後(多了半透明反光鏡),該算是台DSLT還是EVIL?
這樣子的問題其實真的很難界定,每個人的定義也不同
當然,這樣子的EVIL機型加上轉接環後,的確就有上述的張張對焦測光連拍的能力了。

小弟個人還是覺得EVIL這個詞比較好用,畢竟(可以)使用電子觀景窗且能換鏡頭的機型就算是了
不然就用DC這詞更快更直接XDD

小弟認為EVIL機型朝向模組化,絕對是有利的,以往的中片幅相機也大多是模組化有許多配件可供使用
(手把、馬達、鏡頭、片盒、機背、閃燈架、腰平(眼平)觀景窗、測光頭)等等。

而在模組化的EVIL型式下,個人認為是不是"小型化"相機並不重要
因為中階DSLR以上那樣的重量都可以揹一整天了

願意把配件加上去,而失去攜帶性與輕量的優勢,完全是使用者自已的選擇
(就像DSLR裝上那不一定會用到又佔空間的垂直把手一樣)
當然,平常使用時一樣可以把那些配件拿下來,享受它輕便的攜帶

像EM-5的把手設計也是滿不錯的,有二種不同的把手可以使用
相信也不會有人裝上去之後還抱怨太大台吧...
zakof wrote:
這樣說的話輕鬆大很快...(恕刪)

大部分使用者選相機時優先考量的一般是體積,而不是有無 EVF。就算是模組化,體積跟重量還是最主要的選購因子。
使用者第一個考量的是相機是否模組化、可換鏡頭等特性 -> System。第二個是重量與體積 -> Compact。這詞實用性就高很多。

沒錯,一台很大台的 EVIL 還是算 EVIL。如果市場上有 1/3 的 EVIL 都跟 D-SLR 一樣大或較大。那麼使用者選購相機時他還會指定要 EVIL 嗎?無論賣家還是買家,一定都會覺得 EVIL 一詞已經不能拿來區隔市場,不適用了。就如同 Pentax K-01 和 Ricoh GXR 都處在比較怪異的定位。到時或許還應該定個新名字叫 Compact EVIL 吧。

另一個 EVIL 一詞不適用的原因是,現今新的 D-SLR 也都能電子取景,EVIL 的 EV 顯得不這麼具有針對性。而且 EV 一詞容易跟 EVF 的概念混淆,到底有機頂 EVF 的機型才算 EVIL ,還是光有機背螢幕的也算。其實 Digital 幾乎就意味著電子取景。難道要訂個新名字叫 non Optical Viewfinder IL Camera。
五菱鏡和反光鏡是底片時代的產物
因為光在底片上你看不到,必須先反射到觀景窗來讓人取景,調整曝光和對焦
從機械時代就是如此了

後來到了電動時代
出現一種傻瓜相機拿掉了五菱鏡和反光鏡,另外開了一個洞給觀景窗
使用也不用去想曝光或對焦,反正機器會幫你搞定
這種設計比較省成本也可縮小體積,鏡頭和觀景窗個做個的,看起來像是雙眼,原本的可換鏡頭機型就被叫單眼(這或許是台灣把專業昂貴=單眼的原因)

後來到的數位時代傻瓜和單眼這兩種型態還是主流,不論是哪種都還是由觀景窗取景
只是原本的底片換成感光元件和記憶體,可以從小螢幕看剛拍好的照片
隨著科技進步,數位傻瓜後來直接使用大螢幕取景,觀景窗也拿掉了,對焦速度也比以前進步,還加入單眼才有的光圈快門調整,類單眼這個名詞於是出現

既然如此何不把單眼的反光鏡五菱鏡拿掉,直接由感光元件取景,體積因而縮小一半,還能實現dv等級的錄影對焦,
如此這般微單眼就出現了

反單之所以對焦快是因為歷史悠久不斷進化的成果,但先天不良因素也有,像螢幕取景時對焦速度比手機還悲劇
然而在數位時代才出現的微單,才短短不到五年卻已經漸漸逼近,隨著科技進步遲早吃下反單大部分市場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