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反相機(微單眼) 轉接老鏡 / 手動鏡淺談,實戰分享ING

唐小見 wrote:
我來幫鍾sir 蓋...(恕刪)


QBM Rollei 50 1,8 怎麼說怎麼說它讓你醉心的?___? 我等下來google一下



--- 下午補充 ---

是HFT 嗎?_?

riken1220 wrote:
另外有個關於speed booster大一級光圈的疑惑
理論上鏡頭的「進光量」應是不會變的吧? 是否因為使用speed booster造成焦長的縮短而獲得大一級光圈的判斷?
所謂的大一級光圈,會不會僅是數據上的改變,實際「進光量」並沒有改變呢?...(恕刪)
其實應該是指還原一級光圈回去,大家最愛的錢景深可以肥來~

但進光亮多少會有點變化,畢竟多了鏡片,進光亮多少都有散失~
lowlence wrote:
QBM Rollei...(恕刪)


鍾Sir 我終於有空來長篇大論了 (個人意見勿戰啊)

簡單來說
QBM系統只有兩個品牌 (或者說四個品牌-Rollei Zeiss 福倫達 富士)

簡單分為日系/德系

日系的組成就是中判雙皇之一的Rollei主導,
和蔡司合力研發鏡頭 後期加入福倫達的技術
(中略惱人的歷史)

總之最後
Zeiss有T*鍍膜,福倫達有AR,富士有EBC的狀況下
Rollei集合三家技術大成,開發了HFT鍍膜(中譯為高保真鍍膜)

從此QBM的玩家就只有兩派
濃豔動人的HFT / 清新散發的EBC
富士的發色不用多談 清淡典雅 柔和之中極具魅力 → 當初QBM 135 可換鏡系統中拍人用的選擇
----------------------------------------------------------------------------------

而延續中判的思想 - 風景的絕對還原,
HFT 強烈的色彩表現濃而不膩,飽和卻又清透,
比起當時的Zeiss T*鍍膜更略勝一籌 (主要是當時蔡司鍍膜容易特別加強青藍色調)
但HFT超強的綠色表現和高飽和卻幾乎絕對不會爆掉的紅色色彩過渡,
都是令人看相的時候會一再回味







----------------------------------------------------------------------------------

說回50 1.8的版本之多 (德制/新加坡制)
第一版 Rollei-HFT
第二版 CZ-HFT
第三版 CZ Made from rollei
第四版 Voigtlander Color Ultron
(版本時序很難考證,可能會有點謬誤)

傳奇性不在於大路貨的Planar結構,而在於罕見的第一片凹玉結構
(此段有爭議 凹玉的說法主要因福倫達用了Ultron這個字,故請參考即可 勿深信)
後來這顆有出M42版本,基本上M42的50標頭中可以算是前三銳利



----------------------------------------------------------------------------------

再談散景的過渡,對於Rollei頭的散景呈現一直都是讓我中毒的

相信很多人老鏡的第一顆是八羽怪,貪那旋轉散景

這顆有的 ↓


相信也很多人愛老鏡是愛那一味二線性圈圈

這顆有的 ↓




同樣相信一定最多人愛像場平坦Planar結構的奶油散景

這顆也有的 ↓






----------------------------------------------------------------------------------

最後談空間的凝結
我喜歡拍攝一種靜止的時空,如同歲月停滯的一種美感

雖然這顆我還沒有太能發揮這樣的感覺 但這可不影響我對它的無限熱愛


偷渡一張 135 STF (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唐小見 wrote:
鍾Sir 我終於有...(恕刪)


唐大,請問 QBM口的 50 1.8 有第一片凹進去的 凹玉結構?

我記得被稱做 凹玉的50mm 1.8 是指 Icarex 系列 ,有M42口跟 BM口 (非QBM)

而福倫達出的雖然也是標Ultron ,但結構不同於Icarex 的Ultron .


我記得的不一定正確,還請各位大大指正

noending wrote:
唐大,請問 QBM...(恕刪)


N大 雖然我言之鑿鑿

但其實這段我也是存疑的
因為結構一模一樣的阿福是標Ultron

可也有一說Icarex的拳頭凹玉
被某個設計師把第一片換掉 變成現在的Rollei 50 1.8

總之 可能有些謬誤或是歷史的誤差(?) 我修改一下內文

riken1220 wrote:
另外有個關於speed booster大一級光圈的疑惑
理論上鏡頭的「進光量」應是不會變的吧? 是否因為使用speed booster造成焦長的縮短而獲得大一級光圈的判斷?...(恕刪)

1. 進光量幾乎不變 (因為減距鏡有現代多層鍍膜)
2. 原理是把成像圈由全幅縮至APSC大小
3. 成像圈縮成原本一半 光卻一樣多=單位面積光兩倍量 自然等於光圈加一級

唐小見 wrote:
N大 雖然我言之鑿...(恕刪)

我有ROLLEI 50mm 1.8 HFT 50mm 1.4 HFT
都不是前凹玉 都寫明 Plannar
@_@ 高手陸續出現 …認真觀賞中 …五分奉上 !
真是長知識了~

大膽在眾多前輩及高手前獻醜一張…
EM1+Contax 85mm f1.4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