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狐藍風 wrote:...室内拍食物用RX 100 還是a7m4 還是分得出的...



若要"認真"拍所謂的"食物",用FF拍的話幾乎都只用Macro移軸鏡,即使如此,小一點的可能還是得分兩段,大一點的必須分三四段來合focus-stacking,這才比較"保險"...所以不知道一般用途講究輕鬆方便無腦,反其道而行是否非常奇怪!?


FF從2006年開始用起,一般用5D系列(現剩5DS),Wild-life & Sports用1D系列(現剩1DX),目前都閒置;D800出掉很久了;後來索家出了A7R系列之後就從一代開始買,目前123代俱在,4代以後還在"審慎評估"觀望中...所以對於FF應該還是有些"基本而粗淺認識"...吧?

其他可換鏡系統就不多提了(與樓主標題無關),而且無論這些嘗試再多,也遠不及真正便攜的DC多;在手機發燒之前DC大家都買,我當然更是買了一堆(根本列不出明確的型號或數量),目前雜七雜八仍留下不少,所以有事沒事想自虐時,就會特別拿起十幾年的老DC出來拍,"提醒"一下自己是多麼地"幸福",強烈對比之下,現代器材隨便抓一台都嘛變成神機!




不過...若撇開杯具的AF,亂飄的WB,以及遲鈍的寫入速度,老DC拍出來的就一定"爛"!?真心不這麼認為;以前海量的生活閒逛照都靠它們,只要按下快門前稍有斟酌,成果沒那麼"不堪"啦;即使現代手機演算法超強,但怎麼拍...都老是覺得少了些自然缺陷的真實感或"味道";

至於離題跟樓主提了一下DC...當然不能完全排除我日常愛用DC的偏見,不過東西可能會亂買,不過既然收了就會嚴格實戰測試,客觀檢驗成果,照片一出行不行一翻兩瞪眼,不會跟自己荷包過不去;RX100 & RX10是真的有入用了很久,RX100一代一上就買,後續2代3代也收(目前都還健在),4代以後覺得"沒必要",眼光改投至RX10系列,一直等待挑剔到了4代,給了相位對焦才入手;其實就連RX1R都入過,不過覺得稍大台又沒防手震,沒多久受不了就賤價賣了;

Crop Factor:富士APS-C 1.5X, M43 2X, RX 1" 2.7X, prosumer老DC多1/1.7" 4.6X, 手機常用的1/2.3" 5.6X;同視角景深隨便算一下吧,這並非無的放矢,用科學與便攜負擔輕的實用角度來看,DC絕非一無是處,相對優勢在哪裡很明顯,而且我還沒提到Leaf Shutter,不少高階DC還內建ND,以及內閃應急的好處呢;

如前文所言,我從不認為任何片幅系統可以一掌拍死其他,面面俱到,沒強迫推銷樓主硬推啥的意圖;兼聽則明;"想要"並非全然理性,但不可否認...很多器材都是從這長出來的;2012年去入富士X-System無反並非"缺"APS-C,純粹只是欣賞她回歸直覺實體操作的設計(雖然當時電子性能極差...只是相對可樂標好歹還有個爛AF可用);不過若是撇開感性因素,只談拍攝目的與適當的器材選擇...答案簡單明瞭;方向錯了就是砸大錢搞瘀青還"拍不清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