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狐藍風 wrote:...室内拍食物用RX 100 還是a7m4 還是分得出的...
是啊...真的能"分"哪,是因為用FF拍的到底是前段糊了,後段糊了,還是只有中間清楚前後段都糊?光圈都縮到diffraction了還不夠!???

若要"認真"拍所謂的"食物",用FF拍的話幾乎都只用Macro移軸鏡,即使如此,小一點的可能還是得分兩段,大一點的必須分三四段來合focus-stacking,這才比較"保險"...所以不知道一般用途講究輕鬆方便無腦,反其道而行是否非常奇怪!?

FF從2006年開始用起,一般用5D系列(現剩5DS),Wild-life & Sports用1D系列(現剩1DX),目前都閒置;D800出掉很久了;後來索家出了A7R系列之後就從一代開始買,目前123代俱在,4代以後還在"審慎評估"觀望中...所以對於FF應該還是有些"基本而粗淺認識"...吧?

其他可換鏡系統就不多提了(與樓主標題無關),而且無論這些嘗試再多,也遠不及真正便攜的DC多;在手機發燒之前DC大家都買,我當然更是買了一堆(根本列不出明確的型號或數量),目前雜七雜八仍留下不少,所以有事沒事想自虐時,就會特別拿起十幾年的老DC出來拍,"提醒"一下自己是多麼地"幸福",強烈對比之下,現代器材隨便抓一台都嘛變成神機!

不過...若撇開杯具的AF,亂飄的WB,以及遲鈍的寫入速度,老DC拍出來的就一定"爛"!?真心不這麼認為;以前海量的生活閒逛照都靠它們,只要按下快門前稍有斟酌,成果沒那麼"不堪"啦;即使現代手機演算法超強,但怎麼拍...都老是覺得少了些自然缺陷的真實感或"味道";

至於離題跟樓主提了一下DC...當然不能完全排除我日常愛用DC的偏見,不過東西可能會亂買,不過既然收了就會嚴格實戰測試,客觀檢驗成果,照片一出行不行一翻兩瞪眼,不會跟自己荷包過不去;RX100 & RX10是真的有入用了很久,RX100一代一上就買,後續2代3代也收(目前都還健在),4代以後覺得"沒必要",眼光改投至RX10系列,一直等待挑剔到了4代,給了相位對焦才入手;其實就連RX1R都入過,不過覺得稍大台又沒防手震,沒多久受不了就賤價賣了;

Crop Factor:富士APS-C 1.5X, M43 2X, RX 1" 2.7X, prosumer老DC多1/1.7" 4.6X, 手機常用的1/2.3" 5.6X;同視角景深隨便算一下吧,這並非無的放矢,用科學與便攜負擔輕的實用角度來看,DC絕非一無是處,相對優勢在哪裡很明顯,而且我還沒提到Leaf Shutter,不少高階DC還內建ND,以及內閃應急的好處呢;

如前文所言,我從不認為任何片幅系統可以一掌拍死其他,面面俱到,沒強迫推銷樓主硬推啥的意圖;兼聽則明;"想要"並非全然理性,但不可否認...很多器材都是從這長出來的;2012年去入富士X-System無反並非"缺"APS-C,純粹只是欣賞她回歸直覺實體操作的設計(雖然當時電子性能極差...只是相對可樂標好歹還有個爛AF可用);不過若是撇開感性因素,只談拍攝目的與適當的器材選擇...答案簡單明瞭;方向錯了就是砸大錢搞瘀青還"拍不清楚";
妖狐藍風
而小篇幅的如 dc的話,可以用更低的安全快門來降低ISO來提高畫質
Bello Mondo
較小片幅隨拍比較省心,比如說小團體聚會比較不用擔心前清後糊,內閃補個跳燈還可以控制安全快門防人震,閃光也有動作凝結的"一些"效果(出力不足無法完全清晰);通常手機拍景深最深,但除非擺拍常避不了人震;
只要不是在光源不足的環境拍動態
其實畫質會差不多

不過富士色調就獨具風格
我自己用很多套系統
拍靜物用EM5MK2的機率很高
不外乎輕巧好操控
M43優點很多
數位相機的發展我覺得在2010年以後已經從實用變成便利和爽度的差別
以攝影的興趣來說,6D到今天我都還是覺得夠用
EM5MK2以靜物拍攝來說也完全夠用
而且因為景深不那麼淺,拍食物全開光圈可以把ISO壓低
M43很多鏡頭最佳畫質會落在縮一級光圈的位置,其實使用上超方便
不過我也是有很多套系統,才能比較出M43的優勢
建議入一套FF,可以在不同的題材上有完全不同的感受
adriankao1105
路過的熊 因為我有3C買新不買舊的迷思~哈哈哈哈哈。像原本也是A7C跟A7M4在猶豫,後來覺得如果真的要入手應該還是買A7M4。現在應該就是先穩穩地用M43。
lml640707
用手動蔡就不用想機身新舊的問題,一台兩萬的A7R2直接讓你畫質攻頂
adriankao1105 wrote:
附上幾張照片好了。...(恕刪)


那些食物質感超好
可以share一下是怎麼拍的?
是光源嗎?
youpic.com/altruistic1231/
adriankao1105
光源都是自然光,我還沒有進階到會使用打光光源XD我覺得拍食物,器皿跟背景紙都算重要,可以製造出畫面層次。
字打那麼多...還不如實看照片大小比例會更有感;有些用戶喜歡M43 2X的長焦裁切優勢,有些看重焦段齊全的"小",我屬於後者,所以CP值不錯的小顆鏡頭儘量都收,無論新舊AF還是MF, CCTV, Pico玩具魚眼(令我超驚訝的是...它的畫質並不玩具), F0.95,雜牌大光圈小鏡頭...etc.;最大就Oly 12-100 F4 Pro(出掉Pana 12-35 & 35-100 F2.8,換成單支天涯鏡就更方便了);即使放進兩個機身+全部鏡頭,一般平常的攝影雙肩包根本還塞不滿哩;

M43鏡頭小焦段齊的最大優點...就是出門"少煩惱",不大傷腦筋帶啥不帶啥;一台標變DC或天涯鏡打底,再多補個機身+大廣角+人像鏡可以相互替換,如此很少會再覺得"缺"什麼,而且空間與重量負擔都不大,可以不掃遊興不練身體,但真實畫質還是保證讓高階手機吃灰!

我朋友仍有在收在用Pentax Q...它們真的超可愛,只是片幅更小機身鏡頭卻沒更小...早借來試過感覺"還是DC用用就好...";這見仁見智,沒貶抑Q的意思;以下上圖,剛隨手擺拍的:





是的,都故意用DC拍,上RX100M2,下Canon PowerShot G6(沒錯,就2004年上市的那台);不明講,應該也不會被質疑是否單眼拍的(而且AWB就這樣子,幾乎不需要調);而大多網路或社交媒體上的圖,尺寸都比它們小很多;反正只要達到了拍攝目的, Who cares?

上圖處理程序:Raw~C1 Tif~PS Crop~save as JPG;當然,邊角有畫質衰減+紫邊,這是故意不數位修正更真實的畫質,可能比機身修正後的直出JPG還差呢,所以一般用途反而無須擔憂;假如以上的畫質都能接受,那M43可是都讓它們看沒車尾燈的, So...why not!?

若現場光源與演色性都不足的話...機皇還不如一支便宜爛燈,即使小內閃也最好別忽視;事實上無論哪個系統都無意勸敗或反勸敗,我覺得"是否熟悉"絕對更重要;各有各的好與壞,哪那麼容易驟下定論任意"割捨"?

其實我M43的F1.2,恆定F2.8鏡皇,長砲一支沒留,講起來在01潛龍潭中根本就窮酸小小咖一隻,沒資格對M43"說三道四"的;我大多長期欣賞觀察"別人怎麼用",或許哪天機身真大改革了,可能就會考慮再入長焦的坑,但目前"尚未達預期"就惦惦小小地用,它們沒對不起我,我也沒讓它們閒著,器材能充份用到爛才是最好的歸宿;

12/16 update:ISO12800 Portraits In Low Light With Micro Four Thirds
https://youtu.be/niBpqJmT0Fw

後記:本來是有些猶豫富士是否也該提一下,因為如我外國友人所言,他覺得富士像是一個Cult,最好"少講"!不過若平心而論...它基本上還是一個APS-C系統,負面表列的話,攻頂比規格高不夠高,比體積重量價錢又小不夠小,所以難免必須面對"兩面討好"或"上下夾殺"之間擺盪的困境,任何品牌都躲不掉類似的質疑;

富士朝正面傾向的講法,叫作"獨立而專注的APS-C系統"(抬頭往上瞧的偽中幅GFX又又又是另一個"專注而獨立的系統"...),在FF無反全面戰國化以前,這說法大概還有些吸引力,不過在其他大咖也全面倒向無反全力發展,重回上下備機(裁切)的老套路之後,"獨立"這兩個字就更容易被連結到"缺乏彈性"這上面去了;

要高ISO要散景要高畫素,上FF機身;要額外長焦裁切微距或補焦段,備個同卡口的APS-C機身就OK了,簡單明瞭又"熟悉",畢竟從以前單反時代以來就一直如此,邏輯相通老用戶不必"再接受"或"重新理解",甚至昔日舊卡口不錯的鏡頭,一樣可以原廠支援無痛轉接(非原廠還有副廠異系統轉接環);

只是現在與過去的單反時代之所以"不同",最大的變數在於手機的神速發展,大量殲滅了小DC與中低階可換鏡市場,再無大量的普通消費者,來幫忙買單維持相機的多產品線;而市場發展定律中的小眾市場,是越小越朝向高階菁英化去傾斜,對於"不上不下"這種規格的接受度就更低了;無論富士不富士,要我放棄樹大根深的FF去單用APS-C...那是毫不考慮完全不可能的,這並非刻意針對任何特定品牌去踩,因為那毫無意義;

至於M43的痛腳大家都心知肚明,還不就高ISO表現在可換鏡中屬末段班,只是我覺得跟APS-C的差距有限,但各焦段小鏡頭(甚至F1.8的人像鏡勉強也算是)選擇更多,F2.0大廣角和魚眼也是,這兩者是小DC所欠缺的,而且手機大廣角的畫質通常都太爛;即使偶爾拿來補一下FF的焦段其實也還可以(看看每一支三元鏡的大小...);

另外關於散景的部分...差距也是還好;反正都跟FF的奶油鏡與空間切割機差很大;要比這個,FF隨便一支平價的F1.8或2.0,不重不貴(甚至價錢還最低)效果就不錯,較小片幅拚"誰輸少一點"實在沒意義,龜毛這些乾脆去用FF;

然而M43在Sensor Resolution這方面的停滯與落後...這就不該有任何藉口,怨不得別人了!跟最新的XT5完全沒得比差得遠也就算了,但都出了多少年的索家王牌小DC,RX100系列也早就20MP了,人家才不過1吋機,萬年沒改應該合理,但M43最新機身"又"20MP...難怪人家想跳家(...或已經跳了);我個人偏見的決策權重,太明顯非常偏鏡頭(囉嗦了一大堆還不就這些,而且其中比例不低根本非原廠鏡頭...);若一般也是正常的用戶更偏機身規格者...那就更無吸引力了...大家都一起無感猛打哈欠!

Oly變成了OM之後仍在掙扎...機身不行明顯是最大戰犯;各大咖無反都很競爭也都在進步啊,就連以前勿庸置疑最強的IBIS,別家也有測出神手級的秒數,王冠該戴在誰的頭上這很難講;人家的片幅還都更大呢,以前Oly可以靠強大防手震拉近ISO差距的特點又灰了,這無疑更雪上加霜!結果就是我這小咖老用戶,也同樣多年不入新機身,很符合市場的"現實"!

總而言之,對於M43是可以接受"只取一瓢飲"的(其實其他系統又何嘗不是,不過大瓢或小瓢之分罷了),不強迫自己(或別人)通盤接受全面擁抱,M43沒辦法,其他的也不行,只能利用各個難以替代割捨的部分,省心達到拍攝目的;至於決定什麼留什麼不留...其實久了就沒想像中的"難":使用率高低這誰都懂,自己心裏也明白,若理智上能早點承認的話,就不會閒置變"收藏",久拖變賤價,那樣其實更痛(這類蠢事我沒少幹過...);如此這般生存淘汰之後,留下來的東西,就不是帳面金額的殘值,而是"實用價值"(而且特性熟悉又順手);M43好歹還是活過這段才留下的;

最後,相對於富士的"現況"...OM不可否認的確慘得多;富士雖然也屬於相對"小眾",但仍有不算少數(以全球來看)的死忠信徒支持,所以"情況"比較安全,看看在台灣市場(疫情因素也有)是缺貨還漲價的,連二手都不好找,這以日幣大貶的"常識判斷"來說,算是很反常的,所以不少人乾脆直飛日本遊玩順便"碰運氣",或許真撿到便宜的機率還更高些;

祝大家無論用哪個系統,拍照都愉快順心, that's it, Bon Voyage!
adriankao1105
目前打算跟學弟借借A7C來感受一下XD
Bello Mondo
若有得借用這樣真的最好;一般即使有展示機可以摸,實際也測不出啥,除非是非常熟悉的系列;祝試機順利![笑]
永遠要記住一個人性哲學,通常在身邊由於熟悉,往往缺點顯得突出,多數要離開原有,才能知道過去優點。

因此,比較省錢的方式,是先從二手市場挑選,先測試一兩個月是否接受其系統缺點。

最後在統整全部心得作出最佳方案。
Bello Mondo
是啊...驟然說"好"或"不好"...我認為都是有語病的;各有優缺點,往往非常偏個人主觀,有些沒熟悉一段時間,是很難純聽別人說了算的;[咖啡]
我是多修, 不久前買入 Sony A73, 本來已有 A7R3 一直很少用, 上月帶 A7R3 去 New Zealand 十天, 回家後的星期天, 帶了富士 XT2 去海灘拍照, 經過這兩次使用, 發覺對焦對我是有點要求, 又見澳洲 Sony 有現金回增, 加上 Ebay 有 20%off, 不加考慮就下單了, Cash back 後約 AU$1600(TWD$332xx)。

財力沒上限, 當然 a74, 長焦我交給 om。
adriankao1105
精打細算很讚!
Bello Mondo wrote:
字打那麼多...還不...(恕刪)


被大大說到後悔預購了a7r5

高像素我還有a7r2能使用,
除了對焦拖垮一些,但拍攝風景、記錄食物、拍拍團體照都不在話下。(畢竟a7m3之前還是我的主力機)
對對焦速度與ISO有需求的,我也有a7m3。

升級到a7r5的必要性除了雙機幹活外幾乎幹活外幾乎沒有必要的感覺。

翻轉螢幕-這麼多年沒有了,沒有也無妨。
AI對焦-我個人覺得a7m4的對焦已經可以算是牢牢咬著對焦目標了。a7m3的話,我本身也很少遇到需要追焦的狀況。
像素偏移-沒這需求。
B模式設定長暴時間-目前也沒這需求。
包圍攝-很少碰到需要包圍拍攝的狀況,不過有的話拍物品很適合。
新的菜單-其實沒有好很多,還需要花時間設定。(不過看起來是比a7m3的菜單方便一下)
觸控銀幕-終於可以在菜單上選擇了。NEX5 >a65>a7>a7r2>a7m3 都沒有,其實已經習慣了,沒有也沒關係。
8級防震-這個對於手持慢拍有效,可以提高縮光圈、iso與的快門 的手持拍照(食物)的機率。

說了這麼多,不知道可以退款沒
Bello Mondo
若是在直營店訂的應該可以"好好溝通"退款(不行就說家中突然有急用或什麼的...),我曾退訂(A7C)是直說"想再多考慮一段時間"沒被刁難;"考慮"到現在也沒下手;你後面應該還有人在排,應該沒差啦!
我建議樓主可以試試老鏡。例如M42。
價錢不高,散景及顏色也有特別地方。
adriankao1105
好的~謝謝推薦!
本來在這兒也想分享一下想法, 不過看到大家所談的內容極深, 而且文學造詣也很高, 詞轉意達, 言之有物, 自己都沒什麼話好說了, 繼續看大家的討論...
adriankao1105
我覺得大家很客觀的分享想法都很棒欸~不用想太多XD
Bello Mondo
器材死的,人是活的;產生"價值"的是後者;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