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網路上能不能知道對方的身分,也沒那麼困難,
把自己身分曝露在外的兇手往往就是自己
就算是網路發言,也請對自己的言論負責
話說一開始...
brexchen wrote:
無聊人真多. 有照片不去照, 在這邊爭這些東西.
選相機, 當然是要選強的! 不然出去照相, 一下子就軟腳.
相機的感光元件, 就是相機的心臟. 心臟越大, 能力就越強. 講其他都是假的!!!
很明顯你並不知道感光元件上每個畫素的結構是什麼樣子
這個理論僅限於CCD,但很現實的是,不管是NEX,還是M4/3,都是CMOS感光元件,
大於1/2.X"的CMOS感光元件就要面對開口率的問題
每個畫素的SNR、動態範圍等表現,在於Photodiode的能力,
Photodiode能露出的面積愈大愈有利
但對CMOS感光元件來說,尺寸大、畫素密度低不代表這些能力就愈好,
因為Photodiode會被繞線擋到,還有一部分的畫素面積要分給Delta-sigma modulator,
Photodiode露出的面積會受到限制,嚴格上來說要再加上"製程能力"這個條件,
這邏輯才能成立,前面有人也提過的例子,
現今120mm片幅的數位機背高ISO並沒有很好,
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120mm片幅不太可能用45nm甚至是32nm製程來生產,
Gross die太少良率又不好調
還有,感光元件的"雜訊"有兩種: Shadow noise與Fixed-pattern noise,
後者跟片幅沒有絕對關係
另一個跟片幅無關的是感光元件的取樣頻率,這影響到什麼? 先作功課再來吧!
奉勸你,既然要提感光元件了,要不要好好把相關的參數暸解過再來下結論?
(你該慶幸你不是這行的工程師...這種下結論的方式,對客戶對Team member來說都是大災難)
然後你一直要人放圖,ryu0215兄不是在99樓就貼了?
結果你說什麼?
brexchen wrote:
還是請M4/3的朋友們上張夠水準的圖來看看
看來照片的水準都是你在制定的?
既然如此,那其他人何必隨你起舞貼照片? 反正貼了一大堆,
你還是認定那些照片"沒有水準",給你講就好了不是嗎?
還有---
brexchen wrote:
花的細節, 花瓣的紋理. 花蕊的嬌嫩, 綠葉的細節, 這一切都顯出APS-C的大面積感光元件所帶來的優勢
你可以提散景程度,可以提景深範圍,可以提低光源雜訊,
結果你卻提了跟"片幅"最沒有關係的項目,然後說"這是大面積感光元件所帶來的優勢"
去看一下Nikon D700實拍出來的細節表現,雖然是135mm片幅,
但只有5MP的畫素在細節上注定是要處於劣勢,卻換來的是高ISO3200可用
還沒把全部的討論串看完,但光這幾個就已經沒有什麼Credit可言了
累了,先打到這裡
幸好我不是做這行的工程師~~~不然大家更有的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