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catt wrote:
現在無反FF只有Sony在玩,當某日C, N也跳進來,
先不說鏡頭能小多少,機身肯定可以縮到相當的程度,
這會大幅打擊4/3的賣點,也是它的隱憂。
但是像A7,長曝不開降噪的畫質很糟糕,最大原因可能是機身散熱不夠,且長時間錄影要不過熱也是個問題。
機身作輕薄,總會犧牲一些東西的,NEX的錄影過熱訊息到了A6000或A7都還是時有所聞。
倘若日後FF與M43機身作到差不多大小,但M43的散熱更好,長曝表現更好,長時間錄影不過熱,相對也帶來一些優勢。
ddcatt wrote:
畢竟現在4/3片幅因為像素密度高,長曝噪點是相對多的,
但您又說A7的長曝比較差,這個....
ddcatt wrote:
其實我覺得他說的也有道理,
輕便易攜的需求,沒人比得過手機,所以原本DC、隨身機等市場,幾乎已被手機吃下。
ddcatt wrote:
若說要帶可換鏡頭的相機出門,無非是想獲得較好成像品質,
則在可能的範圍內,越小的機身、塞進越大的感光元件,會更受消費者歡迎,
4/3系統平衡歸平衡,的確少了點未來的期待空間,
現在無反FF只有Sony在玩,當某日C, N也跳進來,
先不說鏡頭能小多少,機身肯定可以縮到相當的程度,
這會大幅打擊4/3的賣點,也是它的隱憂。


毛 二 wrote:
容毛二再請問一下,
以m43和apsc比較,
像sony的a5和a6系列,
重量都和m43相當,
甚至更輕,

毛 二 wrote:
適用的鏡頭也不比m43大,
畫素也都比m43高,
感光元件也比較大,
官方公佈的性能也都比m43強,
請問m43的優勢到底在那邊?
只説zoom的話,用過OM EM1 1240確實認為m43的平衡取得極好 apsc 要不像sony 1670只是中上之作,要不像fuji1655 攻頂卻大得嚇人(還沒了ois...)
ddcatt wrote: 其實我覺得他說的也有道理, 輕便易攜...(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