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我考量到應該不會升級 FF 機 , 所以不會考慮17-40L鏡
變焦鏡我只會考慮3隻
1. CANON APS-C 鏡皇 17-55mm f2.8 IS USM
2. Tamron SP AF 17-50mm F2.8 VC B005
3. SIGMA 即將上市的 17-50 新鏡
當然有錢就買 1 號餐 , 有點急有沒很有錢就 2 號餐 , 想買了不會後悔就等等看 3 號餐 @@
L鏡我應該只會考慮 35mm f1.4L USM 或是 50mm f1.2L USM 這2隻乘上 1.6 焦段還蠻適合我的
樓主先考慮有沒有要升級 FF 機吧 ! 一台快8萬...
5D MarkII 用戶
cutetititi wrote:
又有「迷思」文了,到...(恕刪)
據「教育部國語辭典」解釋,
「迷思」:神話﹑幻想。為英語Myth的音譯。
泛指人類無法以科學方法驗證的領域或現象,強調其非科學﹑屬幻想的,無法結合現實的主觀價值。
「疑問」:令人質疑的問題。
= =好像偏離主題太過遙遠...
----- ----- -----
小弟不小心掉進攝影,算一算也十數年,
沒拍過什麼能上台面的好作品,也不是靠攝影吃飯,
只在親友的婚禮或其他需要的場合,權充一下業餘攝影小弟罷了。
前年入手人生第一台DSLR,EOS40D(就是傳說中快門會壞掉的那款),
只因40D與我慣用的EOS100有著近似的操作界面;只能說,還是單眼好!
上個月原本想衝16-35L,但價格卻很難說服老婆大人,
於是思考17-40L雖光圈F4也沒IS,價格則尚可接受,也不斷說服自己
1.我偏愛拍風景;2.我手持還算穩;3.必要時上腳架就好;4.EOS100還沒退休耶...
於是含恨望著16-35L,咬牙把17-40L帶了回家。
然而這件事讓小弟深深反省:「我到底是在玩器材?還是在玩光線?玩構圖?」
連個測光與曝光都還只能說是半調子,衝L鏡到底是為了面子,還是裡子?
小弟不否認L鏡拍起來的舒服,因為就各方面而言...

但卻很難告訴小朋友們L鏡有多超值,更別提勸敗!
畢竟17-40L,對於毫無收入的學生來說是非常昂貴的玩具。
畢竟L鏡的優秀,還是得靠攝影師,用心觀察、用心體會。
找到適合自己的攝影性格,我想鏡頭也只不過是工具。 參考看看。
Imagination is more important than knowledge. -----Albert Einstein
不然根本就不用問...就算問了..看了回答....買到的鏡頭也不一定適合自己..
論手感...每個人的手感都不同...沒有親手用過根本就不知道這顆鏡頭適不適合自己...別人建議的只能是參考...
論畫質...畫質的好壞分數要怎麼打....越利越好??其他顏色.散景都是很主觀的....
一顆鏡頭貴森森...對一個學生來講....應該是更謹慎去做選擇...
而不應該為了L而L...
但是如果真的有興趣想要玩很久..而不是一時興起..
就要考慮為了L而L...
一顆鏡頭的組裝.畫質.手感...等等都會列入我考慮的LIST....有時加分..有時減分...
但一旦買了...就要好好的用....這樣不管是一顆2000塊的鏡頭...或是20000塊的鏡頭..
就會有所價值...
--------------------------------------------------------------------------------------------
提外話...以前對我來說...L鏡根本就不可能是我考慮的鏡頭...
但用過17-40...再用過17-55 IS F2.8....我知道17-40是我唯一的選擇...
沒有內變焦的鏡頭也不會出現在我的口袋名單...(因為我想好好跟我的鏡頭培養感情...想買一支可以用很久的鏡頭)
當這樣的想法出現的時候...為了老爸要用長焦...而且考慮到預算和焦段....買了55-250 IS(它是我不喜歡的外變焦)...
想不到它的畫質和好用度....超乎我的想像....(以C/P值來說..所以有人說它和小小白is差很多..我很幫它叫屈)
所以每個人的需求都是不同..沒有絕對適合自己..也沒有絕對不適合自己...
太武斷的建議...輕鬆看待即可...
自己功課做夠最重要....買鏡頭也不用急.....等你想個三個月...搞不好你照片看的夠了...
會發現這種焦段不一定適合你自己...花那麼多錢....結果使用率只有10%...(當然有錢沒地方花的人不在此列)
會拍.肯拍的人...焦段差了一點....用構圖.腳動對焦去克服.......這不也是攝影的一種樂趣...
還是....器材真的是王道....
無聲的風...淡藍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