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口徑規格為什麼不統一?

進光量不同吧,
光圈越大基本上就會越大,
當然也跟感測器大小有關...
這是小弟不專業所知,如果有誤請大家幫忙改正.

如果隨便一支鏡頭都用77MM的,
那濾鏡就會不便宜了...
有新貨就要與大家分享..這是01的精神! http://www.wretch.cc/album/pokielin
我倒是覺得可以改變的是口徑尺寸的"量"
例如常見的有49/52/55/58/62/67/72/77/82
如果改為50/58/66/74/82這樣應該流通性會好很多...
Canon機身鏡頭年份持續整理 ericanon.blogspot.tw
我還看過110mm口徑的保護鏡耶

那是給啥用的呀??
各家的kit全都改成77mm

變成又大又貴又重

c家那管號稱cp王的ef 50 f1.8也改成77

價錢變成9000

那還能叫cp王嗎?

樓主說的跟本不可行

所以當然沒人想過要統一
台北/ Steve Lee
MagicFX wrote:
現在鏡頭口徑有52m...(恕刪)


這也有牽涉到進光量的問題
同樣10公呎長度的黑管
從一端看出去
是口徑大的進光量比較多?
還是口徑小的比較多?

天文望遠鏡也是一樣的
不好意思 中間插個問題
照前面朋友的說法的話
我的M42老鏡 口徑都49mm
應該入光量很少囉?
不過...事實卻是相反
我幾管現代新鏡 包含F1.4的大光圈在內
入光量都沒老鏡來的多
大太陽下 快門退到1/4000還是會過曝
這是? 結構問題??
當年美樂達他們家的鏡頭有一定的口徑大小,
有77 72 62 55 49 ,所以他們鏡頭口徑都保持在這幾個口徑中.
就不知道c家n家有沒有一定固定用的口徑.

簡約live鈞 wrote:
我的M42老鏡 口徑都49mm
應該入光量很少囉?
不過...事實卻是相反
我幾管現代新鏡 包含F1.4的大光圈在內
入光量都沒老鏡來的多
大太陽下 快門退到1/4000還是會過曝
這是? 結構問題??

現代的鏡頭會把口徑搞大,是為了因應數位感光元件的特性
邊緣解像力的要求、邊角失光等等,這都是底片沒有而數位有的問題,尤其越廣的鏡頭越嚴重
把鏡頭口徑搞大,是為了加大&修正裡面的鏡片,為的就是能夠修正解像力與失光等等問題
C家的1635改版後變成82mm,實際上的成效算是很顯著的
S的50/1.4直接設計成77mm,遠大於各家,也讓它在光圈全開之下獲得更好的表現
symbian_powered wrote:
現代的鏡頭會把口徑搞...(恕刪)


+1

為什麼底片便光學後,前鏡組都變比較大,
這點從Canon這家的單眼看,就最清楚啦!
先不說前鏡組為啥大家都變大好了,都變大原因有很多,
但主要原因都差不多,就是底片時代誰會放成百分之百,也沒有所謂的百分百,
數位化後就很明顯解像力不足,周邊畫質明顯低弱,
所以要再把每片鏡片都變大,因為鏡片中央的話質比較好,
4/3系統就是利用相反的原理下去操作,鏡片口徑跟以前差不多,
但是感光元件小,但是利用到的鏡片範圍卻比較少,畫質相對來講也是會好一點。

至於剛剛講的Canon他底片換數位的時候就把接環換了,順便把整個"後鏡組"變得更大的原因不外乎於此,
就是要把鏡片加大,盡量利用鏡片中央較好的畫質......


好像沒回答道樓主的話,鏡頭口徑規格也算也統一吧,
平常人用到的口徑也不會超過十種吧,而且很多都是相同的大小!
現在Canon Nikon很多高階鏡都是用77mm,
不過像4/3那種感光元件大小,救我剛剛上述的原因外,小巧應該是4/3的訴求,
除非是長焦段,不然用這種大小真的很有自打嘴巴的意謂就是了!
a277888 wrote:
Canon他底片換數位的時候就把皆還換了...(恕刪)


應該是手動(FD)換成自動(EF)才對.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