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uckykid wrote:...原來景深太淺也...(恕刪) 景深太淺本來就是各美麗的缺陷,不過倒也沒有對錯。未來一定是走向小而美,跟CPU製程一樣,只要小感光元件技術能達到現今全幅的圖像品質的話,我想全幅不會是主流的。我也覺得135底片是因為底片顆粒無法縮小與鏡頭的解析力限制,才會越做越大,不是只為了追求淺景深。
細細思考,好像有點道理……不過,即便只是美麗的錯誤,就像亞當的蘋果般,一旦上癮了,就不會輕易地忘記掉這個滋味而不去追求在可預見的未來,若全幅機的尺寸重量和價格能達到符合庶民的經濟水準,這個規格還是有機會拿下主流時種的就像現在DSLR的流行程度是NIKON D100剛問世時,一般人所難以預料的期待MINOLTA TC-1尺寸的全幅數位機種的上市呀
scarred wrote:大部分專業或工作需要 ...大片幅仍是主流...(恕刪) 您是說大片幅嗎沒錯! 就是那個比中片幅更大的大片幅!在專業攝影著眼中,大片幅一值都比中片幅以及鼻屎一般的135"全片幅"還要更好!我自己是認為除了轉接135老鏡,數位相機沒有什麼全片幅的誘因...
dodoba21 wrote:除非FF降價到4萬初,不然要成為主流應該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現在科技的極限也就在這了. FF尺寸的感光原件良率太低, 成本降不下來. 再等10年看看價格會不會降到4萬不過到那時候, 我想我已經拿了120數位機玩過一輪了.
輕易發生的骯髒行為 wrote:...我覺得將來還是FF 20% APS 40% M43 40%的比例發展...(恕刪) "將來還是FF 20%" 問題是現在 FF 沒有 20% 的市占率, 將來不知道會是多少..."APS 40% M43 40%" 意思是現在或是未來 M4/3 的市占率會與整個 APS-C 相當, 我個人覺得這不太可能實現.
今日3C產品的 功能/價格 比 演進迅速是奠基在半導體製程不斷縮小這個基礎上相同功能的電路面積縮小良率就能大大提升,從而降低價格從這個角度來看,面積規格固定的135FF感光元件要降價,很難!!除了感光元件外,光學鏡頭更是因為物理限制而更難縮小,降價因此可以預見"全幅"不會是未來的主流事實上,以照片產生數量來看,真正的"主流"應該是手機相機!
你誤會人家的意思,景深誰不曉得可以控制?縮光圈不就好了~問題是你一縮光圈, 快門就掉啦~一樣接一顆F1.4的鏡頭, 小片幅就是會有比較深的景深,對於旅遊家庭等等用處會相對好用~只是關於快門的問題, 我會用高一點的可用ISO解決就是~現在看看D700, 相對D90或是D7000其實還大上一號~比畫質速度連拍~DSLR都完勝~那小DC怎麼不會消失??體積絕對是個關鍵...mmppeegg wrote:說實在我挺無言的.....(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