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121754868 wrote:
真的高ISO差不多...(恕刪)
就以現2代內CMOS的性能來說,個人覺得全幅是在畫質上有些細微的優勢,但這細微的優勢真的沒法直接在售價的差距上體現出來。結合一些新的前期與後期技巧,全幅在畫質上的優勢也是越來越小。
首先高ISO可以利用看直方圖向右曝光與Photoshop的多張平均降噪完成。向右曝光的好處我就不多說了,網上都有實例,噪點可以減少1/3 - 2/3擋。 我重點想講的是Photoshop的多張平均降噪。
首先我放張X-T2 ISO6400的東京夜景圖片。

在Lightroom里100% 大小的截圖,點擊可以看FLICKR上的原圖

利用Photoshop來處理4-5張ISO6400的效果。個人覺得可以和全幅ISO3200以下一拼,畫質最起碼好了整整一級ISO。
多張平均降噪的缺點也很明顯,沒法拍動態的物體。不過單張向右曝光加上一定的後期處理也能抹去不少噪點了。
Nikon D500 ISO5600 單張向右曝光, 點擊打開100%檢視:

我的Sigma 150-600mm Contemporary 稍微有點跑焦,但不影響向右曝光對噪點的控制。
以上2張照片都是RAW格式關閉機身內噪點控制。如果你認為這個畫質可以接受,你可以嘗試下購買臺2個時代內的APSC相機。個人比較推薦Sony生產的CMOS,但佳能的實際使用我覺得也不會差太多。
如果沒法接受這畫質,建議買個Sony的A7 III。我沒有長時間使用的經驗,但就從自己在商店里拍的樣張與各大知名網站的測試來看,這個機子對ISO的控制相當了得。
總結下我的全幅和APSC使用心得:全幅和APSC在噪點控制上是有一些距離的,但實際感受其實差距不大。感覺有很大距離的人要麼就是對畫質有著吹次求毛的要求(比方說商業拍攝于風光攝影),要麼就是被廣大相機場洗腦後的鍵盤俠/小白。
這個是2周前一個雷同的帖子,有興趣你可以參考下。我在65樓還貼了幾張關於像素和寬容度的個人感官。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46&t=5636957&p=7
以上僅為個人使用感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