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口徑規格為什麼不統一?

MagicFX wrote:
現在鏡頭口徑有52m...(恕刪)


外星人統治地球時 鏡頭口徑規格就統一噜

1. 外星人光學科技遠高於地球
2. 外星人不在乎地球企業賺不賺錢
3. 外星人統治地球時 度量衡是一致的(但地球人要重新學)
淡水河有辦法做得跟你家旁邊的排水溝一樣小嗎?
一枝18-50 F2.8的變焦鏡,內容物塞的進去49MM的鏡身之中嗎?

你家旁邊的小水溝有必要做的跟淡水河一樣大嗎?
一枝50MM F1.8的定焦鏡塞到77MM的鏡身中會不會太空曠了?
淡淡 wrote:
動(FD)換成自動(EF)才對....(恕刪)


Sorry...
有點搞混了,不過回歸到樓主的問題,
這也是一個把鏡頭搞大的案例,他換這個接環的時候也順便把它變大一些。

應該是一方面可以增加穩定性,因為在光學上製作大光圈,需要加大鏡片組(鏡身重),
就算不做大光圈,改成塑膠接環,成本也比較便宜;
另一方面,設計上也比較方便,聽說FD的設計是之前設計不良的接環改良而來的,但是設計卻變得很複雜。


好像又離題了,所以長焦段或大光圈的鏡頭,相對來講鏡頭就要做大;
不然大光圈很容易有暗角,長焦段要做大光圈,鏡片做大除了可以增加進光亮,還可以更容易把光圈做大。

PS. 希望這次沒在誤導別人了!有錯誤還請多多指教。
感謝S大與a大的回答
了解了 呵
還是把這樓回給樓主 不離題了
MagicFX wrote:
現在鏡頭口徑有52mm、58mm、67mm、77mm等規格
為什麼要做這麼多不同的規格?
是因為鏡頭焦距的設計問題嘛?
大口徑的鏡頭有什麼優點嘛?


看標題就知道樓主也是剛開始接觸攝影的人,連攝影基本知識都甚少涉獵,才會問這種很好玩的問題。

希望樓主接觸攝影要經常保持求知慾呀,不然很容易半途而癈的。
所謂的保持求知慾是:
多拍
多看別人拍
多看書查資料

Canon EOS 500N + EF 35-80mm F4-5.6 Canon EOS 300D EF 28-105mm F3.5-4.5 EF 50m
deepriver36 wrote:
淡水河有辦法做得跟你家旁邊的排水溝一樣小嗎?
一枝18-50 F2.8的變焦鏡,內容物塞的進去49MM的鏡身之中嗎?

你家旁邊的小水溝有必要做的跟淡水河一樣大嗎?
一枝50MM F1.8的定焦鏡塞到77MM的鏡身中會不會太空曠了?


從樓主的問題大概可以知道,他應該也是先接觸高倍率DC一段時間後,轉到單眼時才發現怎麼相機配鏡頭還有一堆問題要注意....
DC上面一鏡到底也不用去再意什麼鏡頭口徑的問題,一換到單眼世界,那就是拍生活照和拍專業攝影的差別了呀。
Canon EOS 500N + EF 35-80mm F4-5.6 Canon EOS 300D EF 28-105mm F3.5-4.5 EF 50m
Peniz Chang wrote:
他還是新手啦
但也未必......有的人真的只會拍出好的構圖,可是您要問他光圈快門......
他會問那是做什麼的


對呀~
就像畫家用畫筆
攝影師用相機
但是畫家雖然不見得要懂相機操作,他卻知道怎麼樣構圖才會漂亮,不過最好是稍微了解一點才不會被商人敲詐啦~~
Canon EOS 500N + EF 35-80mm F4-5.6 Canon EOS 300D EF 28-105mm F3.5-4.5 EF 50m
a277888 wrote:
Sorry...有點...(恕刪)
所以長焦段或大光圈的鏡頭,相對來講鏡頭就要做大;
不然大光圈很容易有暗角.........

我怎麼覺得是越短焦段若口徑不做大才越容易有暗角.
像廣角鏡視角廣,若口徑不夠大,視野被自己的鏡身擋住了就出現暗角.當然不會有哪家鏡頭做這種白痴設計.不過口徑設計得太緊繃的倒是有,如小的手上有一支Nikkor-S 24/2.8,口徑僅52mm,就算是套上marumi的薄框濾鏡也出現暗角;而後來入手的Zeiss Distagon 21/2.8,只是21mm廣角鏡,但口徑高達82mm.套什麼厚框濾鏡都不怕,而且邊角畫質好得嚇人,推測就是用大口徑鏡片換來的.
那麼
請大大們推薦關於鏡頭設計原理的書
中英文皆可
謝謝
壓力鍋 wrote:
我怎麼覺得是越短焦段若口徑不做大才越容易有暗角....(恕刪)


我講的暗角是指 "邊角失光",所以在光圈一樣是2.8情況下,
24mm和200mm來比(200mm的光圈比24mm大很多),但是如果都是52mm口徑大小的鏡頭,
200mm就比較容易產生 "暗角(邊角失光)" 的問題。

至於你講的暗角,因為廣角鏡視角比較大,所以會有這個問題,
不過原廠如果沒那麼好心,真的設計的剛剛好,那真的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問題了 ><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