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S家與P家微單的選擇?

灰三郎 wrote:
如果你本來就是C粉,那你應該等,像我就在等N或C的無反FF ,

C,N這兩家的功夫底子太強大了啦! 不是S與P能相提並論的,
我現在是單反三系統(C,N,Pe),無反三系統(Pa,O,S)在用,
我覺得啦!
如果你不是很急,等等Canon的無反也不遲,


C, N兩家在DSLR界市占率高
但在微單界, 還是以Sony/Olympus/Panasonic為大宗, 其微單功夫底子目前看來不是C, N能相提並論

C, N兩家有自己的FF DSLR要養, 所以要等他們出FF無反打自己老大哥, 恐怕要等....非常非常久
Canon EOS M速度太慢, M2不會在台灣上市, M3還遙遙無期, 要等也不知道要等到什麼時候
個人認為與其漫長等待C的無反, 還不如使用目前微單領先的SOP三家產品

像Sony這樣有大魄力求新求變推出FF無反的公司, 實在難能可貴

ssword wrote:
1) 逆光時的明暗調...(恕刪)


請問epl6 在微光或低光源的表現呢?
beacamera wrote:
請問epl6 在微光或低光源的表現呢?


建議您自行比較看看, E-PL6的畫質表現應等同於E-PL5

下面這個網頁是在做低光(low light)比較. 您可任選兩台機器(可以選NEX 5T, E-PL5, GF6, GM1...),
比較不同ISO下, JPG圖檔或RAW原生檔案的表現
可在大圖上移動您的框框, 以觀察不同物體
http://www.dpreview.com/reviews/panasonic-lumix-dmc-gm1/11

ssword wrote:
1) 綜合以上, 個人也認同Olympus E-PL6算是一個體積畫質頗為平衡的選擇...(恕刪)


我倆看法有點不同,個人認為對於拍風景16端比較受用,能上檯面的廣角是筆
不小預算,KIT能開到16端加上光圈相同情況下APSC景深控制較有彈性,對預
算有限新手拍攝題材寬廣許多
anyway
不管S或O差距不值得在此爭論,只要不是CN就好,你說有鏡頭群畫個餅讓人生
有更加打拼的動力去追求也就罷了,微單連餅都沒有要人家等什麼? 等小孩長
大換他買給你
edc218 wrote:
哈哈~真的
看來看去就是那幾個呀~
老掉牙的E16也在講,怎麼不說一下又薄又好用的E20?


E 20mm F2.8的評論
http://www.ephotozine.com/article/sony-nex-e-20mm-f-2-8-pancake-lens-review-21751

對應焦段, Panasonic 14mm F2.5的評論
http://www.ephotozine.com/article/panasonic-14mm-f-2-5-lumix-g-lens-review-17539

解析度比較, 左邊E 20@NEX 5R, 右邊P 14@G3


E20 網站評價(PERFORMANCE為畫質評價):
FEATURES 4.5
HANDLING 4.5
PERFORMANCE 3
VALUE FOR MONEY 3
OVERALL 4

P 14網站評價:
FEATURES 3.5
HANDLING 4.5
PERFORMANCE 4
VALUE FOR MONEY 4
OVERALL 4

E20: P14
重量: 69g: 55g
濾鏡: 49mm: 46mm
體積: 62.6 x 20.4mm: 55.5 × 20.5mm
放大倍率: 0.12x: 0.1x
AVCHD wrote:
我倆看法有點不同,個人認為對於拍風景16端比較受用,能上檯面的廣角是筆
不小預算,KIT能開到16端加上光圈相同APSC景深控制較有彈性對預算有限
新手拍攝題材寬廣許多
anyway
不管S或O差距不值得在此爭論,只要不是CN就好,你說有鏡頭群畫個餅讓人生
有更加打拼的動力去追求也就罷了,連餅都沒有要人家等什麼? 等小孩長大換他
買給你


同意您的看法, 無論是第一段還是第二段

NEX的16-50廣角端可視範圍比較廣, 拍風景會比M43kit鏡的14端包下更多景物
不過M43其實也有兩隻同樣廣的便宜變焦kit鏡可以選擇, 以達到同樣的廣角
一是Olympus 12-50, 二是Panasonic 12-32, 樓主可以好好傷腦筋

至於前面推的12-35mm F2.8和12-40mm F2.8雖然也一樣廣, 畫質又棒, 樓主可能覺得太貴太重就先不推了
否則個人還蠻喜愛Olympus 12-40mm F2.8這支....

至於C,N, 在微單界確實還需多加努力

l111210 wrote:
哈,開玩笑的~
S鏡頭的評價不優主要是初代NEX出來的時候,
隨機推出的16mm和18-55mm兩支鏡頭的表現並不算很好,


eh....
16/2.8 因為邊角色散較嚴重,所以被他家鐵粉鞭很慘。
但事實上並沒有到不能用的地步,而體積和價位也都有反應這個光學品質。

至於 18-55...真的不覺得他有什麼不好咧。
應該說,每一家的 18-55 不都是一樣?
就... 很現代鏡,高解析、高反差、層次感低、沒有明顯個性或缺陷。
每一家的每一顆 18-55,基本上都是這個味道。
反正隨機一起來的,保護鏡也不裝,我就用了四年。


至於 beacamera 網友問:為什麼 Sony 家的鏡頭口碑不佳....
還得請他把那幾顆鏡頭的名字貼上來,大家討論討論。
我猜他大概看到 A 接環某些鏡頭去了。
在 E 接環上,敗筆之作還真不多,反而高貴鏡頭不少....
-= 散仙 =-
ssword wrote:
一是Olympus 12-50, 二是Panasonic 12-32, 樓主可以好好傷腦筋...(恕刪)


12-50以KIT來講體積實在太龐大配EM5會比較適合,12-32是配合GM1世界最小微單眼
而發,極小化下導入了大量數位修正,與O家機身是否批配尚待時間考驗,且零售價1萬多
內建的防震機制也用不到並不划算(在P家看過12-32與14-42KIT比較文章,畫質並不
突出,各家KIT畫質只算堪用,卸妝換別家機身太過冒險,正如E16-50關閉數位修正
16端暗角過於明顯,一般S用戶也是不建議不支援機種換這顆來追求廣角及輕便

樓主若中意O家個人建議12-50,這隻我玩過,手感扎實也有電動變焦,多爭的一點焦長
當它是旅遊鏡看待也就沒理由嫌重了
cchangg wrote:
至於 18-55...真的不覺得他有什麼不好咧。
應該說,每一家的 18-55 不都是一樣?
就... 很現代鏡,高解析、高反差、層次感低、沒有明顯個性或缺陷。
每一家的每一顆 18-55,基本上都是這個味道。
反正隨機一起來的,保護鏡也不裝,我就用了四年。(恕刪)


我同意你說的話~
但我沒有這支鏡頭,所以沒辦法PO照片證明它的能耐
不過看了一些評測及網友實拍
這支鏡頭也確實有出乎我意料的好表現,
像ePHOTOzine的評測:




廣角端開放光圈是真的有點慘,
不過縮到F5.6以後就很不錯了,
曾看過國外網站的實拍
X-E1 + 18-55 f5.6【點我看大圖】(富士這支被很多人認為是頂尖的kit標準鏡)
NEX-5R + 18-55 f5.6【點我看大圖】(被不少人嫌棄的鏡頭)

點開大圖可以看出E18-55的色相差問題明顯
(紫邊,不過有用LR的話可輕易移除)
不過銳度並不會輸給XF18-55,
全畫面的畫質也都不錯(可看右下方樹木的紋理)。

l111210 wrote:
這支鏡頭也確實有出乎我意料的好表現,
像ePHOTOzine的評測:


大多數的 18-55 都有很不錯的「基本面」。
就是帳面數據,好。
表上數據,好。
但是用久了就會發現,似乎都不記得這顆鏡頭強項在哪,弱項在哪...
(或者說因為是 kit 鏡,所以弱項都沒人在管...)

近年來,前端加上數位修正,後端加上強力後製,更是沒人認得出是什麼東西照的。

我手上也有顆 Pentax 18-55,也有人稱他是最有誠意的 kit 鏡過。
(那時 SMC 鍍膜還依舊囂張兇狠,C/P 值沒有對手,所以或許有幾分可信度)
但是如果拿去跟 C 家或 N 家比.....

人家不是不敢比,反而是「沒空跟你比 kit lens」....
就算比出高下,也沒人有興趣看... 因為四處有得撿的鏡頭,比俄製老鏡還沒人愛。
(可能用撿都不用,找個朋友借了就是,忘記不還也不會被譙...)


像這次企劃專題的那台 Nikon... 配上新一代 18-55!!



啥?配哪顆?剛講完又忘掉了.....



近代 18-55... 或者該說等效約 24-70 的 kit lens,
除了 Olympus 創新導入可收納設計外,似乎真的讓人提不起勁。

但必須要承認,這種沒人在乎用料水準的全塑料樹脂鏡頭,真的是有基本功力的。
撇開讓人討厭的高反差,他們的解像力一直都能提供夠料的後製素材。
不少舊時代的黃銅 + 玻璃還沒他們好用。
-= 散仙 =-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