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MATO RED wrote:
目前我所理解的是~
似乎鏡頭在於APS-C跟FF上是可以共用的~
除非鏡頭上有DX,也就是只能用於APS-C上面
不知是否正確?
還是FF也有專用的...?因為也有前輩說甚麼"金圈鏡頭還比機身更貴"<=這我還需要再研究一下..XDDD
如果上面簡單來說是對的~
為何會看到一些準備升級FF的前輩~
會看到說要連鏡頭一起出清??
(可能我自己搞錯..只是剛好前輩也想順便換鏡頭...)


這是基於現在大家都用 135 格式 (也就是全幅) 做為鏡頭焦段標示的標準

APS-C 基本上就是由 FF 中央區域裁切出來的大小

鏡頭有標示 DX 代表這顆鏡頭成像圈只足夠涵蓋 APS-C 的面積

雖然接環處及電子接點相同 , 但成像圈太小的情況下 , 使用在 FF 機身時 , 照片四個角落會出現黑角
原因是這四個角落沒有收到從鏡頭進入的光線

當然可以從剛開始就買 FF 鏡頭 , 反正成像範圍也大大超過 APS-C 的面積
那不論機身是 APS-C 或是 FF , 鏡頭直上全幅鏡就好了嗎?
也不見得 , 因為兩者設計難度不同 , 為了涵蓋更大的成像圈 , 通常需要更多的光學修正
伴隨而來的就是更高的成本 , 這也是為何有人說金線圈鏡頭價格高於機身的主因

而且上面提過 , 鏡頭焦段的標示是以 135 為基礎 , 所以拿著一顆 24-70/2.8
接上 APS-C 後 , 因為實際得到的照片是由 135 裁切而來 , 在應用上等效的視角約為 36-105 焦段
少了廣角 ..... 這也是另一個大家說上 FF 才能解放廣角的說法 (但其實 APS-C 有對應的超廣角可選擇)

另外設計難度不同的關係 , 光學修正的加入後往往需要在其他地方做妥協
比如銳利度 , APS-C LENS 比 FF LENS 更容易做到高解析

以同世代來看 , 機身價格應該都普遍高於鏡頭
不過鏡頭價格高於機身的案例不是沒有 , 但比例上不多 , 主要都是超大光圈 , 超望遠才會發生

看多少預算做多少事情,D700的確是上一代的技術,新一代D750的高ISO表現真得很棒
但...順著機身性子發揮,是舊是新也就不需要太介意
目前手頭上使用D700+DF+D810,在拿D700時並不會感到無力
DF的高ISO表現+文青般的外型
D810高畫素+畫質與後製的超寬容度
D700這些都沒有...但何必強求,700的低畫素在某些狀況反而是他的強項
原始顏色+讓人信賴的准焦感,這是DF與D810辦不到的
讓手上的機器發揮到該有的水準+拍照時的快樂
這些才是主角吧...^^

DF+S50.4


D810+85.4G


D700+85.4G
TOMATO RED wrote:
...(恕刪)

其實C、N兩家的FF和APS機種的鏡後距和卡口是一樣的(鏡後距:鏡頭後玉到感光元件的距離),
只是差別在於覆蓋率,
FF鏡的覆蓋率包含了整個感光元件,而APS鏡的覆蓋率只有APS的感光元件,
所以會說你如果買了APS的鏡頭如果之後上FF機身,那鏡頭雖然可以拍照,但會有很明顯的黑邊也就是成像圈,所以才會說換機身也要換鏡頭。
另外就是買數位相機最好是買新不買舊,
畢竟電子產品會因為電子元件衰退的問題導致壽命不長,沒特別需求還是買新機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