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憾: DPREVIEW網站 永久關閉

1000K wrote:
以前玩相機的就說相機...(恕刪)


要看的是整體,人均收入和生產成本一起看,以前製造技術沒現在進步,自動化生產設備沒那麼多,製程也沒那麼先進,現在塑膠射出鏡片一堆,自動化製程普及率比以前高
如果只以台灣來說,現在一堆人的薪水可沒以前水準(以前電子產業沒經驗的大學生30000-32000起跳,現在呢? 不要拿極端例子來看,拿一般的來看就好),但是物價只是越來越高
EF 50 1.4我沒看過一顆要6千的,我只知道一萬出頭,EF 50 1.8一顆3千出頭,RF 50 1.8可以賣到快6千,排除研發成本(50 1.8這種鏡頭光學沒啥變化是要多少研發成本?),材料成本有那麼高嗎我實在很懷疑

少人買為了攤提研發成本只會越賣越貴,這樣下去就讓買的人越來越少,到最後就像美國F22戰機一樣,連美國政府都養不下去

不研發太強的新機以市場上來看其實還好,只要一般機種便宜些還是能恢復一些市場,航空公司不是靠商務艙頭等艙賺錢的道理是一樣的

不然就是加強軟體,要說攝影加入AI就不是攝影? 不會啦,PS都導入AI了,相機加入AI只要做成要不要用隨你就好,但是不能沒有

我以前在01這邊說AF要導入AI還被笑嘞

以後的AI可能會幫你自動按下快門(會判斷最佳時機,如果能連上網做即時分析的話,配合大數據與類神經網路),但是構圖還是要靠人類
jenhoxen
6000一顆標準鏡得回到底片時代,四十年前博漢區一台FM附50/1.4 11,000~12,000、空機身7~8000,那是個水貨佔95%以上的年代[笑]
Wahaha214 wrote:
我以前在01這邊說AF要導入AI還被笑嘞


核心玩家保守到讓人覺得他們真的是蠢到極致啊!
相機產業的“唯一”出路就是導入AI創造更高價值,10年前我笑說這裡玩家在比什麼中幅全幅APSC,如果Google用43系統做出一台相機,保證把哈蘇中幅打成智障...
結果一堆核心玩家腦袋蠢到轉不過來,開口閉口都是他們自己設定的遊戲規則和比較方法

測試相機一定要比RAW, 測試鏡頭一定要關閉所有修正?....怎麼評論帥哥美女不要求素顏裸照?

相機業會垮,就是因為他們設定的遊戲規則已經跟市場脫節,但他們仍然為自己的成功感到驕傲,因為在他們設定的賽場中,他們看起來好像還是領頭羊
jenhoxen
說到底還是"陳栽秧"批評"陳長興"的套路
Wahaha214 wrote:
要看的是整體,人均收...(恕刪)


真是說到心坎裡。

任何產業都要隨著時代升級,不然就等著被淘汰。
當年數位化,底片市場中,不乏大廠中箭落馬,一堆人檢討人家檢討的很開心。
現在手機明顯超越相機市場,再故步自封,是等著這次洗牌被洗掉嗎?

而且各種演算法數位相機也是廣泛的運用。
沒理由數位相機用演算法做影像處理就好棒棒,手機用演算法就說人家造假什麼的阿...
1000K wrote:
核心玩家保守到讓人覺...(恕刪)

我也覺得M4/3搭配手機運算就夠用了
夠高的解析度~不足的只有背景虛化,給CPU抹一抹就好
不用花錢買大片幅

手機摳圖技術越來越好了,但是如果有足夠的實體光圈下,應該是能增加摳圖成功率
Jinwei
這樣乾脆不要出門攝影...餵給ai你在家的自拍照然後請他合成一張京都旅遊圖就好, 連手機都不用帶出門, 輕便到極致
cdx
不一樣啊~拍照是記錄生活,拿著相機拍照能深刻記錄拍照感受~講的好像看了VR A片就能取代真實感受
各位都錯了,以後在家APP按一按指令就是一張"照片",管你手機還是相機,管你晴天還是雨天想要藍天就給藍天、想要月亮就給月亮、要銀河就給銀河、車軌彩虹火燒雲送整套,合成到連你媽都認不出PO圖有讚就好。

話說現在有些手機品牌銀河、星空是不是有用陀螺儀,透過雲端伺服器資料庫抓圖跟原圖合成?在別的地方看見人討論。

最近月亮不是很紅.....
Wahaha214 wrote:
(以前電子產業沒經驗的大學生30000-32000起跳

以前這薪水只是拿來吃飯

真正讓當年電子業產出「電子新貴」的是股票
薪資什麼的都隨便啦!股票張數跟可以出售時的股價才是重點
一堆59年次之前的電子新貴,早早就退休或移民國外了

例如以前一個同事,晨星被收購前進去的
被收購後他拿著股票換的錢去法國買酒莊住古堡了

薪資化後,這些電子產業薪資幾乎沒調整
少了股票之後瞬間成了薪跪.....
自從某次歐洲旅遊回來背過單眼的肩部痠痛有勒痕後,單眼就沒有下次了
Lemurian888 wrote:
這可是全球相機界的大...(恕刪)


後期review大多以影片方式呈現,
這時候我都不太想看dpreview了
ION.
jenhoxen
[+1][100分]
隔壁另一篇文的AI應用
AI用對地方很香的好嗎,這差距直接相當於把500mm的鏡頭當成1000mm在用,而且畫質還更好…當然背後的散景你能看出很多運算痕跡,但是主體的表現非常可以啊
基本上現在的手機每支都在搞類似的事情,當然受限於系統&算力所能承載的演算法沒有這麼精密,但是一鍵出圖又快又免費,不用白不用
至於本格主義的想要最純粹原始的感光資訊,你自己切過去純手動不就好了…
jenhoxen
但基本上要有能力把500做得很好,不能只會做70-200然後一路算上去吧[笑]
featheringer
現實的情況是:一顆70200重量1.2KG、賣7萬,然後搭配AI算法可以跟一顆1000mm重量18KG、賣45萬的鏡頭比,我相信大多數人都會選擇用70200這顆配著AI來算圖…
eddielin wrote:
相機真的沒落了
現在連去熱門景區都沒幾個人背相機



對呀~現在確實很少。我都不太帶了
我親戚幾個月前才買Sony A7,也沒看到他帶出去,哈哈

我也想嘗試再入坑,但這機身價格....實在是花不下去

我承認手機畫質各方面比不上單眼或類單,但是......差距已不是天差地遠及別了

不放大,印刷下......不專業的我可能比較想學一下那些把手機拍照能用到靈活極致的高手


雖這樣講.....如果機器價格能降低......我還是會想買來偶而摸兩下......哈
endlesslove731113743
其實是APP用到極致的高手,去手機FB就可以看到要套多少APP的連結,就當畫圖吧開心就好!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