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來說,PL只能得到一個方向振動的入射光,經過分光菱鏡後,或許這個光可以送到觀景窗,但是卻沒有光可以送到對焦/測光系統.而CPL是在PL後再增加一個延遲波長的濾片,把經過PL剩下一個方向震動的光再變成多個方向的振動,經過分光菱鏡後觀景窗和對焦/測光系統看到的亮度就會相同.其實有時候天空已經夠藍了,過度使用偏光鏡會太藍.
PL會影響測光或自動對焦,是從攝影論壇看到的,是否屬實及其影響多少?或只是理論推斷而已?不知哪位有實際的經驗過真正的影響結果?若是影響測光,在現在數位機即拍即看結果,像我拍照從來都不作測光的,用AV模式先拍一張,看曝光情形如何再轉到M模式增減快門速度拍第2張,最多在拍第3張時就能得到想要的曝光照片了,因此PL是否影響測光,根本是無關緊要了.再說對焦問題,若因PL會影響對焦準確性的話,應該也是在大光圈下精準對焦會有些偏差而已,例如對焦眼睛,對焦點卻偏移到耳朵或鼻子上,類似移焦問題,對於縮小光圈後拍風景,因景深較長,幾乎可以不去管它.以前底片機時代拍正片,個人主要工作機是Contax G2,使用富世RVP 50或RVP 100F從來都不加偏光鏡,照片的藍天都比目視還要藍上很多,因此連PL鏡都沒用過,除了拍溪流瀑布之外.現在換過數位單眼後,發現加了PL或CPL後,的確比沒加還要藍,應該是CCD/CMOS和底片特性不同吧!不過,因為很少拍大光圈(比f5.6更大的光圈)人像,沒有絕對需要精準對焦必要,若是買不到舊款的PL鏡,才會多花錢買新款的CPL鏡.
我一直都是cokin P系統的外掛濾鏡PL,搭配sony A700 在用,上沒有對焦的問題呀...測光的部分要+EV,不過我以前有用過CPL,拍起來也是要調EV,所以我感覺差別不大.而且買一片CPL價格可以買好幾個口徑的cokin P系統的鏡頭接環,所以我就把CPL賣了.
還沒使用CPL之前,看到他人的作品就一直有敗家的衝動。等到買了之後,拍沒幾次就幾乎不用了。原因是天氣不好時,根本也沒效果,更不會想外出拍照。天氣好時,減個EV背對陽光,天空就很藍了,而且藍的很自然。以下是之前拍的
天氣好,順光,偏光鏡真的是毫無用武之地的,還會降低快門速度,對畫質又有少許影響,不如不用也罷!大家沒聽過,多一層玻璃多一隻鬼的傳說嗎?不過,拍溪流,瀑布,為了降低快門速度(得到奶油般的流水樣)和消除水面及石頭上的反光,偏光鏡可就不能缺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