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77888 wrote:
為什麼70-200f2.8設計了腳架孔,為什麼不順便設計背帶,後來思考一下應該是因為離那些大炮還有一段距離(70-200一公斤半,很多大砲都三公斤起跳),不過看那些用大砲的人也沒有在用背帶...
這個...我頭一次用300/2.8時真的有把背帶穿上去,但用了兩次後決定還是拿掉,因為換鏡頭、收包包都不方便,還有若真要和机身背帶一起揹share重量,得算兩者的長度差,讓鏡頭背帶稍長,到鏡頭前方可以指向地面、又還保有一點拉力的程度(太長就等於沒用),這樣揹走一走鏡頭背帶很容易滑掉,因為它只是一條平的寬尼龍帶,沒有人体功學設計.
實務上要用也不是不行,得"不修邊幅"的用--兩條背帶互相扭一扭,揹一條麻花
,或者鏡頭背帶放長到斜揹的程度,一條側揹一條斜揹固定住整個組合;但鏡頭上的吊耳沒辦法轉角度(只能靠帶子扭曲來變化角度),尼龍帶又是從頭到尾一個寬度,下半部需要扭曲嫌太寬,上半部貼肉希望它寬一點又嫌太窄太硬;換一條小野人吧,那個厚厚的墊子很難塞進原廠套筒
我想,可能只有以長鏡頭為主力的人,才會為了砲筒去調整周邊配備,包括包包背帶等的型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