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Canon、Nikon全幅相機難決定 ?


elva8210 wrote:
就樓主3個選項來選...(恕刪)


要畫質當然選6D搭配24-70/F2.8L II

Canon EOS 6D EF24-70mm f/2.8L II USM ƒ/2.8 53.0 mm 1/160 400 閃光燈 (開啟,閃光)
這本相簿都是第2組拍的,DPP裁修請參考!

偶手上目前有5D3/6D/A7M2/M1的留
以樓主的需求APSC其實比較合適.

不過如果要在這三台裡面選,那最好的就是你認識的朋友用Sony比較多就選Sony,
Nikon比較多就用Nikon,Canon比較多就用Canon.

這三台都是好相機,鏡頭也都很好,絕對都超過樓主的需求,樓主想要拍出好照片是買了相機
以後的問題,而不是相機本身的問題. 這時就是出外靠朋友的時候了,除非是天才或是
美感sense很好,否則拍照要進步都要常常互相交流尤其是新手階段,有同樣品牌的相機
會比較容易在交流上有交叉點,也比較好聊.
您應該有爬文到
出勤率才決定一切
買大相機大鏡頭然後放防潮箱?
拍幾次嫌累不方便此類人佔80%
熟了之後
你會發現哪一家拍都不是問題
但機型大小是問題
過來人很多
所以又回到最上面那句話出勤率才決定一切
微單眼又有個優勢
相對腳架小,背包小可以多帶其它需要物品
微單眼討論的人數是超過傳統大單眼討論










快樂多

小菜
新北市三重區有4條捷運線,蘆洲線已通車~機場線~新莊線已通車~環狀線CP值最高,謝謝.
在同一個場所,每個人的眼睛,看到的東西都一樣,但每個人體會的細節不同。相機這個東西,一切跟眼睛有關,看自己的眼睛銳利度,有人用IPHONE手機就覺得拍的好漂亮,有人會去看景深,有人會去看發色,有人會看散景,有人會看空間感,有人會用大螢幕再放大100%或更高來看細節,所以,雖然都是全幅相機,相機從七萬到十幾萬都有,如果更要跟職業等級來拼,幾十萬幾百萬的相機也是買的到,差別就是眼睛而已!! 樓主對照相有興趣,想要好好籌劃一台新相機,我想可以分成幾個大的面向:

1.相機的可攜度
照相時是否帶女友? 帶小孩? 帶父母? 一個人拍照旅行? 騎機車? 開車丟行李箱? 也許有人有隨從與管家同行,相機大小與重量,帶幾隻鏡頭? 如果相機重到你脖子痛,手痠扭傷,肯定是不會帶出門的組合。

2.使用口碑
廠牌與相關軟硬體配合,有人是喜歡衣服上有喜歡的MARK,有人喜歡相機上有可樂標,反過來,搞神秘的也有,有些人拿膠帶把相機上的廠牌貼掉,不喜歡人家知道我拿哪一牌什麼型號的機器,基本上,每個廠牌都有特質,有的是重科技感,有的是慢慢擠出產品,各有各的擁護者,已經上手的人,有些使用疑問,比如,該用什麼鏡頭,該怎麼後製相片,該用什麼背包,這些在01各個版上,都可以找到詳細的內容,買6D遇上的問題與買A7一定不一樣,簡單來講,使用口碑是需要自己去爬文作功課,才能累積,更嚴重的,某台相機有什麼出廠瑕疵,原廠修正與補救措施是什麼? 韌體怎麼更新? 售後有沒有清理CMOS的服務?? 請樓主自己爬文,因為這東西是見仁見智。大廠附件多,買閃燈買鏡頭都有,使用者眾,二手價格也很固定,小廠產品如限量跑車,有錢也搶不到,買到就跟寶一樣上來發文,這些使用口碑,可以省去初學者摸索的時間。

3.你要拍什麼??
你要確定你的"待拍物"的等級,戶外白天陽光下的風景照,這個等級,其實各種相機都拍得很好,15K的相機好用又小台,每台都行。若你要室內靜態活動,像我之前都拍小嬰兒,室內光源寶寶小幅度的活動,不想用閃光燈傷害寶寶的眼睛,這可能要大光圈或高ISO的機器,如果你有重視立體感跟景深,就要長焦大光圈了,一般人用50mm 1.4或1.2,或是85mm 1.8或1.2,要上到這個等級,拍起來才能滿足你的眼睛。更進一步,拍室內動態活動,比如說八歲小孩在室內玩耍,這時可能就要大光圈,加上高ISO機器,加上長焦,上腳架,再配幾支閃燈了!當然,人外有人,當然還有更高難度的,比如說戶外夜拍,打鳥拍昆蟲,搖黑卡,這可能除了機器,還要去上課學技巧,特殊器材來輔佐。越高端的機器,能力越好,越貴,越重,要不要購買,不一定! 看您的需要!!

4.畫質要求
很簡單,去看別人分享的照片原圖,Flicker上很多人都有PO出相機JPG原圖,這是很重要的參考依據,你去看想自己拍攝同類物件的相片,看喜歡找人像或是風景,看一下6D的,看一下A7與D750的,去下載flicker的全尺寸原圖,在自己電腦上放大來看,多比個兩三張,你就會有自己的定論,知道哪一台適合你! 所以,很重要的功課,是去flicker上看別人拍出來的原圖,看一下自己的眼睛喜歡什麼!!需要到哪個等級,哪台機器。當然,這個有陷阱在裡面,高手後製過的相片,可能與原圖完全感覺不相同。

5.機身性能
對焦性能夠不夠,畫質好不好,這兩回事!!! 對焦等相機性能,就像打獵,抓的到就是你的,脫焦的照片,只有直接刪除一途,準焦後再來談畫質,談色彩,談散景,談立體感。當然這跟使用熟練度有關係,對焦系統較差的相機,老手利用某些手法,還是可以拍出準焦的照片,脫焦的照片不會放上flicker。其他還有很多機身性能,比如說,連拍速度,暗部對焦,ISO高低,測光連動,.....,簡單來說,一分錢一分貨,花越多錢,買到的性能越好。

6.其他
其他的因素,也是會影響買相機的決定,這種東西,是一種購物樂趣,還有使用習慣,還有心裡滿足感與安心程度。有人FB打卡是在炫耀相機,有人是在炫耀出遊快樂,有人是在展現旅遊重要紀事,千百種理由會影響樓主的觀感。

想那麼多,其實就去店頭,摸一摸買來玩玩,不喜歡就虧點錢賣掉吧!! 換來換去就會找到自己喜歡的了,誰能一出手就滿手王呢?
其實如果經濟許可
這三組都買來好好相處一段時間是很棒的一件事
說真的,三組都加起來也才剛好等於一台萊卡機身而已....

(A)白天外出70%+夜間30%

話說,如果白天常用,不需要非得第一組吧
那A7S還真辱沒了它的長才......
找些需要常上ISO 25600的場景
就可以考慮第一組啦!

(B)景與物75%+人25%

如果是這個習慣
那其實CANON的人像發色也許不是這麼重要了

(C)不知道有沒有錄影需求呢?

如果常常需要錄影
那這裡面當場需要淘汰的
反而是那個看起來畫質最好的那組囉
因為鏡頭沒有防手震
如果拿來錄影
那個成品放到大螢幕上
會可怕到讓人頭暈想吐的.....

(D)對於防手震需求的考量:

單就這三組的考量
雖然6D的可用ISO相當高
可惜跟他比較的第一組A7S......
而且搭配的24-70 LII沒有防手震
因此只能拉高一級的光圈
面對另外兩組的四級防手震
或者是第三組主打防手震的騰龍......

(E)關於保值與否的考量

如果相機是買來玩的
爽一下高潮就想脫手
強烈建議第二組
這組的相機跟鏡頭都很可口讓大多數人想意淫
千萬不要買第一組......

(F)個人使用習慣

拿起相機
很多人希望大家往這邊看
當作是穿著配件
另外則有許多人希望不要有人發現這台相機....
這裡面,
只有第一組與第三組有翻轉螢幕
而第一組居然還附加萬惡的靜音快門.......



Sony、Canon、Nikon全幅相機難決定 ?
1. Sony A7S + Sony SEL24-70mm ZA F4.0(蔡司)
2. Canon 6D + Canon EF 24-70mm F2.8 L2(第二代)
3. Nikon D750 + Tamron 24-70mm F2.8 (騰龍A007)

第1組:
重量 489g+426g=915g
售價(2015年4月14日水貨價) 54,590+26,390=80,980元

第2組:
重量 755g+805g=1,560g
售價(2015年4月14日水貨價) 37,700+52,900=90,600元

第3組:
重量 840g+825g=1,665g
售價(2015年4月14日水貨價) 49,200+24,400=73,600元

拍照條件:外出走走記錄生活(無商業用途)
拍照時機:白天外出70%+夜間30%
拍照對象:景與物75%+人25%
拍照地點:平地80%+山上20%


鄭國棟 wrote:
Sony、Canon...(恕刪)

phi3678 wrote:
其實如果經濟許可
這三組都買來好好相處一段時間是很棒的一件事
說真的,三組都加起來也才剛好等於一台萊卡機身而已....

看看這句話!
看看這句話!!!!
"三組都加起來也才剛好等於一台萊卡機身而已"
這才是正港的敗家大隊成員!!
原則上先思考升全幅的初衷
若是為了畫質
那麼,在畫質之外體積跟重量會不會是考量範圍

我用的比較久的機身是SONY的APSC
a580跟a6000
個人覺得都是好機器

但畫質一直無法滿足我
升全幅,真的是提升的很明顯
那種通透跟立體感不是APSC能形容
選了5D3+24-70 F4目前掉到約10萬內 (公司貨)

機身考量點
品牌排除部分
SONY PASS
"原生"鏡頭群較少及貴
用過a6000對其續航力較不爽 (出門不喜歡多帶電池,之前a580單顆可以超過1000張)
副廠鏡頭支援度及出的速度
副廠配件相對N,C的支援度比較少
若是有強力的a環新機比較會考慮
SONY感光元件的寬容度及色彩很漂亮

NIKON PASS
D750+24-120 F4曾是口袋名單
當時有"橫斷門"事件的隱憂
N家鏡頭沒有我很想要的
不然D750機身規格參數真的很迷人

6D機身品質"似乎"較差
6D機身白平衡"似乎"較差
6D對焦較差
覺得對機身會想東想西
6D pass....
機身決定5D3

鏡頭
當初就24-70 2.8ii 跟24-70 F4在選
價差約3萬
也是想過直上的事
決定的實拍是看了01上Louis大拍的
對他風格我從5D2就很喜歡
對其技術上有一定的信賴度
他拍的2.8ii 跟F4
實在覺得差不多.....
F4又多了微距
又便宜
又輕
實際用了也挺滿意
目前一機一鏡也覺得挺方便



以上,供參考




就樓主3個選項來選 誠心推薦第2項 6D+24-70二代 組合
不在乎尺寸和重量就沒必要考慮微單了.
畫質還是單反強.
D750吧.
身為$ony用戶一定要推a7s啦
這臺超優高iso再搭配大光圈
夜間、室內拍照像白天、戶外拍照一樣方便迅速
超方便滴
如果經濟許可
一定要再加帶一顆28mmf2.0的一萬出頭佛心鏡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