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WLee925 wrote:有錢的話...當然是...(恕刪) 既然推薦 Leica M, 那中片幅應該推 Leica S2,Leica M - A7 機身 全騙福Leica S2 - 5D 機身 中騙福
chaosmicro wrote:沒有鏡頭包符,也沒有...(恕刪) 沒有喔!雖然D4 1DX是CANON NIKON期鑑機,但是本身是作為高速連拍用途,所以本身畫素都相對比較低些。也因此在接近理論的完美 Zeiss Otus Distagon 1.4/55 ,拿得是NIKON D800E這台36MP的準專業機。全片幅主要是在於數位時代感光元件發展關係,大感光元件成本高價,所以會有較多達不到原本設計成像面大小的機身出來,而後面達到過去成像面大小才會稱作全片幅,才延伸出來字彙。通常在底片時代是不會有這種字眼,大部分都是一開始設計就是按照各自底片大小與對於成像圈。而且像D4 1DX等這些是35mm系統,其實是小格式底片,過去也是因為小格式可以做小機身與鏡頭,使得大眾化。實際上現在看到ZEISS的SLR鏡頭,是在於過去NIKON守著過去從1959年卡口,在自動對焦時候CANON放棄舊有手動鏡卡口而換新自動對焦卡口。因此,即使到數位時代,NIKON線上仍有許多手動與自動的機身鏡產品在生產。直到在2006年NIKON這一年停止生產線上大半手動鏡頭與底片機,ZEISS等於是接下來NIKON這個缺,這時候推出nikon ais規格的ZF。後來市場需求,也推出ZE鏡頭,由於CANON是電子光圈控制,所以價位較高外,也含有電子接點的電磁光圈控制方式。ZF隔年就是2007年NIKON推出首台FX全片幅的機種D3開始。接著市場銷售緣故,大ZF鏡頭為DSLR用戶越來越重要,因為ZEISS再推出含有電子接點的ZF.2鏡頭,使得在DSLR上面方便使用。ZF.2mg src="//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312/mobile01-ff308cde4d8130ceb36f0e39d2f11e94.jpg">對於dslr用戶就可以直接將鏡頭光圈鎖在最小光圈,然後交給機身控制光圈,這樣就可以支援dslr的所有曝光模式與測光支援。nikon把這種有電子接點的分類稱作cpu,但並不是和電腦cpu有關,只是nikon稱法而已。nikon自己把這個有cpu,也就是有電子接點的手動鏡,分類做ai-p。例如 ai-p 45mm f2.8
剛下班回到家.老實說.上班打卡制.下班責任制.真不是人幹的!小抱怨一下.言歸正傳.一開電腦.傻眼了.蓋了6大頁59樓.真的嚇一跳.剛剛很快的看了一遍.(等等再回頭細看.我看文章很慢.而且喜歡想一下).基本上看到很多精彩的想法.對未來攝影的規劃.及當下相機發展的看法.對我有很大的觸動.誠如前面說的.沒有設定哪一家.只想聊一聊.大家分享一下看法.先發表一個疑問?關於:當然是買 蘋果牌全片福相機滿足本尊好大喜功的虛榮炫耀囧心dodo778899大大 蘋果牌全片福相機是哪台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