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用過D60, 用16-85就好很多, 可應用的場合就多, 18-135或18-105就次之,
D60不能控制變型, 除了顏色之外, 18-135會變型太多, 一遇到建築物主題, 多少就會怪怪的,
風景有大廣角除了角度大外之外, 10-20比較容易鋪藍天蓋綠地增加深度感
18-55也有很多好作品, 只有色彩較豐富的場合它不吃虧, 其他時間就看著用, 不然貴貴的2.8鏡皇要賣給誰,
如果18-55就好用, D90或D7000也不必18-105作kit,
心都跑了, 留D5100又何用! 至少跳CANON 60D吧!
不過這只能解決器材問題!
3點式都不夠用, 那20年前的底片單眼老人都鎖焦轉, 只能說是時代的悲劇!
msg1394 wrote:
感覺你應該不知道什麼是景深
什麼是曝光正確
什麼是縮光圈
謝謝您的指教
這我之前就都知道了
我自認不是初學者,但也不算中高階,只能算介於中間跟初學中間
但景深這種基本常識我早就知道了
我個人拍照時也不喜歡景深太淺,為了求銳利度所以我都會縮小光圈拍攝
景深我知道跟光圈大小,Sensor大小,還有焦距有關
光圈越大,Sensor片幅越大,焦距越長則景深越淺(背景虛化越明顯)
所以有些追求人像淺景深的人,常會用85mm之類的定焦鏡來虛化背景
至於散景的形狀則跟鏡頭的光圈葉片有關
F值越小則光圈越大 (例如F1.8比F3.5的光圈大),這點很多新手都會誤以為數字越大表示光圈越大,其實正好相反
還有我的18-55鏡頭是ED版的,不是VR的
那些大都用光圈先決模式拍的,照片大多都有縮光圈到F6.3或F7.1以上的小光圈拍的
我個人是不後製,只靠機身設定,或者拍RAW再轉檔成JPEG


至於曝光的話我也沒去亂調曝光補償(EV是0),是機身自己決定曝光的(我都用光圈先決)
例如下面遊樂設施那張的光圈值是F11,焦距35mm,快門1/250,ISO200

打閃燈拍人像時我則習慣用機身M模式。
至於小DC我已經有了,優點是不用擔心景深問題(因為DC的片幅小,大多是 1/2.5吋的sensor),操作容易且輕巧,而且還可以近拍(DSLR若要近拍要買微距鏡頭)。
但DC的畫質跟動態範圍不行,放大效果更慘,雜訊顆粒很粗,所以我只用來隨手拍
-------------------------------------------------
我覺得這不是技術問題,
而是機身的寬容度太差。
導致高光過曝(就連D40也不會有這種現象)
請看這篇文章就知道這是機身的問題 http://www.yanggc.net/post/d60shiyongyinxiang.html
而且D60的白平衡很不準,會偏黃,得拍NEF檔後在調白平衡才會正常一點
Canon 350D在這兩點上面都表現得都比D60好。
但這些拍NEF都可以解決,重點還是ISO100~ISO3200的畫質跟照片細節,以及寬容度
原圖: 201105/mobile01-5a90af1fdeab28660cfaa15db298ae7b.zi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