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g43202 wrote:
這主要是給版主看的,...(恕刪)
對kent這兩篇的內容感到稱奇的話....
應該就是你對每套軟體解raw差異的敏感度少了點,
dpp解raw不管iso多少nr關掉還是都比其他軟體解的乾淨,
顏色對比也比較高,
這對於全世界各地用lr後製的人來說應該是常識,
問題在於你決定要怎麼抹那些雜訊,
不是原廠dpp轉raw之後丟出一個灰灰髒髒的jpg就叫進步....
原廠幫你做好了,你不見得自己弄會更厲害,
很多人繞了一圈最後還是要回到dpp。

chris.hu wrote:
版主如果您不CARE 冷門廠牌!!

想要細節,可以看看SIGMA的相機!! 細節滿載!


X3真是有趣,
我來貼貼DP2M拍的

原圖


原圖


原圖


原圖
-= 散仙 =-
ching43202 wrote:
如果版主想入C家, 一定要找時間看完KENT大的文章,

包準你打通任督二胍脈.

其中你強調的低ISO畫質的部份在這兒就有解答.

也是DEAN大所說的 "畫質優先改為速度優先".

請看以下連結,

http://www.ldsclub.net/forum/viewthread.php?tid=41932
http://www.ldsclub.net/forum/viewthread.php?tid=41878&extra=&page=1
...(恕刪)

強烈覺得樓主根本搞錯自己的問題了~
樓主一直在強調高ISO有何用?低ISO為何差~
但是根本沒有注意到感光元件的畫素密度差異,
整體來說新的全幅單眼的畫質確實是有進步的,
只不過依據觀察細節的方式不同,會有主觀上的畫質好壞變化~
如該網址的比較,將所有條件統一(包括解析度)才能較客觀的表現畫質差異~

另外,
網路上的5D2比6D低ISO畫質好的謠言
就我親眼看到的結果是:
低ISO下各有千秋,某些部分5D2表現微微較好,某些部分6D較好~
基本上成像表現差異都還在誤差範圍內~
我把它們拿來跟5D比,那個差異才是明顯~
但是如果把5D2與6D縮到5D的解析度下再比一次,那結果又是另一回事兒了~



比起高低ISO的進步與退步、我個人是更在意「動態範圍」的表現,
動態範圍這部分跟Nikon的全幅機的進步情形比起來,
Canon的5D,5D2,5D3,6D,1DX...一路走來還真的是沒啥進步可言~

lfjadsflk wrote:
Canon的5D,5D2,5D3,6D,1DX...一路走來還真的是沒啥進步可言~...(恕刪)


你講這樣 小心魯大跟你拼命 
chenmacgyver wrote:
你講這樣 小心魯大跟你拼命...(恕刪)

還好吧?
我不曾見過他反駁過這段內容~
他批評Canon新機比我要嚴厲多了~
正所謂嫌貨才是買貨人~

除了感光元件的「動態範圍」以外,Canon的進步是看得到的~
當然,策略性的功能分配這一點也不曾改變過~XD
Canon 相機,主要是以對焦系統來區分等級的.

同樣是那片1800萬畫素CMOS,本質上,基本ISO的畫質和解析根本就是完全一樣的.

差異的是影像處理器,較新的DIGIC 5 影像處理器,可以比舊的DIGIC 4影像處理器堪用ISO高上幾級,每秒連拍速度多上幾張,一切都是取決於越新的影像處理器,處理速度越快,就像記憶卡那樣,越推越快的處理速度和容量的新卡.

但在相同影像處理器下,為了區分階級,原本可以每秒連拍5張的速度,2位數機身給5張,3位數機身就限至在3.7張,對焦點同樣是9點,3位數只有正中央那點十字對焦,2位數是9點全十字.其實製作成本是完全一樣的,這樣一區分,2位數的機身可以賣貴一些,也就多賺一些.

全幅機也一樣,2010萬畫素,2110萬畫素和2230萬畫素,其實根本也沒甚麼差別,也可以說是障眼法而已,也許是同一顆晶圓裁切出來的,邊邊多切一點和少切一點的分別而已,畫質解析根本也是完全相同的.

6D和5D3差在哪裡?不就是主要差在那個對焦系統而已嗎?想要好一點的對焦,就得多付出將近一倍的價錢,值不值得就看每個人的需要和口袋深度了.

要不是近年來大陸經濟大躍進,造就了眾多有錢人和咱們搶5D3,5D3的價格在過年前的78500元,掉到現在可能75000元都不到了,也許7萬都有找了.



魯獅相簿 http://www.flickr.com/photos/lu_s/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