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鴉1234 wrote:(節自網路)這張照片...(恕刪) 這張是神來之作, 當然跟器材沒關, 也絕不是一般人有機會拍得出來這張照片被放大做成雕塑作品, 放在聖地牙哥航母博物館旁, 我第一次看到也好震撼, 沒有感情的投入, 作品中的主角做不出這個動作來, 台灣人不會有這種姿勢的
去買一顆7工匠的大光圈的手動鏡來試拍看看就知道了價位3000~5000應該比較符合你的需求,或是直接租一台高階機身的相機就知道了,老實說一張照片器材佔3成構圖佔3成調色佔3成剩下一成就看天分了,沒天分只能靠器材本人就是....
joe641011 wrote:接觸相機與拍照以來我...(恕刪) 以c家的我來說,覺得不是價錢的問題,也不是kit不kit ,而是你覺得需不需要,我拍了快三年了,起初也是單純拍照,哪知道越陷越深,拍到後來連減光鏡腳架都買了,甚至到拍人像、微距題材,發現還得買閃光燈、換顆標準鏡……就這樣從大專社團到出社會,一路慢慢換設備。我不是職業的,只是因為興趣投入,不過更重要的是成就感,有幾次是幫朋友的家族聚會拍、還有訂婚,所以你現有的器材會決定你可以踏入什麼樣的題材。美感會一路培養起來,也代表你的器材會開始取捨,這不是壞事,你kit用到後來會發現,原廠摳的跟什麼一樣,kit只要換一個題材,到了傍晚之後,他的極限你就會明白,例如拍活動記錄-人像,晚上你沒用外接閃光,真的不好對焦,kit暗部對焦不大好,肉眼看到一個瞬間,你的對焦卻給你失誤,後來就跟老爸借工程用的燈泡當輔助(家裡本身是做水電工程的)直接掛在朋友家的院子,另一邊就用我的閃燈+柔光罩這樣拍拍拍。這是我對現場的解決方式,攝影的本質本是記錄生活才是。一個事件後,要購什麼器材我想是個人才清楚,這從來就不是什麼便宜或貴的興趣,其實跟買車一樣,你要什麼需求,就配合哪個車種、機型,我們買東西不就是這樣考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