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旅遊鏡,大家想到的就是大焦段差的變焦鏡:廣角端約落在18mm左右,望遠端約落在200mm到300mm之間。焦段差大約為五倍以上,甚至到十五倍。這樣的選擇並沒有想像中實用,而且有很大的壞處。
本文的前題:
1.你不是職業攝影家。買鏡頭對你而言不是一種投資。賺得回本金才配稱投資,否則叫「弊案」。
2.你要找一隻輕便、適合帶去旅遊的鏡頭。你不想帶更多鏡頭,因為還要帶小孩、牽女友、提購物袋、吃美食。更不想現場換鏡頭。
如果以上的前題適用於你的話,我不建議用大焦段差的旅遊鏡。因為:
1.焦段差大的鏡頭比較貴,畫質反而比較差。你付額外的錢,買的不是品質而是變焦的方便。但旅遊並不需要這種方便,因為:
2.旅遊就是走來走去玩。你本來就可以從大老遠拍凱旋門的全景,再走到下面去拍拿破崙頭像,以及上面每一位法國元帥的名字。大焦段差的鏡頭讓你從大老遠拍凱旋門上的頭像,但你又不是蘋果的記者,何必像賊一樣的偷拍?再說,用旅遊鏡zoom in拍,畫質大打折扣,拍到了又有什麼意義?
3.旅遊鏡比較笨重、也比較長,一點也不適合旅行用。
4.大焦段差的鏡頭最大的用途,是當攝影的人不能自由移動,卻需要遠近都拍得到。譬如拍球賽,你不能走到球場裡面,往後退又會被觀眾擋到。還有就是從觀眾席拍音樂會現場。另外,我想像登喜瑪拉雅山的人可能會偏好大焦段差的鏡頭:峰與鋒之間的山谷可能都有幾千公尺深。但不如多留位置裝口糧...
我強烈推薦以中距離的定焦鏡為旅遊鏡,因為:
1.便宜。Canon 85mm和100mm只要一萬兩、三千元。旅行難免碰撞,也有可能遭竊。便裝輕行才是上策。
2.雖然便宜,以上兩隻的畫質要勝過三、四萬元的「窮人L鏡」(買爽窮開心)。跟旅遊鏡比,畫質是90分與60分之差。
3.重量好輕。跟大焦段差的鏡頭比,四百克輕得跟空氣一樣。你終於可以左手吃冰棒(或是扯小孩的耳朵)、右手拿相機了。
4.遠近皆宜。旅遊本來就是走走玩玩,用雙腳變焦,拍得好又玩得盡興。坐在旅館窗口遊巴黎?何不留在台灣看Discovery頻道就好?
中距離的定焦鏡有個缺點:無法拍出廣角的全景,你站得再遠也拍不出凡爾賽宮的正廳。好辦,口袋裡放一隻高階傻瓜。Olympus XZ-1和Panasonic LX5已降到一萬元以下(強烈不推薦Canon的大傻瓜),日光下拍攝的畫質跟單眼一樣好。重要的是廣角端落在24-28mm之間(相當於片幅機上的15-17mm),能應付大場面、裝得下你的口袋、不會讓你破產、讓你不用現場換鏡頭、摔壞或被偷不會想死。
最後一點。定焦鏡的構造單純,能出的問題也少。不容易入塵進濕氣、不會垂頭,對焦速度也快,畫質更是所有鏡頭之冠,價錢還比較便宜。在你買更貴更高階的變焦鏡之前,說什麼也不能跳過這種便宜的好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