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資料:
冼鏡光前輩的介紹

Vivitar - 維基百科

VIVITAR的老镜头 - 无忌论坛
-------------------------------------------------------------------------------
自從M.ZD 14-150 售出後,總覺得手上少了顆長焦段的鏡頭。
不斷的爬文,不斷的看照片,M4/3的長焦段鏡頭總是少了點味道。
如果真要具體形容,應該就是對比少了、解晰也不足。

曾經也想過使用4/3的50-200SWD來轉接,但這個頭二手的價格仍有那麼高。
不像12-60mm SWD或11-54mm II,咬一下牙關就PASS了。

在尋覓的過程,看到了這個號稱"副廠傳奇"的牌子,這個曾經副廠賣的比原廠還貴的牌子。
因本身已持有KONICA AR 50mm f/1.7,故對這個70-210mm的焦段也尚能接受,在洗鏡光
前輩的介紹中,知道了由Komine代工的版本影像品質最高,因此便一直在尋找這顆的二手。
後來總算入手一九成新的第三版。
-------------------------------------------------------------------------------
說起這顆頭,剛拿在手上檢視時,還真有點份量,資料顯示為860g。
光圈為f/2.8-4.0,分別為2.8、4、5.6、8、11、16、22、O,並有半檔設計。

Vivitar 副廠傳奇 (Series 1 70-210mm Macro)
1.Vivitar的招牌 Series 1
Vivitar 副廠傳奇 (Series 1 70-210mm Macro)
2.70mm端的最近對焦<應該是1.7m啦,老實說我看不太懂>
Vivitar 副廠傳奇 (Series 1 70-210mm Macro)
3.Macro端從100mm起即0.8m為最近對焦。
Vivitar 副廠傳奇 (Series 1 70-210mm Macro)
4.70mm時。
Vivitar 副廠傳奇 (Series 1 70-210mm Macro)
5.210mm時
Vivitar 副廠傳奇 (Series 1 70-210mm Macro)
6.210mm時
Vivitar 副廠傳奇 (Series 1 70-210mm Macro)
7.70mm時
它的變焦方式很好玩,就是將對焦環前後移動而以,沒有轉的動作好像是叫浮動鏡片的設計。
實照:(Exif請參閱)
因光圈全開高光處有色散,故所有照片皆為"最大光圈減一檔"拍攝。
記錄方式為RAW並以RL3.6作簡易編輯(拉EV或直接套用自動色調)
1.紅色


2.綠色


3.紫色
4.

5.

6.

7.


Macro
8.

9.

10.

11.

12.
nikon 那隻變焦 AF MACRO 似乎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

那隻沒要翻新真是可惜~
相機有一種奇妙又難以抗拒的吸引力...........
人像表現:
13.

14.

15.

<以上請勿盜用>

Nick Yang wrote:
參考資料:洗鏡光前輩...(恕刪)


是"冼鏡光"前輩

stony1029 wrote:
恩是"冼鏡光"前輩...(恕刪)


3Q................

Nick Yang wrote:
參考資料:冼鏡光前輩...(恕刪)

本來早期變焦鏡頭就是這樣設計!
而所有鏡片移動都是依照圓筒滑軌作移動。



像是80-200 F2.8就有推出兩種變焦方式



浮動鏡鏡祖是在於鏡頭本身是以無限遠做為畫質設計基準,像差修正最好,而近距畫質都會比較差,浮動鏡祖在於利用各鏡片不同移動量方式,來修正近距畫質,NIKON會稱作CRC,其他大多稱之浮動鏡組。
Nick Yang wrote:
參考資料:冼鏡光前輩...(恕刪)


這隻的二手應該不便宜吧!?!?! 應該這隻是經典吧?!!?

跟我的 39元元美金的定焦鏡 (無可救藥的想分享),技術尚待加強!! 各位前輩忍受一下吧!!

順道請教一下

請教 Nick Yang 大大 Konika AR 50mm 怎樣接到 M4/3 都買不到轉接環???~~~老爸有一顆~~~~

Minolta 的轉接環太大了~~~~~
J.J.player wrote:
這隻的二手應該不便宜...(恕刪)


價格都是被拉抬的,稍談一下要是有空間可接受再買就不貴。
這些長焦鏡頭的實用性並不高
就算畫質真的非常好,來不及對焦、拍不到都是空談。
我只用一部E-P1,現在基本上除了微距,其它拍攝都不太用放大對焦了

未來要是50-200 SWD 二手真落到20000左右。
我仍會想辨法弄一支來用。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