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回小弟問題的大大們
這幾天有時間就來看看比較一下
在這看到大家的說明真是獲益良多



用微笑來面對所有逆境
秋水 wrote:
Vody兄你好:開版...(恕刪)

秋水兄您好

歡迎您引申轉載我的說法或文章至您的BLOG,能夠幫助更多人遠離運動傷害是一件好事,我不會反對

請參考下列這篇文章,寫的比較完整有系統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93&t=940357
一定次數的反覆壓縮後是會產生彈性疲乏的?
這包括氣墊在內嗎
我有雙Nike一般款的氣墊鞋應該有三年了
它的氣墊似乎快感覺不到...
但平時不常穿
tmdla wrote:
一定次數的反覆壓縮後...(恕刪)

tmdla您好
是的,鞋子的中底材質是有壽命的,當然包括氣墊在內,一般鞋子在推出上市前,就會做各式各樣的測試須符合標準數據才能推出上市,很無奈的告訴您,是的,鞋子的中底材質確實是有壽命的,不然鞋子不會壞,那麼我們可能要回家吃自己了

PS:鞋子要收藏有一個方法可以延長壽命,那就是每隔一段時間,給於重力施壓,以防分子結構的連結力變弱,簡單的說就是最好一兩個禮拜要拿出來穿一下(最好3-4小時以上),以體重來壓縮鞋底,使之鞋中底之分子結構的連結力始終保持很強,鞋底比較不容易氧化脆裂,一般來說鞋子完全不穿的話,在常溫下未與空氣隔絕的條件下,現在的鞋底約有5年的壽命,有空氣隔絕的話,可以維持長一點的時間,但還是會發生鞋底氧化脆裂,常穿的話,就可以延長鞋子的壽命。
Vody wrote:
秋水兄您好歡迎您引申...(恕刪)


對Vody 大大的經驗談很感興趣,
不能免俗的我也排排坐吃果果
提供無支撐避震款慢跑鞋請Vody 大法眼鑑定一下:

右腳
足掌部分磨損,其他足趾端幾乎完好。這雙鞋穿了5年。


左腳
還是足掌部分磨損,大拇指部分略為磨損。這雙穿了5年的鞋去年用來跑ING半馬。


雙腳
左後跟極易磨損。圖片後跟的破損是補過後再上路跑再磨光,而右腳尚未補過所以可看到X10。



「......我從頭到尾不是一直建議大家多上上歐美的各大慢跑相關論壇看看嗎?......」
我和大多數人一樣英文普普,看到外文網站心理就排斥跳回繁體中文網。
台灣完全不報導的東西如環法、環義公路車大賽或上外國網拍買東西,才會興致高昂看豆芽菜。
看多了居然發現看懂法文、義大利文...。

秋水兄穿五年鞋才磨損這樣....ant這雙8KN-80062才穿半年就磨損這樣子........還是有和Air MAX 360交換穿也!一代已磨損掛了,換新買一雙三代的來接替!

不過我穿這兩雙的感覺是CREATION 9的底比較硬,跑個一個小時後就無此感覺!
穿Air MAX 360的鞋子.......跑個半小時就會感覺愈來愈軟.......

目前就等年底RIDER 12再買來試穿看看!
秋水 wrote:
對Vody 大大的經...(恕刪)

秋水兄您好,小弟幫您仔細的看過了,您的前腳掌磨損非常得平均,右後腳掌屬於輕度外旋,左後腳掌屬於重度外旋,您穿的這款Wave Creation 4是正確的鞋款,避震型鞋款是最適合您的鞋款,另外您購買的那款Kayano-14與Adistar Control 4都是屬於穩定型的鞋款,兩款在鞋中底內側都有使用高密度的中底材質,Adidas使用的是Pro-Moderator,Asics是使用DuoMax,這兩款都是Adidas與Asics中最頂級的穩定型鞋款,我是衷心地建議您以後嘗試各廠牌的避震型鞋款,盡量遠離高支撐度的穩定型鞋款,因為秋水兄您的腳弓部位並沒有發生過度內旋的情形,所以您的雙腳根本不需要穩定型鞋款內側的防內傾支撐設計,而是比較需要避震型鞋款加強腳後跟外側的避震支撐,慢跑時會更加輕鬆自在

Vody wrote:
秋水兄您好,小弟幫您...(恕刪)


謝謝指教,因為我在01的資格只能對開版大評分,
說明:您尚未達到會員可評分資格, 文章主題需進階會員以上, 文章回覆需資深會員以上。

不能對個別發言評分,所以準備給你的5分送不出。


大大對我的建議,以及本篇其他高見,晚點我就原文或略整理PO在小弟的BLOG。

謝謝。


97/12/12 17:00
BLOG文章標題暫定為:慢跑鞋選擇的新理論__Vody定理??(慢慢整理中)
問一個問題就是,一樣都是後面外旋磨損,為什麼左腳會比右腳的情形嚴重!?
ant1228 wrote:
問一個問題就是,一樣...(恕刪)

鞋子其中一邊磨損總比另一邊來得多?

只要兩隻腳不會差得很多,都算正常,如果差很多的話,可能的原因有:慢跑的路徑不平,始終固定跑同一方向的圓形PU跑道,膝蓋受過傷,或是長短腳也有關,骻關節不正所造成的姿勢不良,雙腳稍有左右不對秤不平衡,這些原因都可能造成您雙腳左右的著力點不同,一邊比較大,而另一邊比較小,這些都是可能的原因之一,更專業的話那就得請教骨科或復健科醫師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