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idas Adizero Boston 2 開箱與測試分享

感謝阿財兄的好文分享! 讓大家見識到 Adidas 在慢跑鞋方面的獨特技術.

其實我路跑服裝大都是買 Adidas 的 (沒辦法, 新光三越站前店的 Adidas 專櫃有正妹 ... XD), 遺憾的是, Adidas 的鞋大都楦頭較窄, 而亞洲人普遍腳掌都像我一樣是寬腳丫, 不知總代理能否多引進一些寬楦頭的跑鞋, 不然對我而言, 這麼棒的的跑鞋科技卻"看的到吃不到", 真是遺憾!

由於我弱, 平常練跑最遠只有18km, 河濱道人多不敢亂放東西, 所以只有帶水+$100+家裏鑰匙+毛巾, 沒還有買腰包, 所以水和毛巾都是用手拿的 ...
常山怒吼獅頭威 wrote:
我不太敢買這一雙說...配色有點太顯眼..我看上面寫
這雙是一般型...adidas tempo M這雙是穩定型...這是差在哪呢??請教阿財兄一下...

我一開始也覺得蠻顯眼的,不過穿起來還蠻好看的。
昨天練跑有幾個跑友來詢問這雙鞋子耶,看來外型上應該評價不錯!

穩定型鞋款會在鞋底內側中間會加一塊較硬的材質以減緩Overpronation (過度內旋)的現象。
請參考吶喊兄的
慢跑鞋選購基本知識-- 腳掌內旋圖解說明之Runner’s World 讀書心得
裡面有說明喔!

秋水 wrote:
阿財兄這種輕鬆練都能每月跑出300Km的怪腳,

我大概每月才240-280km而已,算是小喀級。

秋水 wrote:
這一項新款Torsion system足弓穩定系統不知功用多少?
我以前買的Adidas Torsion system像一根大骨頭嵌入避震中底,厚厚的很有安全感。
新款 Torsion system看起來反而像裝飾品?

的確跟其他鞋款比起來,這個新款 Torsion system小小一根效果的確令人質疑。
不過我也不知道該怎麼測。可能要特地找一下不平的地形上踩踩看,看看支撐力道是否足夠?
週日LSD全程都是柏油路有二段約3M的路況較差,我跑起來是沒有什麼不穩定的感覺。
maverick14 wrote:
其實我路跑服裝大都是買 Adidas 的 (沒辦法, 新光三越站前店的 Adidas 專櫃有正妹 ... XD), 遺憾的是, Adidas 的鞋大都楦頭較窄, 而亞洲人普遍腳掌都像我一樣是寬腳丫, 不知總代理能否多引進一些寬楦頭的跑鞋, 不然對我而言, 這麼棒的的跑鞋科技卻"看的到吃不到", 真是遺憾!

嗯,重點是新光三越,我瞭解了!
上次參加Asics鞋測後才知道自己是D楦頭,所以幾乎什麼鞋都可以買了。
不過真的要建議廠商能多進一些適合台灣人楦頭尺寸的鞋款以造福廣大跑友。
沒第二句話
先推了再說

~~~~~~~~~

maverick14 wrote:
其實我路跑服裝大都是買 Adidas 的 (沒辦法, 新光三越站前店的 Adidas 專櫃有正妹 ... XD), 遺憾的是, Adidas 的鞋大都楦頭較窄, 而亞洲人普遍腳掌都像我一樣是寬腳丫, 不知總代理能否多引進一些寬楦頭的跑鞋, 不然對我而言, 這麼棒的的跑鞋科技卻"看的到吃不到", 真是遺憾!
(恕刪)


我知道你講的那位,講真的我對很多品牌專櫃的銷售人員都很不欣賞,包括這一位,沒產品專業知識,只想要顧客掏錢出來買東西的店員真的太多了。

有次我試穿某款D楦的鞋,我嫌太緊,這店員跟我說可以試大半號,大半號是增加寬度沒有增加長度。
這種話能信嗎??

除了這位之外,遇過奇奇怪怪只有銷售話術卻沒專業知識的店員實在多到數不清,連"內旋""內翻""外翻"是什麼都不知道的的銷售人員更是不勝枚舉。

現在網路跟各種知識都那麼發達了,以adidas為例,找了那麼多專業的顧客開箱測試,買鞋的顧客越來越有知識為自己挑鞋,但專賣店店員的專業知識卻不見提升,恐怕對廠商而言只是種傷害而!

這兩天有到天母某間新開的百貨公司,裡頭遇到好幾個品牌的銷售也都是在胡說八道`亂介紹自己的東西!真的是覺得很無言...如果真的有心要買到適合自己的跑鞋,還是勸大家自己好好做功課,自己把釣竿握好較要緊!
台灣的銷售人員確實專業度有待加強,一般都是會推利潤高的鞋款,目的就是為了賺錢。
小弟後來買鞋都是直接要求拿出DM或是已經有目標鞋款了,都是不管店員的推銷話術的。
希望台灣的所有廠商都能加強銷售人員的專業能力,能夠幫客戶推薦最適合的鞋款而不是賺最多的鞋款,這樣客人才會繼續購買該品牌甚至成為品牌忠誠者。
一般常在慢跑的人一年總是要換幾雙鞋,市場可是不小的!

雨風瀟瀟 wrote:
有次我試穿某款D楦的鞋,我嫌太緊,這店員跟我說可以試大半號,大半號是增加寬度沒有增加長度。
這種話能信嗎??


這種回答的確很不專業啊 ........, 我後來是買長袖路跑衣, Adidas 的路跑衣穿起來比 Mizuno 的還透氣一些.

的確很多銷售人員連最基本的內旋都不清楚, 我之前去 Sogo忠孝店買 Asics Nimbus 時就是如此, Mizuno 的也好不到那邊去, 後來還都是自己去 Runner's World 爬文才了解一些正確觀念. 自從拜讀 Vody大 的許多專業回文, 開始考慮其它品牌的慢跑鞋, 只是我自己跑的量不多, Rider 11 還能再撐一陣子, 也打算去補個鞋底再多撐一年 ..., 看看 2011 年份 Adidas 有沒有辦法引進寬楦頭的高足弓跑鞋!

之前忘了幫阿財兄加分, 五分奉上!

加個分先
小弟的左膝上方肌肉拉傷,恐怕要休息好一陣子
最近天氣冷,大概是之前熱身不夠吧,唉
用微笑來面對所有逆境
謝謝阿財兄的分享~

小弟光去年就買了3雙Adidas的跑鞋.分別是Supernova Sequence 2E.Adizero ACE 2E.Adizero Tempo 2E.當然還有其他品牌跑鞋.加一加大概8雙.最後個人比較偏愛Adidas的腳感.不會太硬也不會太軟.
不過看了今年Adidas推出的新款.怎....都沒2E的鞋.感覺有點可惜..如果連基本的合腳都沒有.就算腳感
在好都沒用..希望Adidas除了用心在行銷上.也能夠了解消費者需求..

最後5分奉上~~

附上標籤以玆證明
lsm3762d wrote:
最後個人比較偏愛Adidas的腳感.不會太硬也不會太軟.
不過看了今年Adidas推出的新款.怎....都沒2E的鞋.感覺有點可惜..如果連基本的合腳都沒有.就算腳感
在好都沒用..希望Adidas除了用心在行銷上.也能夠了解消費者需求..
...(恕刪)

Adidas的鞋子比起Asics確實比較硬一些不會那麼軟。
穿鞋子是很主觀的,有人喜歡較軟有人喜歡較硬的感覺。
如果今年真的都沒有2E的鞋對Adidas來說真的太可惜了,一些愛好者如lsm3762d 兄想買都不行。
對我們來說是不會接受買大半號或一號的說法的。
也希望Adidas能聽到廣大跑者的聲音,多進一些符合台灣人腳型的鞋款,不然就浪費他的腳感跟外型設計。
個人還蠻喜歡Adidas的外型的。
Adidas加油,不要讓你的支持者無奈轉夠其他品牌。

另外lsm3762d 兄,
你其他兩款都是穩定型的。
第三雙你怎麼不是買穩定型的Mana而是一般型的ACE?是去年沒有Mana可以選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