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llica0937 wrote:
你好
我跑齡約8個月...(恕刪)

短間歇可以配約4:20 
(ex400mx8組 800mx4組)
請問這個是跑400休息然後跑八趟的意思嗎?
每組的休息時間多久
jacky814016 wrote:
短間歇可以配約4:20(恕刪)

一般來說間歇跑跟休時間比例是1比2

例如用4:20配速跑400公尺
接著用8:40配速緩和跑400公尺

這樣重複8趟 這中間基本上不會停
等熟悉後可以加組數到12組
或者減少休的時間
例如改成用8:40配速緩和跑200公尺

注意⚠️
1如果很想喝水就停錶喝吧 我通常會利用緩跑時跑去喝
2配速盡量一致,或前慢後快 但不要差太多
例如第一圈抓跑感跑4:40 之後慢慢加到4:20
3不要超速,容易受傷
想超速可以等最後1..2組再all in 身體已熱開而且可以增加信心:)

最後 這課表配速是針對目標全馬330的跑者
也就是目前實力在sub4左右的會比較合適
因為我不確定你身體現在狀況如何,有時候太久沒跑會掉很多。所以你剛開始跑要酙琢,不要硬吃會受傷(自身經驗😫)
建議買個jay的書或買漢森來看看比較完整
jacky814016 wrote:
短間歇可以配約4:20(恕刪)

另外這些配速是有所依據計算出來

短間歇4:20 是5k配速
長間歇4:50 是你10k~半馬的配速
節奏跑5:00 則是你的目標(全馬330)的配速

所以建議去400m操場先測一次你5k的時間
比較能了解你目前身體狀況

例如4:20的5k是21分鐘
如果你跑23分內 我覺得可以直接吃看看
如果你跑23分外 有可能要稍為降一些
或改吃sub4課表

如果你跑21分內....依你情況就是長距離太弱,不用練短間歇了,多跑輕鬆跑跟長距離練有氧吧。
再強調一次,全馬是42k 需要的是能持續跑的快
而不是極速但撐不久的快:)


最後我覺得
sub330以上 節奏跑跟長距離比較重要 短間歇不一定要跑。畢竟4:40以內的速度你頂多在最後2k才用的到😄
本來也認為只要月跑量拉大,長距離就可以不用練,結果就是30K之後開始掉速,而且還會抽筋...
這兩年全馬成績大概都在3:50上下徘徊。
最近半年,每個月跑兩次26K以上長距離,馬上就收到成效,最近三場全馬都跑進330!
而且後半段也不會抽筋,掉速也不至於太誇張~
提供參考~

我月跑量大約350上下,沒練間歇
catlovekate wrote:
本來也認為只要月跑量(恕刪)


大大的實力跟跑量再加上間歇搞不好就sub3囉😄
我LSD很少練, 平常24固定練間歇跟配速跑
半馬PB 91分半, 但是我全馬就真的很慘
跑3次全部抽筋, 然後32K後就會開始掉速

我的結論就是, LSD真的要練
metallica0937 wrote:
大大的實力跟跑量再加...(恕刪)


應該說是自己不喜歡跑間歇,
間歇跑對我來說就是「練跑」,但我其實是「愛跑」,
所以跟跑步的初衷有點不一樣...
另外關於長跑,上次看到JAY的這篇文章覺得很不錯,分享一下~
https://reurl.cc/M7mn8p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