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kal0730 wrote:
跑馬拉松的能量真的是...(恕刪)
頭大叫大頭 wrote:
大頭很少生氣!
生氣對身體不好。
賽事好不好?跑友自有評價。
不過海鮮馬大頭給了5顆星。
大頭這兩天跑了傑克馬與海鮮馬,有些感想?
原來去年開始,櫻花馬爆多的初馬潮,會讓老馬們震驚與不安!
傑克真是太神奇!大頭賽前知道同事跟朋友們想放棄已經練習很久的櫻花初馬,改報這場看似很輕鬆的神奇馬?大頭就知道這場對初馬們太有吸引力了!
好險大家被大頭勸退,只有大頭自己去跑。
南方澳海鮮馬!大頭是跑到發現身旁跟大頭一樣殿後的跑友都是初馬,才發現大家都是認為限時七小時?一定比較好跑!
慘忍的是!跟大頭LDS過的十幾位初馬跑友們,不是被載走就是被關門了!
想跟初心跑友們說的是:
第一、馬拉松沒有所謂的好跑!
沒有養成運動習慣與經過經年累月的訓練,冒然上場!輕者落馬、嚴重者就是受傷。
大頭這兩場看到許多穿籃球鞋或潮鞋就上場的跑友,有點被嚇到。
第二、馬拉松的關門時間是有經過考量的!
從前從前!有一種極限運動叫做馬拉松,那時候只有少數運動員敢參加!那時候的完賽時間限時4小時30分。
現在為了推廣有跑有健康的年代,加上路線難尋,漸漸往郊區山野發展,所以有0530、0600、0630、0700、0800完賽時限的出現。懂了嗎?懂了就居中一下吧!0630是不錯的選擇。
第三、馬拉松沒補給可是會出人命的!
大頭珍惜生命,反正是享受時限內跑步的樂趣,又不拼速度上獎台。補給品就帶著吧!
第四、棄賽是智慧的,落馬是幸福的!
真的有好多沒有經過30k以上LSD自主練習的跑友喔!相信經過棄賽或落馬後,您的經驗值會更加的提升。
第五、請別相信同學、朋友、同事與網路陌生人的跑馬經驗!
每個人的年紀、體重、運動習慣、跑齡、速度、練習量都不一樣,身體是自己的,馬拉松的知識要自己去鑽研,馬拉松的牆要不斷的自己去突破。
別人可以!不代表自己也一定可以!
該相信的!只有馬拉松老師說的話:跑馬沒有奇蹟、只有累積。
希望未來的初心跑友們,都能經過不斷的練習,無傷無痛完成自己的第一場馬拉松。
還有!能愛上馬拉松!要繼續的跑下去喔。
2013櫻花初馬團的同學們,有一位完成30馬了,更多的同學們也都完成10馬!恭喜同學們!
...(恕刪)
太晚看到大頭大哥的文章,趕緊來簽到。
小弟斗膽分享對您文章的看法。這是我們這些年紀大的人才會考慮是否準備充分才上場,因為珍惜可以跑下去的機會。年輕人身體素質好,不小心受傷了,復原也快些。不知這個邏輯是否通?
每參加一次全馬,就知道訓練不足,要跑全馬絕對沒有急就章的!
為了能夠初馬達陣成功,打從半年前就開始訓練,周一至五每天清晨起床繞跑營區三大圈(約10K),並督促自己1小時內完成,晚上有時間再加長至15K或20K做LSD,跑得連營區的衛兵都認識我了!初馬前一個月先參加了台北富邦半馬,告訴自己要能穩定配速並2小時內完成,如此的準備才敢真正挑戰全馬,結果~我參加的初馬那場也沒設"初馬獎",卻有設"百馬獎"、"二百馬獎"和"三百馬獎",所以我也沒有初馬獎盃好跟人炫耀的!
跑完第一場全馬之後,才知道全馬不是只有用腳在跑的,還要用你的心去跑!常常全馬半馬的參賽者一併起跑,當跑完21K的里程時,因為是半馬的終點也是全馬的折返點,見到半馬跑友興奮抵達終點,我跑全馬見此可是內心掙扎萬分,鐵了心告訴自己是在跑全馬繼續前進,但是到30K後常常是生理(體力)和心理(意志力)機能開始快速流失,真正能撐到42K終點的,還是靠意志力拉起殘存體力而完成的,所以說~何來"輕鬆馬"可言!
第二馬是2012台北富邦馬,第三馬則是2013集集音樂馬,第三馬就是自以為可以輕鬆完成而輕視的一場跑馬,雖然完成但也比自己預期多了近1個小時,會有如此的結果,還是訓練不足啦!
其實,商人看準國人一窩蜂參加各式體育活動的商機,幾乎全台各處及每個月都有馬可跑,更看上"初馬"的心態,廣設"初馬獎"來吸引一些以為繳報名費就能拿到這個獎心態的跑者,甚至還出現"初半馬獎",就連"初三鐵獎"和"初半三鐵獎"都出現了!
畢竟,跑馬不是只有靠熱忱,得有訓練足夠的體力和耐力,再加上堅持到底的意志力,才有可能完成一場全馬!至於好跑或難跑,完全視跑者個人心態而定,嚴格來講,誠如樓上某位大大所言,每一場全馬都不好跑,但是真的有難跑的全馬。
可以完成全馬是很了不起,但沒偉大到好像就有資格對其他跑友指指點點好嗎......
對於只是去自拍、打卡的跑友,需要擺出一副老鳥的樣子搖頭嘆氣,好凸顯出自己很了不起嗎?
或許這些人真的只是趕時髦然後沒練習就上,並沒有真正喜歡上跑步這種運動並用心投入等等
那又如何?
那我是不是也可以說會去參賽的跑者都不能算用心投入?
不然自己找地方跑個42K或超馬就好啦,反正追求的是用心嘛自己知道就好,不是嗎?
更別提世界上一堆馬拉松根本就針對這群"不用心"的跑者而設
法國紅酒馬拉松官方直接說不希望拼速度的人來,歡迎的是用心體會這塊土地、美酒及美食的跑友
東京馬刻意把關門時間拉長並營造一種嘉年華的氣氛,也是把主力放在宣傳東京、甚至是日本上
國內很多單位也講明了是希望靠馬拉松帶動當地經濟,並宣傳當地的特色或好山好水
去年還看到某島國舉辦一場完全沒有關門時間的馬拉松
簡單來說這些活動最歡迎的就是那些"沒用心在跑的人",巴不得跑者邊自拍邊打卡邊錄影片炫耀
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幾萬幾十萬,活動名氣越高,舉辦的地點名氣也就越高
並不是每個馬拉松都和斯巴達超馬、極地超馬或奧運選拔賽一樣是為"用心在跑"的跑友所設的殿堂
況且路跑和其他一窩蜂的活動不同的是,它是一個完全考驗跑者自己身體能力的活動
有準備,沒準備,都會讓這些人留下一輩子難忘的回憶,會對馬拉松肅然起敬
而不是什麼幾年幾十年後別人不提就想不起來的東西
所以看到有人沒用心在跑,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