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要拿證據的朋友, #1樓我就說 "我猜" 了~ (就算是達爾文也是只說一句 "我想")
請反過來想想~
你看到這種 "你以為沒證據亂講" 的文章會很沒力?
整棟樓最經典的就屬這句
> 難道穿了排汗衣就不會發生這等憾事?
<
如果有人說 "請你拿出證據, 證明周日當天下午到傍晚, 當天在台北那些千千萬萬沒有穿厚棉衣而能正常慢跑沒出差錯的全體跑友, 如果全都改換穿厚棉衣, 你能保證當天沒有任何另外一個人會倒下嗎?"
你對上面這段話有什麼反應, 就該對自己的發言有什麼反應.
這種要求, 和那些什麼都要亂講, 什麼都要酸的反社會理盲反智的小屁孩網路酸民有什麼差別?
要求證明不可能證明的事就是偽科學. (我甚至不可能 "證明" 當時 "脫衣服" 的處置是對的)
你會問醫生說請你證明我的病好了是因為吃了這藥, 而當初也許不吃, 或吃別的藥也會好? <=== 雖然這句話可能也是對的, 現在醫療系統有很多其實是 "治療" "非典型" 病症 ("非典型" 說白話就是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
(我當兵就有個長官是 "要求證明不可能證明的事" 的這種人. 說到當兵, 我就親眼看過好幾個集合聽長官講話和出操等場合倒下的, 這也不能說明什麼, 難道要做時光機回去, 叫他們換衣服然後再操一次看會不會倒嗎? 現在部隊出操不是有高溫限制嗎? 我也在路跑賽中看過有位 "全身 cosplay" 的跑友倒下)
照簡單的遊戲理論,
我不必提證據, 要做這些推論, 我只需要提出個人經驗(anecdote)就可以了, 要反駁我才要提證據.
為什麼?
我有關衣服的想法, 和急救的判斷處置, 如果有朋友看到這篇照做,
*** 如果*** 是錯的, 有什麼影響嗎?
大家不過是又多了一個茶餘飯後的笑談, 也許多買了些根本沒功效的衣服 (要拼經濟不是嗎?), 對不存在的問題瞎操心, 這些有什麼關係嗎?
反過來說, ***如果*** 我有關衣服的想法和急救的判斷處置是對的, 看到這篇的人, 是不是可以幫助*拯*救*寶*貴*的*生*命?
相對的, 反對我的人如果是對的, 除了滿足了 "酸到別人" 的病態成就感, 也許省了些買衣服的錢, 大眾也又多破解了眾多流言中的其中一個, 那對看到那些酸文的其他市民大眾有什麼實質好處?
可以說沒有!
可是 反對我的人如果是錯的, 那是*會*害*死*人*的*.
<=== 除非可以證明反對我的人一定是對的, 不然照遊戲理論這都是不該選擇的發言~ 除非~ 你們已經有證據? 還是根本不在乎自己發言可能的後果?
我整棟樓也沒有說要穿排汗衣, 我只有說不要穿厚棉衣,
衛福部網站說運動時不要穿著阻礙通風排熱的衣服,
我認為厚棉衣是屬於 "阻礙通風排熱的衣服" (說明如本文最後 [附錄]).
當天整個過程已經寫的很清楚了, 還寫了2,3遍.
當天 "感覺" 一切正常, 和過去長年來的訓練菜單和感覺都一樣, 看心跳表從開始一直到最後也正常,
除了最後快結束嘴唇發麻, 所有的症狀都是跑完之後發生的,
這要怎麼 "量力而為"? 要媽祖託夢說今天可以跑再去跑嗎?
對我來說什麼叫正常? 例如這兩天很熱還大太陽, 氣象局還發布高溫特報,
我這兩天繼續進行日常的晨跑, 和中高強度的肌力訓練,
當然會全身冒汗, 是有濕但只有微濕, 休息後會慢慢變乾, 不像周日當晚跑完休息很久後還像掉進水裡那麼濕還繼續不停在冒汗; 這兩天衣服休息後脫下來手摸起來是微潮又涼的 (表示身體排汗有達到該有的蒸發散熱的物理作用), 周日當晚衣服脫下來是好像從溫水熱水中撿起來的 (表示汗水沒有發揮正常該有的蒸發散熱功能, 或是體溫低到摸什麼都覺得熱, 後面這個解釋生理上幾乎不可能); 從跑步的公園走回公司, 不到半分鐘心跳就從M區間降到120, 10分鐘後, 心跳降到不到100, 而周日當晚休息超過半個多小時, 心跳仍超過 120.
當然周日這件事不是完全沒有影響, 例如這兩天跑 E 配速(也許還更慢), 結果心跳在 M 區間, 中高強度肌力訓練到心跳150多就身體自己不想做了, 這就不能說正常.
發生這種大事我會不去醫院嗎?
我在醫院發生的事情, 和我想表達的猜想, 推論和警世文, 根本不須要提, 一點關係都沒有.
不寫醫院的經歷是因為我不想嘴醫療系統, 寫出來對問題的討論一點幫助都沒有.
醫生診療處置的就和我先前寫的自我診療處置和過去幾次去醫院的經驗都一樣.
前面酸民講的(包括我自己懷疑的) "有哪些什麼慢性疾病, 符合急性發作, 在不做任何處置下(尤其沒喝水沒補充任何東西)會自動可逆的?"
醫生就直接這樣打槍 (想像一下這個場景: 我演你們, 醫生演我, 哈~).
本來醫生在做心電圖後認定我是沒病去亂的要打發我走, 還說轉診恐慌症, 要開精神藥給我, 後來我一再要求才簽檢驗單去驗血 (因為我的年紀本來就可以健保體檢).
說長期追蹤檢查的就更扯了~
機能衣發明沒多久, 幾10年沒錯; 那棉衣發明很久了嗎? 再怎麼久會超過幾萬年嗎? (如果農業革命之後才發明棉衣--這猜想很合理-- 那就最多幾千年, wiki 說7千多年) 我一再說人類百萬年演化不是絕大部分時間是不穿衣在跑的嗎? (你看過歐洲人幾百年前寫生台灣原住民跑步打獵的畫作嗎? 傳奇的馬拉松傳令兵的畫作也是沒穿?)
要倒幾百個才算穿錯衣服? 那倒幾10個? 倒幾個呢?
就像爬山得高山症, 那是患者本來身體就虛嗎?
[附錄]
網路上隨便找, 有關衣服質料和運動關係的 "初步" 科學研究一大堆,
大部分的研究都說 "不同質料測量沒有差別" <=== 這也是某些支持穿棉衣跑步部落格的理論依據.
不過 "大部分實驗對象在訪問時 '聲稱感覺' 機能衣比較好"
(如果你相信中國研究, 他們的研究結論也有些是 "機能衣測量比較好"),
但是,
請不要看到這些研究摘要就輕易下結論, 例如,
大部分的研究都是小型研究, 對象是菁英運動員, 也有些是市民運動的研究, 有的運動項目不同(例如騎腳踏車有通風的優勢), 或是短時間運動, 或低強度運動, 有的研究沒有運動後的測量記錄 (我的案例就是 "運動後"),
研究中實驗室最明顯和具體實況的差別, 就是它們研究的環境濕度都超低的 (30~40%), 濕度這麼低當然亂穿也沒事,
而周日下午事發當時根據氣象局紀錄是溫度 27 度, 風速 0.2, 濕度 87% (這什麼鳥巧合數字~) 這溼度就算在台灣也算很高的. (前一天周六我也有日常跑, 周六氣象局紀錄是溫度 25 度, 風速 2.3, 濕度 74%).
舉個例子像這篇
https://www.wemjournal.org/article/S1080-6032(13)00097-5/pdf
可能有人會抓著 "不同質料沒有差別" 這句話,
這篇的摘要介紹等文字是說 "運動中沒什麼差別, 但運動後機能衣是比較好的, 對運動表現沒有差別".
文字是這樣說, 不想看落落長的研究論文, 我會請各位注意到此研究的 第 217 頁的附圖.
看到 第 217 頁的附圖 我不會下結論說 "棉衣沒有比較差".
以這篇彰基兒童急診科 楊文傑醫師的文章來說夏季怎麼進行戶外運動? —運動生理學與熱傷害
內容中提到有關衣物的建議是:
"衣服或裝備越多越難散熱,穿得少一點散熱會愈好,或穿短袖、質鬆、輕顏色的運動衫,
以減少衣著的吸熱。不過氣溫若是接近或超過 37℃時,皮膚散熱功能減弱,反而會從外界環
境中吸收熱量,所以反而應該穿著透氣良好的排汗型長袖,還是其他棉、麻、絲等天然纖維
的材質。"
比較多"酸民"有意見的是樓主將問題聚焦在"棉質t-shirt"上,加上樓主充滿強烈個人風格的用字遣詞,雖讓後續討論內容失了焦,但還是不能否認有些許正面意義
祝被"酸民"包圍又被醫師打槍的樓主身體健康,運動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