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看不見你在跑步時所不足的地方
你是認為哪邊不足??在實際練習時面對哪些狀況??
這些東西是生理身體的反應,只有你自己還有你旁邊的人才看得最清楚
一萬公尺的肌耐力與有氧極限較為重要
這兩種都提升之後是降低耗氧量與提升攝氧量
訓練方式有很多種,每種目的都不同,先清楚哪種訓練會帶給你哪些效果,這比你跑得更快要來的重要
因為你懂得如何訓練,如何調整,如何彌補自己的不足
我建議你可以嘗試法德雷克訓練法
其目的是提升攝氧量,3-4分鐘的加速(70-85%),3-4分鐘的緩和(60-70%)
以一萬公尺來說至少配5組以上
也就是4分快跑+4分慢跑*5次反覆=40分鐘
幾個重點是心律區間一定要做好,自覺強度也可以
小火龍 wrote:
這不就是間歇跑嗎? ...(恕刪)
名稱道理差異相當的大,以運動訓練法及運動生理學來解釋
間歇運動所訓練的是乳酸耐受程度,目的是使其在乳酸閾值能承受更長的時間
身體在有限的攝氧能力底下,運動耗氧量超出攝氧能力,也就造成乳酸快速堆積
法特雷克訓練法,其拉長時間的1:1配率,已經並非間歇訓練的方式了
而且在4分鐘的時間,是加速,並非衝刺
其改變的是攝氧能力,也就是增加攝氧量,而並非是無氧閾值的乳酸耐受程度
這對於超過30分鐘的運動,也就是有氧運動型態,相當的重要
真的要知道哪種訓練是練到什麼?又為什麼要這樣練?這樣練又對我有哪些幫助?
這些問題相當重要。
不然看別人怎麼練,就照本宣科不知所以然,那只會走更多冤枉路
減慢進步速度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