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g802 wrote:
各位前輩好小弟最近一...(恕刪)


剛開始都不慢啦!

你不要太過心急把健康搞壞了!

運動前暖身運動後收操要做確實,防護措施要做好,

循序漸進,抓呼吸跟跨步的節奏,

讓自己慢慢地熟悉,然後慢慢地提升強度.

我的人生第一次半馬在今年3/20,(之前10K都約53~55分)

想說應該不會太差,結果因為沒跑過這麼長又沒配速,

後面四公里狂抽筋...後來花了跑2小時半跑完...

比賽後我給我自己一個目標,再下一次參加21公里時,我要將時間拉近至2小時10分,

並給自己一個規劃,

一開始以6分速跑10K 然後6分速跑11K 6分速跑12K慢慢累積,

跑到今天12K平均5分52秒,跑完不會太累...

希望4/20時可以再把時間往前拉一點點.

我目前175公分,72公斤,

希望能將體重減到66公斤.

一起努力吧!

jmucvjd wrote:
最近練山路,坡度約7~12,髮夾彎搭配直線上坡,看馬表,速度是時速5~6公里,小腿痠,改用走的,時速也才3~4。

以macwoman 前輩之觀點;
山路馬拉松,跑步的速度大約需要多少?
在山路路段,走路的速度大約是多少,才是低標 ?


以我為例的話(我家住山邊 常有機會跑山路)你的速度還有進步空間(也許你很少跑山路或跑齡不多) 我56歲了 跑齡3年 速度快你約3-5成 其實除了練習量(跑量)外 心肺功能也關係著跑山的成效 我常常一天騎單車重踩爬陡坡搞到爆心跳 一天跑山路 另一天跑平路 交換穿插運動 效果很好喔 你可以試試 山路起伏不定 坡度沒有定數 快慢很難說個準 我個人簡單的認知是 緩坡狀態(往返) 上坡+下坡/2= 平路速度 陡坡就不用跑了 那只是擺擺姿勢 樣子像在跑而已 速度一定比走還慢(步幅小 像爬樓梯)直接方輕鬆走著貝...
捨得 捨得 願捨就會有得
macwoman wrote:
以我為例的話(我家住山邊 常有機會跑山路)你的速度還有進步空間(也許你很少跑山路或跑齡不多) 我56歲了 跑齡3年 速度快你約3-5成 其實除了練習量(跑量)外 心肺功能也關係著跑山的成效 我常常一天騎單車重踩爬陡坡搞到爆心跳 一天跑山路 另一天跑平路 交換穿插運動 效果很好喔 你可以試試 山路起伏不定 坡度沒有定數 快慢很難說個準 我個人簡單的認知是 緩坡狀態(往返) 上坡+下坡/2= 平路速度 陡坡就不用跑了 那只是擺擺姿勢 樣子像在跑而已 速度一定比走還慢(步幅小 像爬樓梯)直接方輕鬆走著貝...

筆記、筆記。
寶貴的經驗,多謝。

除了您說的「心肺功能也關係著跑山的成效」,還有一點,比起跑平路,跑山路的小腿特別痠。

這也是需要長時間的訓練嗎?
我快走都比你快了 = =
要減脂除了時間要夠長以外
強度也要夠阿...

達達的馬蹄 wrote:
除了您說的「心肺功能也關係著跑山的成效」,還有一點,比起跑平路,跑山路的小腿特別痠。

這也是需要長時間的訓練嗎?


跑山小腿不應該特別酸 之所以會特酸 那是身體的傾斜度與前進速度不能取得一致性的平衡(身體的前進不是靠腿來推進 而是身體傾斜後跟著抬腿就可以前進了)該酸的 甚至到鐵腿程度的是大腿部分的肌肉才對 當然基本肌力不足的人 猛然下去跑山是會整隻腿都鐵腿的 無分大小腿 下坡過快 沒有保持關節微彎者 更甚者還會關節筋骨受傷 需長時間方能療癒 真的不可輕忽 ...
捨得 捨得 願捨就會有得
請教一下先進,所謂「身體的前進不是靠腿來推進 而是身體傾斜後跟著抬腿就可以前進了」,這要怎麼才能達成?

跑平地也適用嗎?感覺得到是一種極為省力的跑法!有助於小弟半馬練習。

目前14km就上不太去了,希望能因此改善

小弟先謝謝了

fansofyou wrote:
請教一下先進,所謂「身體的前進不是靠腿來推進 而是身體傾斜後跟著抬腿就可以前進了」,這要怎麼才能達成?

跑平地也適用嗎?感覺得到是一種極為省力的跑法!有助於小弟半馬練習。

目前14km就上不太去了,希望能因此改善

小弟先謝謝了


舉例: 假設身體是片木板 木板靠在牆上 傾斜度越小木板底部離牆的距離就越短 對吧?
所以 若加大木板傾斜度的話 木板底部離牆的距離是否也要同樣加長 這個底部距離就是速度或跨步(步幅) 這是種瞬間的平衡 他必須靠不斷的練習而體悟出來的 其實他很簡單 當身體前傾 為了不跌倒你會自然地抬腳跨出去 抬了右腳換左腳 一直交互下去就成啦~
捨得 捨得 願捨就會有得
初跑一個多月是能理解諒解跑這種速度.
但是喜歡跟大家唱反調:
你要是跑久了還這樣的速度,送你一句:跑慢必有妖.

跑慢很多人是減速下來練長途,練身體裡能量轉換,練肢體運行調動作調姿勢.

另一種跑慢是沒啥信心,低頭看地,駝背而行.

在運動公園看了一個多月的心得,請大家看看小小孩怎麼跑步.

人生而會跑,生而會抬後腳跟銳角跑,生而會輕盈的跑,生而會用美妙的腳板著地,生而會一跑就笑.

跑起來就要有跑的速度,這才是合人體工學.

macwoman wrote:
跑山小腿不應該特別酸 之所以會特酸 那是身體的傾斜度與前進速度不能取得一致性的平衡(身體的前進不是靠腿來推進 而是身體傾斜後跟著抬腿就可以前進了)該酸的 甚至到鐵腿程度的是大腿部分的肌肉才對 當然基本肌力不足的人 猛然下去跑山是會整隻腿都鐵腿的 無分大小腿 下坡過快 沒有保持關節微彎者 更甚者還會關節筋骨受傷 需長時間方能療癒 真的不可輕忽 ...

macwoman wrote:
舉例: 假設身體是片木板 木板靠在牆上 傾斜度越小木板底部離牆的距離就越短 對吧?
所以 若加大木板傾斜度的話 木板底部離牆的距離是否也要同樣加長 這個底部距離就是速度或跨步(步幅) 這是種瞬間的平衡 他必須靠不斷的練習而體悟出來的 其實他很簡單 當身體前傾 為了不跌倒你會自然地抬腳跨出去 抬了右腳換左腳 一直交互下去就成啦~


未賽已三鐵 wrote:
跑慢很多人是減速下來練長途,練身體裡能量轉換,練肢體運行調動作調姿勢.

另一種跑慢是沒啥信心,低頭看地,駝背而行.

在運動公園看了一個多月的心得,請大家看看小小孩怎麼跑步.

人生而會跑,生而會抬後腳跟銳角跑,生而會輕盈的跑,生而會用美妙的腳板著地,生而會一跑就笑.

跑起來就要有跑的速度,這才是合人體工學.

macwoman、未賽已三鐵...諸位前輩您們好:
(1)
為什麼跑21公里( 平路半馬 )之後,隔天好累,並非痠痛,而是好疲累 ?
而跑6公里、10公里,隔天不會太累 ?

跑21公里,前15公里,速度還可以,但後面6公里,就真的是用60分鐘完成。
這是「身體裡能量轉換」的機能尚不足 ?


(2)
版主提到 : 60分鐘6公里算慢嗎?

如果不以速度來看,以時間來看,
一樣是60分鐘的運動,我覺得...
跑步60分鐘,與打球( 網球、羽球 )60分鐘,跑步比較累。
跑步2小時~3小時,與打球( 網球、羽球 )2~3小時,跑步比較累。

跑步和其他運動相比,耐力是考驗。
其他運動,是耐力+爆發力 綜合,耐力普普的,還有爆發力填補,中間還能休息。

不知論點是否正確 ?
【麵包超人】 wrote:
macwoman、未...(恕刪)

我猜
(1)是你腿力夠支撐21公里賽事(以你目前跑速)但心肺循環功能不足造成,應是有練單車但卻很少讓心跳維修在一定高檔的關係
(2)長距離跑步很重要的一點是要將心跳控制在一個合適的範圍內,在這個範圍內你不會覺得喘,且乳酸累積速度慢,也就是耐力,但其他球類運動需要的是爆發力,這兩種訴求是不同的

以我來說半馬1小時50分,全馬4小時7分看起來還可以,但爬個5樓以上一樣氣喘吁吁,我就認為我自己是心肺還可以但腿力不足,因為我每次跑馬如果過頭(速度或距離)隔天一定鐵腿,但從不覺得人累

不知你一分鐘心跳幾下?

參考一下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