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專業網站看到的~轉貼而已~給大家參考~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因為取得文章時日久遠~何處取得已不可考
若有侵權請告知~我將立刻刪除
中長跑、馬拉松
一、 中長跑、馬拉松技術教學
(一) 中長跑的技術動作分析:
中長跑的技術包括起跑、起跑後的加速度、途中跑和終點加速衝刺跑四個步驟組
成。最重要是途中跑技術,項目和距離不同,跑的技術也有所差異,一般說來,距離
越長步幅越小。
(1)上體姿勢:上體保持正常姿勢略向前傾,中長跑上體保持在8~10度左右,馬拉
松上體保持在5~8度左右;頭部和頸部肌肉比較放鬆,在後蹬結束的一剎那髖部前送,腰微向前挺。
(2)腿部動作:腿後蹬結束的一剎那,小腿肌肉立刻自然放鬆與大腿自然折疊,以
大腿帶動小腿積極向前方擺動,後蹬技術是擺動腿一著地緩衝的踝膝髖關節隨
性向前移動,在支撐腿和擺動腿大腿即將重疊的一剎那迅速用力伸髖,從而與
擺動腿形成沿縱軸伸髖的力隅,使髖沿著縱軸旋轉,並迅速伸直膝關節和踝關
節。
(3) 騰空:a. 後蹬結束後進入騰空階段,在騰空時身體任何不當的動作都不會加速重心的前移,為快速前擺創造良好的條件,擺動腿大腿積極做後擺動作,膝關節放鬆使小腿自然甩開。有利於增加自然步幅和小腿肌肉的放鬆。b. 長跑支撐時間稍長。騰空時間與支撐時間的比接近1:1而中距離跑騰空時間較長,比值大於1。
(4)腳落地動作:腳落地動作是前腳掌外側先著地,然後滾動到全腳掌,有些長跑
、馬拉松運動員是腳跟先著地然後滾動到全腳掌,總之這種滾動動作是富有彈
性的,緩衝身體力量的衝擊,為迅速擺地做好準備。為減少阻力和腳掌肌肉的
負擔,前腳掌著地後膝關節稍稍彎曲,幫助緩衝重力減輕腳掌的負擔,為後蹬
擺地動作做好準備。
(5)擺臂動作:擺臂時要求肩部放鬆,以肩為軸心,以肘發力。大小臂彎曲成90度
角左右,兩手放鬆半握拳,兩臂成前後擺動。前擺稍向內,但是手的位置不得
超過身體的中線,向上不得超過下顎,向後擺稍向外。擺動的幅度取決於跑的
速度,中距離跑的擺幅較大,長距離跑的擺幅較小。彎道時右臂擺動要大於左
臂。
(二) 呼吸:
要求呼吸節奏和跑的節奏協調配合,一般是兩步一吸兩步一呼,也有兩步兩吸兩
步一呼或三步一呼吸的。在每一呼吸週期中,要著重積極呼氣,這樣造成肺中較大的
負壓。即盡量排出『廢氣』,又促進吸氣過程省力並增加呼氣量。呼吸時用鼻和嘴同
時呼吸。中長跑無論在起跑或是衝刺時都不應該閉氣,而且比賽一開始就加強呼吸,
以免在開始階段增加不必要的氧債使疲勞提早出現。
(三) 站立式起跑:
(1)各就位:右腳置於起跑線後,左腳放在右腳後,兩腳距離與肩同寬,身體重心
落在右腳;兩腳交換,左腳在前,重心落在左腳上,重複上述過程,以確定最
佳的起跑姿勢,手臂的位置應與腿協調配合,左腿再前時,左臂在前,或左腿
在前時,有臂在前。
(2)槍聲(鳴槍):身體前傾,重心落在前腳,直線加速。
二、 中長跑、馬拉松訓練法
(一) 中距離一般速度耐力訓練
1.間歇訓練:100公尺X30次(每次休息2分鐘)
2.速度耐力跑:500公尺X8次(每次休息3分鐘30秒)
3.華特雷克持續跑:慢跑6公里;每圈參有加速度30公尺、蛙跳10次、快跑30公尺、抬腿跨步跑10次。
4.間歇訓練:150公尺X20次(每次休息2分鐘)
5.等速耐力跑:1000公尺X8次(每次休息4分鐘)
6.速度耐力跑:300公尺X12次(每次休息3分鐘)
(二) 中距離基本訓練(加速一般性耐力)
星期一(持續跑):以輕鬆的配速在不同的高度場地上跑6至8公里,如田徑場看抬之階梯……等。
星期二(間歇訓練):100公尺X25次(每次休息2分鐘)
星期三(華特雷克跑):在跑道上慢跑40分鐘,每圈參有加速跑30公尺,鴨子走12次,快速跑30公尺及跨步跑10次。
星期四(等速耐力跑):1000公尺X8次(每次休息4分鐘)。
星期五(持續跑):同星期一。
星期六(等速耐力跑):2000公尺X5次(每次休息4分鐘30秒)。
星期日:休息
(三) 中距離專項訓練:
星期一:200公尺X16次(每次休息2分鐘)。
星期二:800公尺X8次(每次休息4分鐘)。
星期三:1.100公尺X4次(每次休息2分鐘)。
2.2000公尺X4次(每次休息4分鐘30秒)。
星期四:1.300公尺X8次(每次休息3分鐘)。
2.1600公尺X1次
星期五:1.400公尺X4次(每次休息3分鐘)。
2.800公尺X2次(每次休息4分鐘)。
3.1500公尺X1次
星期六:1.60公尺X6次(每次休息1分鐘30秒)。
2.100公尺X6次(每次休息2分鐘)。
3.200公尺X4次(每次休息2分鐘)。
4.300公尺X4次(每次休息3分鐘)。
(四) 中距離專項訓練(加強速耐力)
星期一(持續跑):速度加快,但不要太長,約8公里。
星期二(斜上坡跑):坡度不要太大,距離約100公尺X24次,漸速上坡,每次
中間休息2分鐘。
星期三(速度耐力訓練):
1.用力跑300公尺X6次(每次休息5分鐘)。
2.400公尺X2次(每次休息3分鐘)。
星期四(華特雷克跑):慢跑6公里;每圈加入 1.速跑30公尺 2.蛙跳10次 3.快速跑30公尺 4.交互蹲跳10次 5.鴨子走路20公尺 6.抬膝踏蹬跳20公尺。
星期五(間歇訓練):
1.100公尺X10次(每次休息2分鐘)。
2.150公尺X8次(中間走100公尺)。
星期六(速度耐力訓練):
1.300公尺X6次(每次休息3分鐘)。
2.400公尺X4次(每次休息3分鐘)。
星期日:休息
(五) 中距離(800公尺、1500公尺)訓練: 註:適用於中級選手。
(A)星期一:1600公尺X5次(每次休息4分30秒)。
星期二:800公尺X8次(每次休息4分鐘)。
星期三:自由跑6至8公里
星期四:200公尺X20次(每次休息2分鐘)。
星期五:400公尺X12次(每次休息3分鐘)。
星期六:1. 100公尺X8次(每次休息2分鐘)。
2. 2000公尺X3次(每次休息4分30秒)。
(B)星期一:1. 60公尺X8次(每次休息1分30秒)。
2. 100公尺X6次(每次休息2分鐘)。
3. 200公尺X6次(每次休息2分鐘)。
4. 300公尺X4次(每次休息3分鐘)。
星期二:2000公尺X4次(每次休息1分30秒)。
星期三:自由跑6至8公里。
星期四:1. 400公尺X6次(每次休息3分鐘)。
2. 800公尺X3次(每次休息4分鐘)。
3. 1500公尺X1次。
星期五:1. 200公尺X8次(每次休息3分鐘)。
2. 1600公尺X2次(每次休息4分30秒)。
星期六:1. 200公尺X8次(每次休息2分鐘)。
2. 800公尺X4次(每次休息4分鐘)。
(六) 800公尺賽前兩週安排訓練計畫: 註:每天上午跑3至5公里
第14天:1. 100公尺加速跑X10次(每次休息2分鐘)。
2. 300公尺X1次(每次息3分鐘)。
3. 100公尺加速跑X10次(每次休息2分鐘)。
4. 1200公尺X1次。
第13天:1. 100公尺加速跑X8次(每次休息2分鐘)。
2. 300公尺X1次(休息3分鐘)。
3. 80公尺加速跑X8次(每次休息2分鐘)。
4. 200公尺均速跑X6次(每次休息2分鐘)。
第12天:1. 100公尺加速跑X12次(每次休息2分鐘)。
2. 300公尺X1次(休息3分鐘)。
3. 100公尺上坡跑X12次(每次休息2分鐘)。
第11天:自由跑6公里。
第10天:1. 100公尺加速跑X10次(每次休息2分鐘)。
2. 300公尺X1次(休息3分鐘)。
3. 100公尺加速跑X10次(每次休息2分鐘)。
4. 1200公尺X1次。
第9天: 1. 100公尺加速跑X10次(每次休息2分鐘)。
2. 300公尺X1次(休息3分鐘)。
3. 200公尺X6次(每次休息2分鐘)。
4. 400公尺X1次(休息3分鐘)。
5. 600公尺X1次。
第8天:自由跑6公里。
第7天: 1. 100公尺加速跑X10次(每次休息2分鐘)。
2. 300公尺X1次(休息3分鐘)。
3. 100公尺慣性跑X12次(每次休息2分鐘,逐漸遞增的90﹪~100﹪或由2/3→3/4→4/5→9/10→全速,以體會快跑放鬆的感覺)。
第6天: 1. 100公尺加速跑X12次(每次休息2分鐘)。
2. 300公尺X1次(休息3分鐘)。
3. 1200公尺X1次。
第5天:自由跑6公里。
第4天:1. 100公尺加速跑X8次(每次休息2分鐘)。
2. 300公尺X1次(休息3分鐘)。
3. 100公尺加速跑X8次(每次休息2分鐘)。
4. 1200公尺X1次。
第3天:1. 100公尺加速跑X8次(每次休息2分鐘)。
2. 300公尺X1次(休息3分鐘)。
3. 60公尺X6次(每次休息1分30秒)。
4. 200公尺X3次(每次休息2分鐘)。
第2天:5公里慢跑。
第1天:1. 100公尺加速跑X6次(每次休息2分鐘)。
2. 300公尺X1次。
800公尺配速表(適合一般型選手)註: (前400公尺配速法) (後400公尺配速法)距離配速→成績↓200公尺(快)400公尺(慢)600公尺(慢)800公尺(快)1分50秒25秒53秒(28秒)1分22秒(29秒)1分50秒(27秒)1分55秒27秒56秒(29秒)1分27秒(31秒)1分55秒(29秒)2分28秒58秒(30秒)1分30秒(32秒)2分(30秒)2分05秒29秒60秒(31秒)1分33秒(33秒)2分05秒(32秒)2分10秒30秒62秒(32秒)1分37秒(35秒)2分10秒(33秒)2分15秒31秒64秒(33秒)1分40秒(36秒)2分15秒(34秒)2分20秒32秒68秒(36秒)1分45秒(37秒)2分20秒(35秒)2分25秒33秒70秒(37秒)1分49秒(39秒)2分25秒(36秒)2分30秒35秒73秒(38秒)1分53秒(40秒)2分30秒(37秒)2分40秒37秒78秒(41秒)2分(42秒)2分40秒(40秒)
(七) 中長距離賽前訓練計畫
星期一:400公尺x6次,共2組(每次中間休息2分鐘;組與組之間休息5分鐘)。
星期二:200公尺x20次(每次中間休息2分鐘)。
星期三:1000公尺x8次(每次中間休息4分鐘)。
星期四:300公尺x12次(每次中間休息2分鐘)。
星期五:100公尺x30次(每次中間休息2分鐘)。
星期六:1. 150公尺x10次(每次中間休息2分鐘)。
2. 200公尺x6次(每次中間休息2分鐘)。
3. 300公尺x1次。
星期日:休息
(八) 中長距離比賽期訓練(增進速度和達到高峰狀況)
星期一(越野賽跑):6公里逐漸速度加快,但不要太長。
星期二(比賽配速跑):600公尺x6次(每次中間休息6分鐘)。
星期三(間歇訓練):200公尺快速跑x12次(每次中間休息3分鐘)。
星期四(短跑練習):100公尺快速跑x20次(每次中間休息2分鐘)。
星期五(華特雷克跑):在跑道上6公里慢跑;每圈參差有加速跑30公尺、蛙跳
10次、快速跑30公尺、交互蹲跳10次。
星期六(比賽配速跑):1200公尺x4次(每次中間休息6分鐘)。
星期日:休息
(九) 中長距離間歇訓練
星期一:1. 150公尺x10次(90﹪之速度)。
2. 800公尺x4次(70﹪之速度)。
星期二:1. 200公尺x10次(85﹪之速度)。
2. 600公尺x6次(75﹪之速度)。
星期三:6000公尺。
星期四:1. 150公尺x8次(90﹪之速度)。
2. 1000公尺x4次(70﹪之速度)。
星期五:1. 200公尺x10次(85﹪之速度)。
2. 400公尺x8次(75﹪之速度)。
星期六:1. 200公尺x8次(85﹪之速度)。
2. 300公尺x4次(80﹪之速度)。
3. 400公尺x4次(75﹪之速度)。
星期日:休息
(十) 中長距離訓練(A)
星期一:1. 150公尺x8次。2. 400公尺x4次。3. 600公尺x4次。
星期二:1. 200公尺x8次。2. 300公尺x6次。3. 1000公尺x4次。
星期三:1. 200公尺x10次。2. 400公尺x4次。3. 1200公尺x3次。
星期四:1. 150公尺x8次。2. 300公尺x6次。3. 600公尺x4次。4. 1000公尺x2次。
星期五:1. 300公尺x8次。2. 600公尺x4次。3. 1200公尺x2次。
星期六:1. 150公尺x8次。2. 200公尺x4次。3. 300公尺x4次。4. 600公尺x4次。
星期日:休息。
(十一) 中長距離訓練(B)
星期一:1. 200公尺x6次(每次休息2分鐘)。
2. 400公尺x4次(每次休息3分鐘,跑完後休息5分鐘)。
3. 600公尺x3次(每次休息3分鐘)。
星期二:1. 300公尺x8次(每次休息2分鐘,跑完後休息5分鐘)。
2. 1200公尺x3次(每次休息3分鐘)。
星期三:1. 400公尺x8次(每次休息3分鐘,跑完後休息5分鐘)。
2. 1000公尺x3次(每次休息4分鐘)。
星期四:1. 200公尺x8次(每次休息2分鐘,跑完後休息5分鐘)。
2. 600公尺x6次(每次休息3分鐘)。
星期五:1. 200公尺x8次(每次休息2分鐘,跑完後休息5分鐘)。
2. 300公尺x6次(每次休息2分鐘,跑完後休息5分鐘)。
3. 1000公尺x2次(每次休息4分鐘)。
星期六:1. 200公尺x8次(每次休息2分鐘,跑完後休息5分鐘)。
2. 1200公尺x4次(每次休息4分鐘)。
星期日:休息。
(十二) 中長距離(3000公尺、5000公尺)訓練(A)
星期一:1. 1200公尺x6次(每次休息慢走300公尺)。
2. 30公尺x20次起跑練習。
星期二:1. 2000公尺變化速度跑(100公尺快跑,100公尺慢跑交換)。
2. 400公尺x12次(每次休息慢走100公尺)。
星期三:自由跑10公里。
星期四:1000公尺x8次(每次休息慢走300公尺)。
星期五:1. 800公尺變速跑(50公尺快跑,50公尺慢走交換)。
2. 300公尺x16次大步跑(每次休息慢走100公尺)。
星期六:1. 200公尺x10次(每次休息慢走100公尺)。
2. 400公尺x8次(每次休息慢走100公尺)。
星期日:休息。
(十三) 中長距離(3000公尺、5000公尺)訓練(B)
星期一:上午:跑8公里。。
下午:1. 3000公尺速度變化跑(100公尺快跑,100公尺慢跑交換)。
2. 50公尺x30次(每次休息1分鐘)。
星期二:上午:跑6公里。
下午:1. 600公尺x6次(每次休息3分鐘)。
2. 1500公尺x4次(每次休息4分鐘)。
星期三:上午:跑6公里。
下午:自由跑10公里。
星期四:上午:跑8公里。
下午:1. 100公尺x16次(每次休息2分鐘)。
2. 200公尺x10次(每次休息2分鐘)。
星期五:上午:跑6公里。
下午:1500公尺x6次(每次休息4分鐘)。
星期六:上午:跑8公里。
下午:800公尺x8次(每次休息4分鐘)。
星期日:休息。
(十四) 長距離間歇訓練
星期一:1. 200公尺x8次。2. 400公尺x6次。3. 600公尺x4次。
星期二:1. 300公尺x10次。2. 400公尺x6次。3. 600公尺x2次。4. 1500公尺x1次。
星期三:1. 400公尺x8次。2. 1000公尺x4次。3. 1500公尺x2次。
星期四:1. 200公尺x6次。2. 300公尺x6次。3. 400公尺x6次。4. 1500公尺x1次。5. 2000公尺x1次。
星期五:1. 200公尺x8次。2. 400公尺x6次。3. 800公尺x3次。
星期六:1. 200公尺x6次。2. 300公尺x6次。3. 400公尺x4次。4. 600公尺x3次。5. 1500公尺x1次。
星期日:休息。
(十五) 八公里越野(公路)賽跑週期訓練計畫
星期一:上午:公路跑8公里。
下午:200公尺x20次(每次休息1分鐘)。
星期二:上午:公路跑30分鐘。
下午:1. 150公尺x10次(每次休息1分鐘)。
2. 300公尺x8次(每次休息1分30秒)。
星期三:上午:田徑場跑10公里。
下午:1. 200公尺x6次(每次休息1分鐘)。
2. 300公尺x6次(每次休息1分30秒)。
3. 400公尺x4次(每次休息2分鐘)。
星期四:上午:公路跑6公里。
下午:1000公尺x8次(每次休息3分鐘)。
星期五:上午:公路跑30分鐘。
下午:1. 400公尺x8次(每次休息2分鐘)。
2. 600公尺x6次(每次休息2分鐘)。
星期六:上午:公路跑8公里。
下午:1. 300公尺x8次(每次休息1分30秒)。
2. 800公尺x4次(每次休息3分鐘)。
(十六) 馬拉松過度期訓練計畫(初期)
星期一:野外自由跑80分鐘。
星期二:田徑場跑18公里。
星期三:公路跑24公里。
星期四:草地路跑80分鐘。
星期五:田徑場跑到200公尺x40次(每次休息1分30秒)。
星期六:公路跑32公里。
星期日:休息。
(十七) 馬拉松過度期訓練計畫(中後期)
星期一:野外自由跑100分鐘。
星期二:田徑場跑400公尺x30次(每次休息2分鐘)。
星期三:公路跑20公里。
星期四:草地路跑80分鐘。
星期五:田徑場跑到1000公尺x16次(每次休息2分30秒)。
星期六:公路跑32公里。
星期日:休息。
(十八) 馬拉松一般採用兩週訓練週期節例
第一週
星期一:柏油路跑24公里。
星期二:1. 運動場跑20分鐘。
2. 400公尺x20次(每次休息2分鐘)。
3. 慢跑15分鐘。
星期三:越野跑90分鐘。
星期四:1. 運動場跑30分鐘。
2. 10000公尺計時跑。
星期五:休息。
星期六:公路跑36公里。
星期日:休息、按摩。
第二週
星期一:柏油路跑80分鐘。
星期二:1. 運動場跑20分鐘。
2. 1500公尺x10次(每次休息3分鐘)。
星期三:越野跑90分鐘。
星期四:1. 運動場400公尺x16次(每次休息2分鐘)。
2. 30分鐘跑。
星期五:休息。
星期六:柏油路上跑32公里。
星期日:休息。
(十九) 馬拉松強化階段訓練計畫
(A)
星期一:慢跑20公里。
星期二:慢跑80分鐘。
星期三:1. 200公尺x10次(每次休息1分30秒)。
2. 3000公尺x4次(每次休息5分鐘)。
星期四:32公里路跑。
星期五:1000公尺x12次(每次休息時間200公尺放鬆慢跑)。
星期六:田徑場慢跑120分鐘。
星期日:12公里路跑。
(B)
星期一: 20公里路跑。
星期二:100分鐘路跑。
星期三:800公尺x12次(每次休息2分30秒)。
星期四:90分鐘路跑。
星期五:1200公尺x10次(每次休息3分鐘)。
星期六:田徑場慢跑120分鐘。
星期日:30公里路跑。
(C)
星期一:100分鐘路跑。
星期二:300公尺x24次(每次休息時間慢走100公尺)。
星期三:30公里路跑。
星期四:90分鐘路跑。
星期五:1. 1000公尺x6次(每次休息3分鐘)。
2. 3000公尺x3次(每次休息4分鐘)。
星期六:24公里路跑。
星期日:田徑場10公里計時跑。
三、 增進中長跑、馬拉松能力理論與實際概要
1.中長跑是一個較大年齡運動項目,有一些晚發育和從事運動較晚的青年,會突
然表現出機能潛力和運動才華,特別是男孩子發育較晚,一般在20歲以上才發育完成
。
2.中長跑運動員選材要求:
(1)要求輕體重,瘦高型或瘦中型。體重與身高的比值小,體脂肪少,腿長長於
或等於上身長,小腿略長於大腿,足弓較高,足跟較長,骨盆窄,肩寬胸廓
也寬且厚。
(2)要求肺活量大,安靜脈搏慢而有力。。
(3)要求能吃苦耐勞、不怕困難頑強拼搏,敢於求勝利的精神。
3.中長跑的戰術特徵:要求途中便節奏能力強,具有臨場獨立的戰術應變能力,
終點衝刺慾望強。
4.中長跑常用的戰術形式: 從比賽的目的來看戰術只有兩種:一是創造成績和
破紀錄的戰術;二是爭取好名次奪冠軍的戰術。
(1)採用創造成績的戰術時,要求運動員佔據主動領先地位,而採取高速均速跑
,合理地計畫和分配體力。
(2)爭取名次拿冠軍的戰術,應緊緊跟隨在領先的運動員側後方,堅持跟住對手
的高配速跑,盡量節省體力,積蓄力量,以發動最後決定性的終點衝刺以取
得勝利。
5.現代中長跑比賽的激烈競爭主要表現在最後衝刺上。因此最後衝刺時機得掌握
,衝刺加速能力的訓練,構成了戰術訓練的核心。
6.中長跑的簡要訓練計畫:(1)基本訓練(2)專項訓練(3)比賽期訓練等三項訓練
。
7.中長跑除了在田徑場訓練亦可在草地、馬路、沙灘、公園、小山丘等訓練。
8.中長跑選手要檢查身體,要訓練才參加比賽,注意營養、配速、睡眠。
9.中長跑選手要有積極參與的態度及自律控制。
10.中長跑選手的訓練量要多,但明天不覺得疲勞。
11.400公尺、800公尺、1500公尺的選手,是由乳酸系統進入有氧系統,因此乳
酸系統能力要強;最好是實施間歇訓練。
12.運動在3至5秒,使用PC磷化物。運動在30秒,使用ATP三磷酸腺核(核肝三磷
酸)。運動在30至90秒,使用乳酸系統。運動在三分鐘以後,使用有氧系統。
運動在100分鐘以後,使用脂肪系統。
13.有氧間歇訓練範例:3’200公尺跑(38秒;間歇時間:90秒;間歇方式:慢
跑);測每次200公尺跑後和恢復結束時的脈搏頻率。
14.無氧訓練,速度耐力重複跑範例:3’200公尺跑(32秒;間歇時間30秒);
只記錄第3次200公尺跑後的脈搏。
15.馬拉松是由有氧系統進入脂肪系統;約在35公里左右(依個人的身體狀況而
定),會有撞牆的狀況產生。
16.台灣每年12至3月是馬拉松比賽旺季。選手應根據比賽的路線、氣候或比賽地
點的遠近、訓練情況等因素選擇比賽。
17.馬拉松過度期(4至5月),從越野跑向場地(跑到)訓練過度。在過度期的
準備期,消除越野賽的疲勞,使身心得以放鬆,恢復體力和精力,以喚起對訓
練的慾望。
18.馬拉松過度期,一般訓練是使跑道訓練的比率逐漸增加到幾乎與野外訓練各
佔一半,練習內容上也要逐步加進速度性訓練。
19.步頻和步長是提高馬拉松比賽成績的兩個重要因素。
20.馬拉松比賽一般來說,剛起跑時步幅大致等於身高,而進入半程之後,則應
比身高大至少10至15公分。
21.由於馬拉松比賽時間較長,因此運動員的步頻不能過快,否則心臟功能會跟
不上。
22.根據運動生理學家的研究報導;馬拉松運動員的極限步頻在每分鐘220步以內
,高個子的步長要大於低個子運動員,而低個子運動員的步頻則往往快過於高
個子運動員,也就是說在比賽中的步頻和步長要因個人而異。
23.運動時的側腹痛,因個人差異,以膳食後馬上劇烈運動或是中長跑及馬拉松
選手需要時間維持劇烈運動者居多。改善方法,盡可能少吃容易造成腸內積氣
的食物,並於運動前排便。
中國廚藝學院 wrote:
想請問一下 ...每...(恕刪)
(九) 中長距離間歇訓練
他有大概敘述強度~因人而異~請自行調整
說明:90﹪之速度=全力衝刺*90﹪以此類推
星期一:1. 150公尺x10次(90﹪之速度)。
2. 800公尺x4次(70﹪之速度)。
星期二:1. 200公尺x10次(85﹪之速度)。
2. 600公尺x6次(75﹪之速度)。
星期三:6000公尺。
星期四:1. 150公尺x8次(90﹪之速度)。
2. 1000公尺x4次(70﹪之速度)。
星期五:1. 200公尺x10次(85﹪之速度)。
2. 400公尺x8次(75﹪之速度)。
星期六:1. 200公尺x8次(85﹪之速度)。
2. 300公尺x4次(80﹪之速度)。
3. 400公尺x4次(75﹪之速度)。
星期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