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由於過去多次左膝(10KM以上長距離時,外側疼痛)以及右跟腱發炎

經過兩年停跑(剛好生活忙碌)

最近開始重練,目標全馬健康完賽(過去跑過5次半馬,兩小時半內完賽)

先入手Rider 21(感覺避震效果好)

順順的從3KM開始到5KM,跑一休一,大約都6分速,(過去短距離都習慣5分半)

而練習時的心律160bpm,步頻160spm

後來看了多本教科書(姿勢跑法,丹尼爾博士...)

決定改變步頻提高至180spm

一開始提高步頻5KM跑完兩次一般步道覺得小腿及跟腱比之前練習時痠痛許多

但是步伐明顯變小聲(應該是磨擦減少的原因)

再來決定用赤腳跑操場的方式繼續改良跑姿,每次5KM(維持180spm)

很幸運的是腳底完全不會起水泡,而且跑的感覺十分順暢(但跟腱及小腿比穿鞋時更痠痛,不過沒受傷)

跑了6次赤腳跑操場後,練習到可以順暢維持180的步頻,來跑各種配速(5分到7分速)及調整心律

包含可用180spm步頻來跑E配速(LSD)

歷經三個星期打赤腳一切越來越順利並無傷的同時

今日開始穿上Rider21去跑公園步道練LSD(沒勇氣打赤腳去跑一般步道)

問題來了......用跑操場方式去跑,步頻卻很難到180spm

最多只能到170~175spm,再上去就會感覺很費力

一路上持續調整只覺得姿勢卡卡的,並且腳步聲變大聲許多

跑完預設的9KM LSD,決定繼續跑至操場感受

跑操場時很輕鬆地又把步頻提高至180spm.........

所以問題原因是

1.鞋的問題(Rider21比較赤足,後足明顯墊高許多,所以跑的時候卡卡的,改穿前後高低落差的鞋款靠近赤足的高低落差會好一點嗎?)

2.場地轉換的問題(操場與一般步道轉換,腳還未習慣)

3.場地彈性不同的問題(一般道路彈性較差,所以無法像操場輕鬆用高步頻)

4.其它

跪求版上高手幫忙分析問題原因在哪?
當然是鞋的問題..打赤腳去跑一般道路也沒甚麼..
找乾淨一點的道路就好..
藍色蟾蜍跟藍蛆 = 最大的在野黨..
skinoer wrote:
小弟由於過去多次左膝...(恕刪)

鞋問題加1
小腿肌肉酸是初期高步頻必走之路
樓主換穿馬拉松鞋即可解決
個人目前練習跑穿虎走,全力跑穿皇速

skinoer wrote:
1 .鞋的問題(Rider21比較赤足,後足明顯墊高許多,所以跑的時候卡卡的,改穿前後高低落差的鞋款靠近赤足的高低落差會好一點嗎?)

2.場地轉換的問題(操場與一般步道轉換,腳還未習慣)

3.場地彈性不同的問題(一般道路彈性較差,所以無法像操場輕鬆用高步頻)

4.其它



我有在練赤腳跑,練習很少穿鞋,比賽看路況決定


1: Rider的前後差較大,選前後差低的鞋會比較習慣,我有在穿的鞋大約都在4mm-6mm之間
2: 赤腳跑最後還是要能適應硬質路面才算是真正練成。

我自己練習的時候會用節拍器,比賽或是和別人一起跑就關掉。如果對照不開節拍器穿鞋跑的步頻,跟赤腳並沒有很大的差異。
如果你用赤足跑會順暢

基本上會建議你去買VIBRAM的五趾跑鞋

我現在跑步都用這雙跑

但我沒有要參加比賽

所以都維持3K提升跑速而已

一般跑鞋跟五趾跑鞋或赤足用的肌群不太一樣

最好還是固定一種訓練

沒有誰好誰壞

我有PO一篇開箱可以看一下
一般而言,赤足 VS 穿鞋,步頻不會相同
因為鞋子有其彈性,赤足的彈性是來自於腳掌的肌肉
兩者的差異會造成身體感覺不同,步頻自然就不同
而場地也是影響因素,PU VS 一般道路
就我這個全赤者而言,步頻:PU<一般道路
因為PU跑道較軟、有彈性,身體反應自然而然降低步頻
同樣的理論,我去跑草地、泥土地的步頻也低於一般道路

基本上還是建議赤足跑一般道路
讓堅硬的路面給予身體最直接且自然的回饋
對於高步頻絕對會有很大的幫助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