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成好幾箱,而且在新房子裝潢時也要設計專屬的櫃子
來收納他們.真的是相當麻煩的東西.
如果只是用隨身聽來聽聽音樂,其實將CD轉成MP3格式
也就夠了.不過我不喜歡常帶耳機,MP3的音質用音響
來聽又相當地慘(為了縮小檔案而將聲音平均化了).
所以CD還是繼續佔在櫃子裏.
不過隨著數位科技與網路技術的改進,現在這種生活
也已經有了相當的改變.
第一是檔案壓縮格式, FLAC 與 APE 格式可以提供與
CD一樣的音質,但是大小幾乎只要一半.連最有名的
{煲機王}Burn-in CD 都是用APE 模式的.
第二是高清播放器(台灣有的快都是大陸製造的了,"高清"
儼然已經成為這裏的正式名詞),其實也就是多媒體播放機.
因為就算是可以將CD片用一些軟體(很推薦Bonkenc,簡單
且速度不錯,音樂轉檔精靈也不錯)轉成FLAC或是APE檔,但
是這些檔案一般只能用電腦上的軟體如Foobar來播放,這
樣在音響上就無法使用了.
還好現在有了多媒體播放機,可以直播1080P畫質格式的,
如果不用網路連線的話,不用兩張小朋友就有了. 多媒體
播放機除了可以看高清影片(AVI,RMVB,MKV等格式,而且拜
日本人所賜,謎片都是高畫質了...),還有一個很棒的功能
就是聽音樂.因為他也可以播放一堆音樂格式如WMA,AAC,
APE,FLAC...等等,所以只要硬碟夠大(現在的主流500GB,
已經可以把我所有的唱片都放進去了),幾乎聽音樂可以不
用再去櫃子裏東翻西找CD片了.
如果還想更簡化的話,只要一顆硬碟在加上NAS(網路資源分享
器,現在便宜的也只要一張多小朋友),就可以在任何一個房間
的多媒體播放機上(假設有網路接頭)來欣賞影片及聽音樂,
而且都是高質量的享受!
這是客廳的系統,基本上DVD,多媒體播放機等等都是可以高
清輸出.

這就是有連上網路NAS的多媒體播放機.

要聽 Eagles 的Hell Freeze Over 就直接打開硬碟中的FLAC
檔案就可以了.

除了懶得再去找CD唱片之外,也是最近要在臥房放一個二聲道
小系統來聽音樂(為了避免豬小妹變成重聽,所以客廳的落地喇叭
幾乎是沒甚麼在聽了....

這個是老牌子的英國Castle喇叭.新一代的Richmond 3i體積很小
(比一般電腦多媒體喇叭大一些),但是聲音的質與量都好上一大截.

有名的NAD C315BEE入門級擴大機,一樣是來至於英國,和Castle
Richmond 3i搭配起來是有濃濃的英國味.以前在貧窮的年輕時代
也曾經擁有過NAD的平價擴大機,只是現在的入門級可是連音量
和輸入選擇都有了遙控功能....聲音也更好了.

這個就是很陽春的小蘋果多媒體播放機,雖然真的很小,但是可以
播放的影片或是音樂格式可是都沒打折.

在還沒有Run-in開的系統初試聽的感覺,果然是聲音濃郁,定位清楚.
完全不是之前拿電腦喇叭來聽所能比擬的.尤其是聽Olivia ONG
的專輯....真是好聽到想睡覺啊!
=========================================
喇叭繼續在Run-in中....

不過之前以為是喇叭沒有RUN開的影響,後來卻發現
如果換了客廳那台多媒體播放機(人因的DB204),整
個聲音的清晰和力度都有很大的差異...那那那...
就是那個小蘋果播放機的數位類比轉換(D/A)實在是
太差了. 不過這也難怪,這麼小的機器應該也只能用
一些整合的晶片來處理,類比輸出是鐵定不會太好.
只好乖乖認命再去換了一台DB206..果然聲音就大大
改觀了,比較不像是800元的DVD出來的聲音.

原本以為這樣就會停止臥室音響系統的改進,滿足於
現有的音色.不過再和客廳的組合的比較 (播放機->
同軸輸出->Marantz AV擴大機前級->Usher後級),
使用相同的音樂檔,似乎臥室系統還是比較像是床頭音響.
上網查了一下,一般的多媒體播放機講究的是影像和
多聲道解碼,DAC這部分應該也不會太講究,畢竟多半
用多媒體播放機的,音效輸出還是會送給擴大機來處理.
但是對於只能接受類比訊號的綜合擴大機來說,DAC就
是蠻重要的了.
不過就像多媒體播放機一樣,台灣可能是因為內需市場
太小,反而是大陸現在出了一堆叫好又叫座的機種.DAC
現在在台灣販售的,也幾乎都是來自大陸的設計或製造.
看來未來幾年台灣賴以生存和為傲的電子產業就將永劫
不復了...
因為實在沒接觸過DAC,也不敢花大錢去買中高階機種
來試,上網查了POPPULSE的DAC707好像賣的還不錯,雖
然沒有整合分離式環型電源等等的設計,不過用料方面
採用了:
DAC晶片:CS4398 (24bit/192Khz、120dB)
數位音頻接收晶片為CS8416
USB音效晶片:CM108
OP 功率放大是TI的LT1364C
不到三張小朋友的價格,感覺起來還蠻超值的,就先買
一台來接接看吧!

原廠的包裝相當陽春,像是工業包(這樣也環保些吧?),
內含主機+變壓器+光纖線+同軸線等等.
所以臥室系統變成
播放機->光纖輸出->DAC707->類比輸出至NAD擴大機

一接上的初印象是...哇!好大聲.
原來喇叭有一層薄霧的感覺不見了,最重要的是...
大家都有吃飽了.
唱歌的吃飽了,彈樂器的也吃飽了...所有的音色都變得
又大又明...
那....客廳的系統都已經是數位了,拿這個來接應該不會
有太大的差異吧?說不定會更差.不過實驗看看也不錯.
所以客廳的組合接法就改成了
(播放機->光纖輸出->DAC707->類比輸出至Marantz AV
擴大機前級->Usher後級)
有趣的是,這樣好像是拿等同以前的(唱盤當做類比訊號源->綜合擴大機)
的接法來用...真是越活越回去了.
開聲後......
.........................
.........................
天哪!一樣是大家都有吃得比較飽了,最重要的是原本有些浮在
離地兩米的聲音,回到一米高的位置.可以很清楚地感受到主唱
的聲音凝聚了起來(幾乎像是開了中置喇叭的感覺),音色方面會
顯得較圓潤不毛燥...簡言之,就是比較沒那麼數位化了.
於是二話不說,也去幫客廳的系統多添了一組 POPPULSE DAC707了.
...暫時是離不開這個聲音了.
(*)至於這樣的音源組合大約的花費是五張小朋友左右,但是
如果採用Marantz CD5004數位唱盤則大約要九張小朋友.雖
然貴了一些,但是Marantz 唱盤看起來漂亮且完整性較佳...
所以幹嘛還自討苦吃去接這一堆機絲和線呢??
懶!!
就是一個{懶}字.有好一陣子沒聽音樂就是因為懶得去櫃子裏
拿CD,聽完還要依分類收好.現在用了硬碟來收藏,不僅在硬碟
裏就做好了分類(發燒片,電影原聲帶,流行,ROCK....),而且
坐在沙發或是躺在床上就可以換"片子",光這點就勝過音質再
好的CD唱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