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筆電又像筆電的微開箱,M1 IPad Pro 12.9 + Logitech Combo Touch (更新:新增心得)

開箱前言:
原本就打算汰換用了五年的IPad Air2,結果因上一代採用了A12Z處理器,讓我對這個“Pro”卻步了,但如今卻等到了這台用了電腦等級M1處理器的“Pro”,所以用新的IPad來個微開箱。

不是筆電又像筆電的微開箱,M1 IPad Pro 12.9 + Logitech Combo Touch (更新:新增心得)

此次採購內容:
1:IPad Pro 12.9 (5th)
2:Apple Pencil 2 (二代觸控筆)
3:Magic Trackpad (巧控板)
4:鋼化玻璃保護貼
5:原廠Smart Folio (過度期)
6:HYPER++DRIVE 6 in 1 USB-C Hub
7:Logitech Touch Combo 鍵鼠組 (#放到後面講)

不是筆電又像筆電的微開箱,M1 IPad Pro 12.9 + Logitech Combo Touch (更新:新增心得)
不是筆電又像筆電的微開箱,M1 IPad Pro 12.9 + Logitech Combo Touch (更新:新增心得)
我所買的版本是1TB的版本,由於這次M1處理器在Ram上是整合訂製的,而Apple只提供了『1TB & 2TB』能擁有『16G Ram』,所以我選擇了最低的1TB,或許有人疑問一台平板要16G Ram幹嘛?真的用的到嗎?其實講真的是因人而異,即使編輯影片、多開視窗,我想也滿難用盡的吧,之前用Samsung Note8開了五個視窗大概2H~3H多的時間,手機就直接強制重新開機了,雖然IOS記憶體優化管理很好,但就當作一個避免萬一的心態吧,而且未來還很難說,假設這台IPad我也用了五年對吧?

關於處理器的好壞就不多說了,兔兔測分看看就好,反正現階段而言對於硬體過剩的平板&手機時代,加上現有的IPadOS限制以及App相容問題,以致無法完全發揮這M1的性能,其實相較於上一代A12Z的表現,其實並不會有太龐大的差異,至少現在還不會,未來的發展還未有明確的方向就真的不好說。

平板只要系統是Android或是IOS都會卡在一個相當尷尬的點上,那彷彿像是手機放大版的產物,相同甚至比電腦更貴的價位,卻無法擁有同為電腦的處理&生產價值,導致平板幾乎有著『買前生產力買後愛奇藝』的奇妙綽號,尤其在生產力&其他整體IOS比Android還要好的點上,更顯得IPad如此的更愛奇藝,其實講真的東西怎用因人而異,像我就是一個『手機平板能做的事情,我幹嘛要動用電腦,殺雞焉用牛刀』的心態,依賴手機平板勝過於用電腦的那類異種,電腦有電腦的好,平板有平板的香,沒什麼好鬥爭的,選擇自己覺得最合適自己的就對了。

離題了一會,說說這次IPad Pro所提升的硬體,其實還算有感覺的,新版的XDR螢幕表現有佳,雖然我手機Samsung Note 20 Ultra的Super AMOLED螢幕更美(對!我是那類平板IPad手機Android雙修的異教徒),不過相較於上一代的顯示表現,個人覺得有明顯提升,其餘的撇開處理器不說,倒是沒有太明顯的體驗,喇叭孔修改過但並沒有太明顯的差異感受,而12.9因爲螢幕更換帶來了機身厚度增加的問題,相機也有小幅度升級前置鏡頭,但是也不需期待畫質能到哪個檻,至少我覺得跟N20U或另外I12PM相比只能算是備用,其它的就真的還好了。

不是筆電又像筆電的微開箱,M1 IPad Pro 12.9 + Logitech Combo Touch (更新:新增心得)
不是筆電又像筆電的微開箱,M1 IPad Pro 12.9 + Logitech Combo Touch (更新:新增心得)
這是這次前置鏡頭的變更,由普通鏡頭變成『超廣角鏡頭』,畫素從700w提升到1200w,不過光圈倒是從F2.2縮小變成了F2.4,從圖中可以看到,廣角鏡頭範圍有多廣大,而最新的『人像居中』功能其實就是此廣角鏡頭的一種應用,不過能使用該功能的不多,一般拍照也無法使用就是了,但是前置廣角鏡頭帶來令一個優勢就是『FaceID』』上,可以擁有更大的偵測角度,同樣的角度下N20U跟I12PM都無法臉部解鎖,但新版IPad因為前置超廣角鏡頭卻可以(兩機前鏡廣角扔小於IPad),也就是說不用強迫一定要很正對準鏡頭才能用FaceID解鎖,嘛!這次開箱不是為了介紹IPad,簡單帶到這裡就好,有問題下面留言聊聊。

第二主角開箱:
Logitech Touch Combo 鍵鼠組

不是筆電又像筆電的微開箱,M1 IPad Pro 12.9 + Logitech Combo Touch (更新:新增心得)
不是筆電又像筆電的微開箱,M1 IPad Pro 12.9 + Logitech Combo Touch (更新:新增心得)
不是筆電又像筆電的微開箱,M1 IPad Pro 12.9 + Logitech Combo Touch (更新:新增心得)
這組羅技鍵鼠價格大約只有原廠巧控鍵盤的一半,但是功能上來說幾乎不輸原廠巧控鍵鼠,質感來說也有它自己本身的風味,並且它鍵盤是可拆式設計,不想用可以拆掉當作純平板用,也因此叫做『Combo』,它鍵盤拆裝方式可以讓IPad擁有三種模式『純平板、筆電模式、鍵鼠收納模式(平版模式)』,另外它主體“機乎”是全包覆的保護殼設計,故鍵盤即使拆掉也有保護殼得用途。

不是筆電又像筆電的微開箱,M1 IPad Pro 12.9 + Logitech Combo Touch (更新:新增心得)
不是筆電又像筆電的微開箱,M1 IPad Pro 12.9 + Logitech Combo Touch (更新:新增心得)
正反面看一下。

不是筆電又像筆電的微開箱,M1 IPad Pro 12.9 + Logitech Combo Touch (更新:新增心得)
不是筆電又像筆電的微開箱,M1 IPad Pro 12.9 + Logitech Combo Touch (更新:新增心得)
打開後得樣子,這邊有個不幸的是鍵盤在蓋起來時,邊緣沒有太明顯的凹槽可以讓手指勾進去翻開鍵盤(MacBook Pro就有),所以無論鍵盤吸在正面或背面都無法一瞬間打開,如果不放觸控筆,筆的位置空間還能作為補助,但是放上觸控筆就可能要稍微摳弄邊緣,另外鍵鼠配置順便參考一下,羅技的觸控板面積比較原廠巧控鍵盤大一圈,鍵盤也多了最上列的快捷鍵,由左至右分別是『首頁、螢幕背光、虛擬鍵盤、搜尋、鍵盤背光、多媒體播放、靜音&音量、鎖定』,其中搜索、鍵盤背光算是有點多餘的,因為鍵盤快捷操作『Cmd + 空白』就是搜索了,而鍵盤背光會自動控制,所以除非要手動修正不然其實也用不太到,另外一個不幸的缺點是『沒有注音標示』,習慣看字標的人可能要自行迴避,習慣盲打的就完全不受影響(需要習慣一下間距)

歐!對了鍵盤如果反收在機背時它是會吸住的,所以不用擔心在使用鍵鼠收納模式的時候鍵盤會在後面亂晃甩動。

不是筆電又像筆電的微開箱,M1 IPad Pro 12.9 + Logitech Combo Touch (更新:新增心得)
不是筆電又像筆電的微開箱,M1 IPad Pro 12.9 + Logitech Combo Touch (更新:新增心得)
不是筆電又像筆電的微開箱,M1 IPad Pro 12.9 + Logitech Combo Touch (更新:新增心得)
鍵盤背光一共有16段亮度,圖中為關閉+1格的最低發光亮度&最大亮度,燈色是常見的白光,背光表現還行不會太亮太顯眼,又不會太暗而看不清,主要的還是因為有自動背光調整+手動調整控光,另外鍵盤是剪刀腳設計,認真的跟巧控比起來敲擊聲大許多,無法給你安靜甜蜜的感受,鍵紐寬度與原廠巧控鍵相當,不會太小相當好使。

不是筆電又像筆電的微開箱,M1 IPad Pro 12.9 + Logitech Combo Touch (更新:新增心得)
不是筆電又像筆電的微開箱,M1 IPad Pro 12.9 + Logitech Combo Touch (更新:新增心得)
不是筆電又像筆電的微開箱,M1 IPad Pro 12.9 + Logitech Combo Touch (更新:新增心得)
此鍵盤沒有原廠那種懸臂設計,它採用最簡單的無段支撐背架,雖然說是無段設計,但其實內部還是有機械結構,是有一定程度的阻力,不會因為放的太低會因為IPad的重量而自行躺平,圖中示範大概是最高角度以及最低角度,但我平常只有使用最高角度,因為最低角度的使用我通常就直接收腳架躺平了。

不是筆電又像筆電的微開箱,M1 IPad Pro 12.9 + Logitech Combo Touch (更新:新增心得)
或許有人會想問這個問題『鍵盤吸力如何?牢固嗎?』,這裡我直接給個示範,鍵盤吸附力甚至比觸控筆還要大,即便你單手抓鍵盤倒吊IPad它也沒問題(但是甩它我就不敢保證了),總之吸附力滿夠的。

不是筆電又像筆電的微開箱,M1 IPad Pro 12.9 + Logitech Combo Touch (更新:新增心得)
前面提到的“幾乎”全包覆的那個幾乎外的部分,就是收納觸控筆的位置,這個邊側它是保留了觸控筆的空間,所以在這範圍內是沒有保護性的,不過羅技長度拿捏的很剛好就是一隻筆的長度不多也不少。

不是筆電又像筆電的微開箱,M1 IPad Pro 12.9 + Logitech Combo Touch (更新:新增心得)
這也是大家最在意的點,在安裝鍵盤後的厚度跟重量其實已經來到了一台MacBook Pro的份量(所以說買MBP最直接啊!?),需要時間適應,就算鍵盤不安裝,它的重量還是不輕,畢竟它不像巧控鍵盤那樣,只有一塊底吸附IPad,而是一個完完整整的保護殼+機械支架,只能說有一好沒兩好,購買前必須想清楚。

不是筆電又像筆電的微開箱,M1 IPad Pro 12.9 + Logitech Combo Touch (更新:新增心得)
故意把這個重點放到現在講,此羅技鍵盤『不需要充電不需要藍芽連線』,由於它是Apple授權的第三方周邊,它跟巧控鍵盤一樣是採用『Smart Connector』機制來做連接,故無論在反應速度、操作支援,近乎同巧空鍵盤,至少我還沒使用上的問題差異,歡迎有相同用戶的網友提出一起探討。

不是筆電又像筆電的微開箱,M1 IPad Pro 12.9 + Logitech Combo Touch (更新:新增心得)
不是筆電又像筆電的微開箱,M1 IPad Pro 12.9 + Logitech Combo Touch (更新:新增心得)
不是筆電又像筆電的微開箱,M1 IPad Pro 12.9 + Logitech Combo Touch (更新:新增心得)
不是筆電又像筆電的微開箱,M1 IPad Pro 12.9 + Logitech Combo Touch (更新:新增心得)

最後來做個比對“MacBook Pro M1 8G/256G”,其實使用上除了系統不同得差異以外,在操作上以及快捷鍵使用、多點觸控應用等,並沒有太大的差異,除了沒那麼安靜、觸控板小了點,我是覺得“輕“文書還是很可以的,當然雖然同樣是M1,性能即便沒有太大差距在軟體上就目前來說扔然是IPad的死穴,畢竟講真的像我這樣搞一套下來比MBP上16G版M1還要貴了一點,雖然我有1T容量,但換算成本其實還是貴了很多,尤其鍵鼠還得另外買,簡單說起來IPad就是一個“儀式“一種“情懷“,買前真的要想的相當清楚,尤其使用狀況跟環境,不然真的只能用著頂規硬體去看愛奇藝了,別說打遊戲也能用,說真的打進階遊戲(像原神、PUBG-M)不用外掛搖桿的方式拿著12.9吋還滿吃力的,螢幕方面的表現來說,IPad確實比現有的MBP M1來的好,但MBP其實也不錯了,不是重度追求者其實倒是不用太在意

喇叭外放的效果來說我覺得IPad比較好一點,空間感比較重一些,愛奇藝的話確實挺不錯的,我覺得讓我選擇IPad的原因並不是因為我有了MBP,而是除了習慣行動裝置勝過電腦外,另一個點還是在那個觸控筆上,觸控筆操作某些動作還是比觸控板或滑鼠來的方便,其實IPad的定位算是在於“補助“上,尤其是補助MBP這點,它可以透過無線連結變成MBP另外一個外接螢幕,而當人遠離電腦時又能保持資訊互動與同步,讓你確確實實的體驗一個完整生態鍊的可怕(手機沒有沒關係啦別嘴我)

不是筆電又像筆電的微開箱,M1 IPad Pro 12.9 + Logitech Combo Touch (更新:新增心得)
不是筆電又像筆電的微開箱,M1 IPad Pro 12.9 + Logitech Combo Touch (更新:新增心得)
最後休假模式沒事就畫畫圖建模、看看文章發發動態、編輯影片相片、編輯360影片(行動裝置App比電腦軟體好用且豐富),有了巧控板用起來比MBP更爽快,在搭配個USB HUB用,講真的會越來越少用到MBP,我說我啦!!!

總結優缺點:
優點:
1.價格便宜只要原廠巧控鍵盤的一半
2.無需充電無需連線隨吸隨用
3.保護殼設計
4.比巧控鍵多了快捷鍵
5.螢幕傾斜調整範圍大
6.鍵盤可單獨拆卸
7.觸控板較大
8.質感較好(個人感受)

缺點:
1.笨重且厚實的身形
2.鍵盤敲擊聲大
3.不像巧控鍵盤多了一個USB孔可用
4.沒有注音/倉頡字標只能盲打

!!!歡迎留言探討!!!

#補充大家在意價格,我人剛好在紐西蘭打工度假,因疫情延簽還留在這裡,所以能提供的參考價格是這裡的價格,官方定價是389.99NZD(7799.8NT),不過在預購時這裡的店家(類似台灣燦坤、順發3C的連鎖店),就已經發出”特價預購活動”,所以我最後購入的價格是311.99NZD(6239.8NT),台灣實際上市售價可能會更便宜些,另外這是12.9吋的價格,印象中11吋的會差約30~40塊紐幣(600~800NT),各位參考一下。

9/28更新:
來更新七月開箱使用至今的心得,撇開先前說的優缺點,Combo Touch的支撐方式會增加使用的桌面面積,也較不利於放至腿上使用,另外鍵盤蓋上後由於鍵盤跟保護殼密合度很高,除了觸控筆的開口位置外,其餘兩邊緣(排除鍵盤連接)很難打開鍵盤,只能從觸控筆放置位置打開,如果觸控筆吸附在上面,不拿下觸控筆會增加打開的困難度,另外就是觸控筆沒有專屬筆槽,也就是說會有因外力碰撞掉落的可能性存在,雖然如果加上筆槽,它的外觀可能會更難看,Combo Touch講真的沒有原廠那麼美觀,材質特殊有它的特色倒是真的,不過也因為特殊材質的關係,不會像巧控鍵盤那樣有沾染指紋的問題(白色倒是不明顯),多出來的快捷建真的很好用,尤其首頁、音量跟鎖屏,再搭配原有的鍵盤指令(IOS系統自帶的補助功能)會更好用,另外恭喜台灣有注音版,雖然我習慣盲打所以始終沒有影響,但是看到有專屬注音版還是覺得滿好的,至少羅技有重視這部分需要的人。
請問價格??
舞煌
要幫你代購不是問題,問題是目前國際運費還滿貴的,而且現在沒有促銷活動,所以價格是389,我311.99是紐西蘭這裡的預購價格
舞煌
那時候很好笑的是官網還沒開始預購,可這裡的Noel Leeming(類似台灣燦坤)已經開始在做預購並且是以311.99的特價預購,那時候衝著311.99等了長達快一個月的時間才拿到貨
其實對羅技那個鍵盤保護殼還蠻有興趣的,重是一定的,尤其ipad pro裝上保護殼,但有打字需求,鍵盤還是比敲打螢幕來得方便呢!不知道樓主那個鍵盤花多少呢?我是想等台灣蘋果上市再購買,目前代購是方便價格也沒有多到那裡,但保固就要自負了,所以目前是把for 2018的smartkeyboard舊款,把鏡頭孔挖大繼續用,等羅技上市了。
敗家其實不只是促進產業升級,更重要的是滿足自己吧!! 我啊!一輩都不可能有錢吧,因為存不下來!@@ 克里斯留!
舞煌
我在紐西蘭打工旅遊,因疫情關在這裡,這裡上個月底才上市,不過上市前就有店家在做特價,這邊市價是389刀,特價是311.99刀,乘以約20就是台幣,這邊物價較高,所以台灣實際上市可能會再便宜一點
Combo touch真的重,但平時不用keyboard時拿掉來使用勉強還可接受

其實keyboard還好,touch pad才是吸引我的地方,放桌上用時方便很多

我是用代運,如果不在乎日文鍵盤Amazon很便宜,台灣之前問是說9月才會引進
jiasai
我覺得logi可以考慮出輕量不含鍵盤的上蓋,方便使用者依照使用時機做替換
杜小毛
jiasai 期待出一個磁吸的非鍵盤上蓋~
舞煌 wrote:
開箱前言:原本就打算...(恕刪)
123
舞煌 wrote:
故意把這個重點放到現在講,此羅技鍵盤『不需要充電不需要藍芽連線』,由於它是Apple授權的第三方周邊,它跟巧控鍵盤一樣是採用『Smart Connector』機制來做連接,故無論在反應速度、操作支援,近乎同巧空鍵盤


請問鍵盤是磁吸式稍接近靠上就能算動定位吸附嗎?
單獨拆卸鍵盤是否好拆?只要直接拔起來脫離磁吸範圍就可以嗎?有沒有施力的技巧?

亮哥+
謝謝樓上朋友們回覆![拇指向上]感覺這款Combo Touch比原廠巧控自由度更高.[讚]等它在台販售後再和iPAD Pro一起入手!
Komii Toy Reviews
我懷疑台灣可能不會上市了
現在這個時機點買只有Gen1(5Gpbs)的Hub,好像並不是明智的選擇...
舞煌
因人而異吧我想~,反正沒有東西是用一輩子的,真的有需要之後再買新的即可
我想我買東西東西,也不會用一輩子...(除了勞力士),
只是想告訴你,同價格有更好的選擇而已。
亮哥+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177&t=6186910 這款Gen2嗎?[不知]還是有更好選擇?
亮哥+
上面那款Gen2 Hub. 3.5mm耳機孔規格 (384 kHz, 32 bit in/out, TRRS).看來有支援Apple Music的192k/24bit高保真音訊.[拇指向上]
Logitech Touch Combo has compatible problems with some TB3/USB-C cables/adapters.
jiasai
主要是開口的問題,那個洞有些線插不進去
舞煌
Some problems with the protective case require extension cords to deal with
請問原po羅技的combo touch 用到現在,保護殼包覆上下喇叭孔的部分有鬆掉嗎?我的combo touch六月用到現在,保護殼包住喇叭的地方都鬆掉了QQ 整個浮起來 超醜
舞煌
我目前沒有這個問題呢,你有很常去拉扯邊緣嗎?或是長時間日曬之類?
沉風
這個明顯是單手手持慣用這邊造成的啊,有簍空設計加上材質軟就變這樣啦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