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追求更自由的操作
買i-devices幾乎每個人都JB
而JB過的i-devices根本就變成一台android
所以在台灣大多數的使用者都是把i-devices當作android在用(但他們自己絕對不會承認)
顯而易見,大多數人都不喜歡apple"封閉式的使用環境",這就是apple的最大缺點
有一些很有趣的現象
1.apple拼命的宣稱自己的封閉式系統多好用,並宣稱JB可能造成許多安全性問題
2.user拼命的想辦法JB,並且把自己的i-devices JB成如同android一樣自由
3.apple和apple-users大都鄙視android,並認為apple的產品設計是最好的(那幹嘛JB?)
所以可以看出來,apple-user有一定的自我矛盾存在(嘴巴說不要,身體很誠實?)
也可以說大多數使用者是被i-devices的"外觀""順暢"和眾多"遊戲""軟體"吸引(我想遊戲因素占大量)
而不會是被ios和apple提倡的"封閉式環境"吸引
可以想見,在android硬體發展,讓操作如同i-devices般的順暢,且遊戲和軟體完善發展以後
會有不少apple-users跳到android,因為android有足夠的"自由"
而且android比較便宜
我apple和android兩個平台都有
目前遊戲和軟體真的是apple平台完勝,遊戲的數量和質量都有差距
但操作流暢上來說,是各有特色
為何是各有特色,因為andorid可以自由替換操作介面(叫做launcher或者shell)
在2D的介面下,我的i9000用launcher pro這個介面,操作和我的iphone流暢度可以不相上下
但最近andoird出的SPB Shell 3D,有興趣可以google一下youtube影片
這套shell個人覺得真的完勝ios介面,而且很順暢
另外android這幾個月的遊戲質量提升好多,android真的有在追了
flip_flap wrote:
因為受不了apple的封閉式使用環境
為了追求更自由的操作
買i-devices幾乎每個人都JB
而JB過的i-devices根本就變成一台android
所以在台灣大多數的使用者都是把i-devices當作android在用(但他們自己絕對不會承認)
顯而易見,大多數人都不喜歡apple"封閉式的使用環境",這就是apple的最大缺點
(恕刪)
這一段其實我很難苟同
首先以我身邊數十位iOS的用戶,不JB的人佔了大多數
問他們為什麼不jb,最常被反問 "為什麼要JB? JB可以幹嘛?"
不知您所提的 "幾乎每個人都JB" 是怎麼判斷的?
(除非你是指在JB討論區的那些人...不過這群人應該不是佔使用者的多數)
其次我相信更多的人JB是為了免費安裝付費軟體...
才不是因為這是封閉式的使用環境或自由不自由...
你去問他們甚麼是封閉甚麼是開放....搞不好他們還分不出來
所以您這一段的最後一句論述,我想可能跟現實有點落差
palapie wrote:
哈囉,我知道這邊AP...(恕刪)
不會呀, 實際上我覺得蘋果的成功不是誤打誤撞, 是完美的商業模式
用一機創造出個人化差異 (differentiate).大家都有IPHONE, 但消費者可因各人喜好下載與使用不一樣的APPLICATION, 進而達到商品差異
再談商業模式, iphone & ipad 除了讓電信公司付費 (為了要賣蘋果商品), 他的商業模式還包括讓IPHONE & IPAD變成蘋果的自動販賣機, 他不只賣你機, 他還能靠他的"自動販賣機"賺錢, 讓你使用者付費, 軟體開發者也要付費, 蘋果還可以省下軟體開發費.
現在更因為蘋果早已搶到商業大餅, 每代就只要小改不用重新發明(因R&D費用可降,獲利率就可漲), 現在軟體最多, 還可以跟你玩降價, 其他廠怎麼搶大餅?
且他相當了解消費者的個性, 賣商品不是跟你比快比好, 而是如果讓消費者覺得你最好
HTC機效能可能不輸IPHONE, 但消費者就是要IPHONE, IPHONE就是能跨行. 讓非GEEK也覺得很時尚很好用.
每個公司都有管理階層, 但你不得不說JOBS是天才
都是早人一步
未來沒什麼需要改進
但之後 蘋果有沒有辦法永遠創造出更創新的產品? (JOBS退後) 大家對蘋果期待很高. 不是有錢就能有創意. 且蘋果是賣熱情, 必須一直加溫. 一降溫 就像IPOD一樣, 買的人越來越少.
還有蘋果敵人太多, 自負, 常常可支援的東西卻要抵制, 像flash, silverlight. 這種很難說未來其他廠商會不會結盟打蘋果.
還有當然越大不知道會不會被國家修理, 反托辣斯就可打傷蘋果的商業模式. 都是有可能的
palapie wrote:
我現在讀研究所,目前修品牌課,最近在做關於APPLE和HTC的報告
但我們小組實在是想不到APPLE有什麼缺點 (HTC倒是一堆)
例如APPLE寧願完全走自己的路,沒大市場,也不會去改變自己的封閉系統 (如IPHONE出現以前,只有MAC時)
所以這也稱不上是缺點
(實際上我覺得蘋果的成功有點誤打誤撞....誰當初會想到要開發一隻幾乎只能玩一堆遊戲的智慧型手機 <--現在的人買IPHONE最大的原因吧。智慧型手機應該是要能處理公事,至少能自在的轉換office檔...)
念到研究所了 相信這種大學程度的報告不應該是這樣提問才對
依照你的內文 顯然你們組內沒有人是長期關注3C產品市場的
至少在這之前你們必須了解 Apple與HTC近年的活動
Apple怎麼可能沒缺點
光看Oikos這種老派的蘋果俱樂部就知道 apple被砲的有多慘了
問題是會砲apple的通常是越資深的使用者 因為他們深知apple出的問題在哪
apple不在乎市占率 是因為他們更在乎稅後純益 這才是對股東投資人會重要的指標
說成功誤打誤撞?這大概是錯的最離譜的地方了
為了進攻這塊市場 你可有調查過他們做了多久的努力
簡單的說從2001年第一代iPod開始 就可以看到apple對於個人化多媒體裝置的企圖心
套一句鄉民的話:這個局佈了有十年之久阿
從ipod跳脫個人電腦市場(進入數位音樂隨身聽) > 側面切入消費性電子市場(支援windows)
> 軟硬體共構帶出商品差異化(itune與music store不斷發展) > 商品多樣性(ipod家族)
> 強化應用端搭配(app store) > 商品多角化(iphone、ipad)
apple早從itunes music store在美國的發展就秀出這平台的商機了
app store的出現只是剛好而已
而且一擊中地的打開了iphone跟ipad的市場
對他們而言 現在的開花結果一點都不偶然
何況從電腦市場開始
apple一直都是做"創造需求"跟"教育消費者"的事情
每次的新產品都是反覆的在做這樣的事情
所以當然也有失敗的產品
像絕種的iPod Hi-Fi
第一代的Apple TV
就是最好的失敗案例
palapie wrote:
我們探討的是品牌定位、行銷操作上的缺點
例如APPLE的主要訴求是think different
那你們覺得蘋果在哪一邊是不think different的?
或者有其他缺點的想法?
盡量不要在產品上的 (例如通話品質不好、畫質不好之類的 <--單純舉例)
(說真的有想到一個缺點。賈伯斯走了怎麼辦?...... 然後看到IPAD2的介紹影片時我覺得,有點在培養接班人的樣子了.... 竟然讓其他人曝光耶...XD?)
品牌定位端看apple computer > apple inc就略知一二
但要談到行銷操作的話
要了解成功的原因我想必須研究apple在美國所做的行銷
從第一次jobs個人揭開Apple II開始 到1984年震撼性的AD
甚至apple大砍經銷商命脈的所有操作都算
若只想研究台灣 我想只有第一代ipod shuffle誕生的時候
台灣播了些廣告 然後鋪貨到7-11販售之外
實在並沒有其他任何的行銷行為
外牆廣告 燈箱廣告 世貿參展 校園活動 多半都是經銷商或者通路商的自發行為
AT幾乎不做這些事情 頂多偶爾辦辦只有記者才知道的發表會
think different在哪
我想還是圍繞著"創造需求"
apple總是想著未來的人們應該怎麼用電腦
而不是問現在的消費者你需要甚麼
想當然爾 apple也會有想錯的時候
palapie wrote:
(說真的有想到一個缺點。賈伯斯走了怎麼辦?...... 然後看到IPAD2的介紹影片時我覺得,有點在培養接班人的樣子了.... 竟然讓其他人曝光耶...XD?)
不是iPad2開始的
自從Jobs身體微恙的時候就開始讓其他人陸續曝光囉
漸漸讓普羅大眾知道公司有其他的頭臉人物 (Face man)
這對接班是再重要不過的事了
因為Jobs也深知現在的消費者對於沒有他的apple有多麼的擔心與恐慌
好吧 回到主題
我(end user)認為有甚麼需要改進的
請快點改善生產線良率跟生產速度吧
這種龜速生產居然還被做文章變成(飢餓行銷)實在是蠻有趣的一件事
擺明就是產能不足的問題(誰叫以前生意沒這麼好過)
再來就是來台灣設一下Apple store吧
算是給代工廠商母國一個回饋吧 哈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