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vin wrote:
比這個案件吃相難看的...(恕刪)
好大的火氣啊....
我也沒有要掩蓋我吃相的問題...
倒是你
拐個彎罵人無恥
你又好到哪裡
我要說你"_"義廉恥嗎?
況且禮還排在四維的首位呢....
不知道誰比較糟....
hihacheng wrote:
這樓的一堆人應該當天都沒有參與吧。
當天是選擇wifi型號時,畫面右邊攔位會顯示wifi + Celluar說明。加入購物車後仍然顯示wifi + Celluar,到結帳時仍然顯示wifi + Celluar,結完帳馬上登入網站查詢訂單狀況仍然顯示wifi + Celluar。
今天依照放在購物車上面的物品作結帳動作,對我而言購物車上的資訊應該是最後的確認動作吧,至少我從1999年在amazon買IMAX DVD寄回台灣開始都是這樣做確認然後購物的。之後在美國生活十年也是這樣方式在各式各樣的網站購物的。
消費者的責任在付款時仔細檢查畫面上顯示的產品說明和價格,輸入付款資訊後按確認,這瞬間的買賣契約算是成立。過幾分鐘後收到的確認信也是如此顯示。接下來就是付卡費和收貨品了。消費者的責任最多到這裡,其他道德責任甚麼的不要妄加上去。
姑且不論當天知不知道ipad當時的公告售價或是wifi + Celluar到底有沒有在台灣出貨,消費者在按下確認的那一剎那承擔了信用卡被扣款以及或許收到貨後各種理由要退貨的麻煩,以及未來信用卡退錢的延遲動作。那售貨方居然只要擅改訂單然後寫封毫無誠意的信,這種事大概只有在台灣這種充滿順民的地方才會發生吧。居然還有一堆人怕蘋果因此撤出台灣,怎麼會有人把自己的消費權益貶的那麼低?
一個企業敢做網路購物,尤其是蘋果這種跨國公司,連續發生幾次這麼明顯人為過失的錯誤,又大概自豪於自己的供貨能力沒有設定或是設定過高的安全存量讓人下定,而且又只發生在台灣,這到底是消費者的問題還是蘋果的問題阿? 我只知道這種事在美國沒有人會指責消費者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