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覺得APPLE有什麼是需要改進的?

我也覺得價格要在親民一點
不過不是大部分的產品都售價太高(看看Sony Vaio那價位)

像MBP的螢幕、規格、機殼做工設計、電池電量
不是其他NB可以比得上的
光是那個薄度大概就打死一票宣稱高效能的NB

但是不方便的地方也在於太多軟體都是針對Windows開發
Mac OS還是玩自己比較多

可是這部分在iPhone iPad上完全獲得釋放
App讓開發者不得不依照Apple來設計
所以我會覺得iPhone iPad讓人接受的程度
絕對比起iMac MBP要來得高

另外還有一點是希望Apple弄一套把MSN幹掉的通訊軟體出來...(facetime?)
MSN真的被Microsoft做爛了
相當認同前面版友所說
Apple在品牌經營行銷這塊上面 幾乎是無懈可擊....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 現有大企業裡面的龍頭老大 有幾個人是被視為偶像一般的存在?

因為太過重要 賈伯斯也變成蘋果的關鍵點

有誰能想到一個人的身體狀況 可以動搖像蘋果這麼大的企業的股價 好幾個百分點?

感覺很像三國志裡面的孔明

Jimmy_Sung wrote:
2. 明明就很普遍的規格,例如讀USB,都花錢買USB Kit了,卻不開放讓App可以讀。簡單的App間資料共享,想不懂有那麼難做嗎?開放外掛輸入法真的做不到嗎?可以做卻不做卻讓人很感冒。



不是難不難

是不行做

從ipod問世apple就在做保護智慧財產權的動作

防止隨身裝置散播數位版權檔案



另外apple從osx的思維就異於其他os

對他們而言使用者並不需要去理解甚麼外掛plug in

單純使用就對了



不過這對喜歡改東改西的台灣PC族而言反而變成缺點


palapie wrote:
哈囉,我知道這邊AP...(恕刪)


研究所的品牌課來這裡找建議?教授看到你們的報告應該會哭吧。

不過換過來想,記者好像也在這裡跟youtube挖新聞。。。
就風險上Apple確實如果沒有持續產生新創意
堅持的設計.單打獨鬥的局勢雖然有個性卻不穩固
它的情況不是大好就是大壞,除了iPod之外
其他東西沒有較多的選擇性,而市場卻如此之大
Apple的許多小問題是使用者(或"迷")被產品妥協的狀況
和Intel合作之後就好很多了

我在印刷與音樂界的朋友早期主要購買Apple桌電理由:
為了處理平面設計和MAC印刷檔案的相容才買
處理音樂工程事務甚至也是因為相容問題,影片剪輯也是

一段時間PC效能越來越高時這些朋友們購買理由只剩下:
相容性問題,特定影音處理剪輯較穩定

後期許多新使用Apple朋友購買桌電理由:
因為我買iPod.我用iTune,乾脆我也換一樣風格的桌電.買設計感

目前的理由除了前面提到的幾乎則是常聽到:
因為可以使用雙系統產生的購買動機成分比較多
大多再附上:
因為我有iPod.iPhone.iPad感覺比較相容等之類的話

但放棄的人主要原因還是:
1.習慣windows 2.Mac貴

說真的!堅持到底的後果最終還是要合作才好
我現在讀研究所,目前修品牌課,最近在做關於APPLE和HTC的報告

但我們小組實在是想不到APPLE有什麼缺點 (HTC倒是一堆)

作業自己做!!!!
apple跟以前(2,30年前)的sony一樣
是自我主張非常強的品牌
換句話說,它在產品當中有它想要實踐的世界觀
而且不願意妥協,除非形勢實在再三逼人
你不想依它的設想去走,那就拉倒
它的經營目的,嚴格來說,不是要給顧客顧客想要的東西

你要說缺點嗎,看看01就知道
上面這一點不知道惹毛多少潛在顧客啊!
但是若廠商能提出前瞻性or捕捉到眾人嚮往的概念
就有潛力在口耳相傳+媒體報導下打下"非一般"的地位
成為地位類似雙B的所謂高級品牌

apple在Jobs二度回歸之後其實是刻意採用類似LV的經營方式
故意往高級方向去推,相當強調氛圍,我們來想像一下原因
0. 當時apple印象中曾找微軟注資,所以本著不直接競爭的精神
1. apple本來就不適合,不應該去跟大廠爭量
2. 既然不爭量,要保持恰當的現金週轉,拉高margin是很實際的方法
拉高margin之後還有本錢提供附加服務
例如很乾脆的退換貨政策,以及美國客服都留在美國境內,很有益於消費者觀感
等等

當然品牌形象一定有磨滅的一天
sony便是在自我美學長期消蝕 (沒有apple這麼貫徹)
前瞻形象又窮途末路之下
漸漸再也抓不住自己原本的地位

相比之下例如HTC的策略並沒有這麼強力,全面性的世界觀
而是從小處改善,增加好用=親和力
像toyota出名的"80分主義"路線一樣走中庸優質
而且長期(曾經全世界的智慧手機,等於只剩下HTC一家)
跟電信公司從代工時期打下關係
問題是HTC錢再多,跟電信公司關係再好,會有三星厲害嗎
三星可以撒下產品線大網,一千塊到兩萬多的產品都有
也有本錢去做賠錢的事情=並無實惠,但討好電信公司的事
直接把HTC踢掉
我想HTC最大的隱憂是這一方面,所以HTC以它的規模
反而很需要考慮是否該製造一個更尖銳突出的自我形象
難忘指數要有如tina turner的O型腿+雞窩頭...哈哈

apple的手法我認為其實在行銷方面不像別人那麼使出吃奶力量
只是大概的抓個概念,擺出一個氣氛而已
甚至有相當比例的廣告是很俗很...
例如我看PC VS Mac廣告就一點都不會想買mac
因為廣告形塑力其實並不高,只是放著有曝光率而已
apple很大比例的行銷只是仰賴產品本身的魅力+媒體不知原因的捧場報導
因為apple身為apple,詢問度已經很高,所以可以這種手法
不像一般電子廠商會那麼積極去點出"我的硬體可以讓你多屌"
也不需要去什麼劫持公眾場所三天啦,異業結盟(日本人很愛搞)...這種花招

廣告上來說
例如think different最紅的一個廣告是john lennon夫妻,只點出精神
例如ipod早期的黑影系列廣告,macintosh超級杯廣告
今年的"如果你的手機不是iphone,這...那就不是iphone囉"
(這種話有哪個安卓粉絲聽了會想要跳槽?不會嘛!)

以上個人意見
我覺得老賈身體非常不好,需要改進!!
人的能量,決定敗家的力量
那一所呀?還這樣作研究的,而且顯然研究課沒有專心上課,連問題都不對,太廣義了!
OOOOOOOH!!! This is kicking-ass@Taipei
tadashi wrote:
這一段其實我很難苟同
首先以我身邊數十位iOS的用戶,不JB的人佔了大多數
問他們為什麼不jb,最常被反問 "為什麼要JB? JB可以幹嘛?"
不知您所提的 "幾乎每個人都JB" 是怎麼判斷的?
(除非你是指在JB討論區的那些人...不過這群人應該不是佔使用者的多數)

其次我相信更多的人JB是為了免費安裝付費軟體...
才不是因為這是封閉式的使用環境或自由不自由...
你去問他們甚麼是封閉甚麼是開放....搞不好他們還分不出來

所以您這一段的最後一句論述,我想可能跟現實有點落差


抱歉,忘了說明,導致誤會
我的生活圈是在科技產業
身邊大多數是工程師,對這種embedded科技產品比較熟悉,他們大多數都會JB
JB的目的有些是為了安裝測試自己寫的app是否能正常運作,或者是傳輸資料不需要透過itune
我自己JB只是為了切換手勢多工,來減少Home按鍵的使用消耗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