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karuu wrote:
ncc是主因啊,不然你想為何港版早上了,nintendo switch港版也上了,台灣市場還比香港大
apple怎會不重視
差別就是卡在一個台灣特有的ncc規範,要另開part number,這在前端要花多少時間作業
還要印logo,還要花錢,產線又要另外處理
怎不會是主因呢?


你要不要先回答,為什麼iPhone7可以辦到全球第一波上市?
發表前,你可以先送審NCC...
而且他不需要跟中國工信部一樣,附上產品照片。


台任被收掉代理權,目前是港任負責
當時拔掉展碁與博優的代理權,3DS中文機停產後,3DS、2DS都沒有進口
不過我不明白,人家在講Apple送驗,你扯一個沒代理商的東西(任天堂)幹嘛

香港不止730萬人口的市場,因為英規加免稅,東南亞與中國特別喜歡進港版來賣。
光是Mac我向來都是跑香港去買...

特有NCC規範?
拜託你不要再搞笑了!!
美國有FC、中國有工信部,世界各國都有一樣的送審檢驗單位
你有iPad、iPhone嗎?「設定」>「一般」>「電信規範」就看得到了...
1. 你列的都是大經濟體,CE是全歐,FCC則是除美國外一堆國家承認,美國甚養出的超強的儀器廠,台灣呢?除了買一堆美國機器

抄抄fcc認證方式,廠商在做過了fcc外,再做和fcc一樣的重覆事情,這就是台廠的所謂的技術驕傲

2. 有錢的生意誰不想做,賠錢的生意就沒人做了,別扯代理商的事,你一個東西另開part number,另開產線,若不符成本,

廠商怎會進入

3. NCC是特有規範,全世界就台灣一個玩

4. 你去夜市/ruten看看一些藍芽,再來想這東西是不是擾民


sinjo wrote:
你要不要先回答,為...(恕刪)
看到有些拿iPhone7台灣首發當例子的,又想再回一下:

iPhone7可以提前送審但並不代表其他產品也可以像iPhone7一樣提前送審,我前面有說過,一個全新產品從開始進產線試產後就會有最初版的工程機,這時候自然就會有一些明顯比較準確的規格謠言(Rumors)出現,因此從那些謠言流出來的時間點大概可以知道大約是哪時候開始試產。

首先我們來看看當時iPhone 7 比較準確的Rumors我查Google大約是在2015年11月底出來的,然後他首波上市日期卻是2016年9月中,中間隔了大約9.5個月,依照一般生產時間來看,量產的東西早就出來了,所以蘋果的確是有額外的時間提早丟NCC送驗。

再來我們來看看iPad pro 10.5吋,雖然2016年8月就有一些消息出來了,但明顯只是初步的規劃藍圖,真正有比較準確的消息是在2016年10月初出現,首波上市日期是6月中,注意到沒有? 中間只間隔了約8.5個月,這代表著從新iPad Pro開始量產後到正式上市的時間並不像iPhone 7有那麼充裕的時間,因此蘋果並沒有把握在第一波上市時台灣可以通過NCC檢驗,自然不在首發名單中。

基本上,我並不認為蘋果很不重視台灣市場,不然也不會在台灣設直營店,因此以這次iPad來說,台灣應該是跟其他首發國家差不多時間送相關檢驗單位審核,但最後真的是沒辦法趕上首發,這問題在哪呢? 之前我問蘋果的銷售人員說大約需要審核多久,他回答以經驗來說大約需要6~8周,也就是1.5~2個月,我是不清楚其他國家的檢驗時間是不是也需要1.5~2個月啦...

有趣的是iPhone 7通過NCC檢驗通過的時間是在9/8號,也就是蘋果發表iPhone 7的時間,然後上市時間是隔一周的9/16,我想蘋果應該在發表的前一天或前幾天大概就知道NCC檢驗已經通過了,所以才安心把台灣放到首發名單中。
如果 NCC 會是發售延遲主因

我找不到什麼說法解釋 iPhone7 台灣第一波上市

如果手機可以,為什麼平板不行?

中國手機也是有一個認證的機構在

一樣都是要送審

我不信蘋果這麼久了不知道各國的審核制度跟狀況

提早送件我想也沒這麼困難

就只是蘋果要跟不要而已的問題吧

手機都能了,不懂平板困難點在哪裡?

平板以前就幾乎都是晚一個月開賣,

以前手機跟著第二波,這樣的說法或許還可以接受,

iPhone7 台灣都列入首發名單了,

表示這根本不是問題啊


iPhone7 總不會為了台灣一個市場提早先把手機做出來送審吧

hikaruu wrote:
ncc是主因啊,不然...(恕刪)
我不清楚這個落差時間會有多到這個程度嗎?

以蘋果這樣的公司產品總不會在最後一個月兩個月前,

還什麼東西都沒有出來吧?

以正常推斷那時間早就該是量產的階段了不是嗎?

如果九月發表後開賣,

現在也差不多已經是量產階段了,

這時候送審就算兩個月也來得及吧...

h333333y wrote:
看到有些拿iPhon...(恕刪)
無赦天靡毘非笑 wrote:
我不清楚這個落差時...(恕刪)


從試產到量產並沒有那麼簡單,一個全新產品(這邊定義為使用新的CPU、制定新的硬體電路與規格等...)要量產是需要經歷多次的試產,在中間過程中通常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問題,並不是說硬體組一組,軟體裝一裝就可以直接量產,舉個例子來說,今天試產的第一版機器(工程機)聲音出不來,那麼就有可能硬體線路哪邊漏電,哪邊設計有BUG,也有可能是韌體驅動程式卡死,或是機殼設計不良導致音源線短路等等... 這些都需要大量的時間來除錯,在整個試產階段各式各樣的BUG會不斷地出現,每一次的試產都是要高度整合軟韌硬體,然後每次試產的東西也要經歷過各式各樣的測試項目,像是重載、RF、音源等...,就我看過最快的比較有規模的全新智慧型行動產品從試產到開始量產大約也需要5個月上下,我相信以蘋果的嚴格要求與品質應該是不太可能去冒險拚快生產。我相信蘋果會預留2個月的時間來進行量產,但台灣NCC是屬於要額外再檢驗的地方,等到第一波量產出來送到台灣檢驗,估計離上市應該是只有1個月~1.5個月,自然不容易首波發行,而iPhone 7看起來就是量產的時間相對起來比較早一些才能讓台灣趕上首發。

當然,之前所說的都只是個人的推測,雖然有一些時間與資訊佐證,但也並不能代表什麼,只是說那些第一波發行的國家也許只需要FCC認證通過就可以通用了,而台灣NCC再審核的時間需要6~8周,如果說NCC通過檢驗後好一陣子蘋果才上市,那我覺得這真的是蘋果在操作,但如果NCC通過檢驗後不久就上市了,那是不是NCC造成拖慢上市時間,這真的是見仁見智了。
回歸正題,10.5 wifi版本何時上市有公布了嗎?...XD


這個好像比較重要...
phoenix2004 wrote:
回歸正題,10.5 ...(恕刪)


我是覺得要等新的Macbook和iMac通過審核後才會一起開賣吧...
hikaruu wrote:
1. 你列的都是大經...(恕刪)

一、台灣要不要照FCC的標準,不須再審,是一個問題。
二、NCC的效率是一個問題。即使照NCC標準,也要有一定的行政程序。這是常識。
你們將二個問題混著嗆,有什結果?
h333333y wrote:
從試產到量產並沒有...(恕刪)


以iPad Pro 9.7來看。

3/31第一波預購
4/15台灣NCC通過
5/06台灣Apple Store發售
5/11台灣通路開賣


再來看iPad 2017發售。

3/24第一波預購
4/13台灣NCC通過
5/12台灣Apple Store發售
5/17台灣通路開賣

然後是這次iPad Pro

6/10第一波預購
6/28台灣NCC通過


以上了解NCC審核大概約10~14個工作天。
但NCC通過到通路開賣這中間卻相差快了1個月,
蘋果是在?????



就蘋果要不要發售的問題。(攤手)
還在那邊帶風向。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