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試玩ipad pro與pencil,無延遲、防掌觸控、力道等效果真是讓我驚豔!!

Surface Pro 2 1024階(WACOM)
Surface Pro 3 256階(N-Trig)
Surface Pro 4 1024階(N-Trig)

一堆人就是看上WACOM的感壓繪圖板才去買Surface Pro 2
結果3只有256階感壓被譙到要死
4是進步到1024階 跟iPad pro一樣是新產品 體驗一樣還很少 少什麼東西??
三代感壓階段變來變去 手感也有變化

至於蘋果倒是不在意他有多少階 不是不在意…是不告訴你…
蘋果總是會用上系統軟體的優勢兩年就要你買新貨的優勢
去調整那支筆達到近似手繪效果的可能性很高
就像舊款蘋果單鍵滑鼠dpi不足 卻因為滑鼠加速功能 還是可用在高解析螢幕上很完美就不需要挖東補西了

利用自家硬體系統配合 達到比他牌滑鼠更好的加速性應付高解析螢幕

講這麼多除了用過的人 也只是推測
等更多人試用 應該會知道果iPad pro的繪圖狀況了
尤其是用過wacom或Surface Pro 4與iPad pro的使用者去比較 怎麼會有人拿一隻"大手機"去和"電腦"做比較= ="

會更瞭解iPad pro的繪圖能力 再怎麼好畫也只是"手機"的APP

主要是繪圖功能上 筆刷控制精準 感壓順暢筆畫粗細不鋸齒 筆跡跟得上手繪速度的低延遲
iPad pro就能有不錯的銷售成績了銷售績是來自品牌與迷之效應以

------------------

大概是羨慕明明只是iOS系統 繪圖功能卻可能比Surface Pro優在忌妒吧你好會幻想…
沒辦法微軟向來工程師性格很難作出一出場就像蘋果一樣完成度高的產品
都要使用者下場當白老鼠後 用市場機制去看產品回報才決定要不要改進這是正常的…蘋果一向也是如此…

創新又低.......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rezphiuv wrote:
您說人腦補apple pencil手感好,感覺比較像是您覺得他手感很差?


你為什麼說我"感覺比較像是我覺得他手感很差"
因為我根本沒說過這句話嘛

從頭到尾我都只打臉他的軟體補正的遐想而已
如果那部分你根本看不懂的話那會有這種結論也不意外了

幫你整理一下

1.iPad軟體敗 檔案傳輸敗(不考慮時光機的話)
2.iPad手感是"問號"
3.有人在"腦補"手感會比WACOM好
geniesjan wrote:
你為什麼說我'感覺...(恕刪)


抱歉,曲解您意思。

所以「軟體補正的遐想」想必您已經親身驗證過,他真的是在遐想了?
我是沒用過其他類似的產品

不過蘇菲婆3(笑)用起來完全沒有誤觸問題

不管是直接把手放在上面的正常書寫,還是要用另一隻手觸控點擊修改顏色.粗細等等動作也毫無影響

用來書寫除了阻力外和紙筆寫起來基本上無異,雖然筆跡顯示會比筆尖移動慢一點,但怎麼寫都跟在紙上寫得字一樣醜

以上體驗來自於OneNoto

對了,鼠標加速WONDOWS早就有了,不過對於FPS遊戲會影響手感,很多人會關掉

rezphiuv wrote:
所以「軟體補正的遐想」想必您已經親身驗證過,他真的是在遐想了?


因為他講的東西在其他平台早就是老梗了
geniesjan wrote:
因為他講的東西在其...(恕刪)


嗯,所以您根本還沒用過就是了?

rezphiuv wrote:
嗯,所以您根本還沒用過就是了?


台灣沒發貨怎麼用過咧??
我又沒急著要從美國拿貨
阿就沒用過的打臉沒用過的腦補而已啊
有些東西真的不需要用過
如果你知道我在打甚麼臉的話

不過看起來你根本不知道上面到底在打甚麼臉啊
rezphiuv wrote:
嗯,所以您根本還沒...(恕刪)


我可以幫你整理一下一般人比較看得懂的

S大提出了他對iPad壓力不足的一個"個人的遐想"
怎料這個"遐想"基本上本來就一定要有
因為在別的平台早就有了
iPad Pro也99%會有
但軟體補正終歸是軟體補正
沒辦法完全取代硬體
因為細可以變粗
粗無法變細
這些都不用拿到手都可以知道的道理喔

內插運算在電腦是很常用的手法
你把像素不足的圖放大就是內插啊
你會去說反正可以內插
相機不用太好???
相機太好反而會讓人不好掌握畫面????
所以相機拍爛爛的交給電腦去補正就好了????

沒錯啊
相機太好會拍到痘痘啊
所以最好用爛相機
不要拍到痘痘
然後頭髮細節就放生好了

這就是在搞笑嘛...
補正有極限
就算真的"嫌太強"
強的硬體可以自己變弱
這叫"自訂靈敏度"
軟體也可以"篩選資料"

反之硬體靈敏度極限就是那樣
還硬要說別人太靈敏
搞得好像太靈敏的不能裝死的樣子
很多硬體都是這樣
不需要拿到手喔

這樣有比較好懂嗎??

所以他才改口腦補別的甚麼OS整合啊
那又是另一個腦補了

aegis147 wrote:
對了,鼠標加速WONDOWS早就有了,不過對於FPS遊戲會影響手感,很多人會關掉...(恕刪)
滑鼠加速是蘋果最先搭載在自家系統中
早在OS8就有了 對照而言 大概是W98 w2000左右
即便系統架構大改的OSX 仍舊維持相同的使用手感

XP還沒有這功能 同顆滑鼠沒加速在w95 98 2000 xp移動都還不一樣 手感也有差異
要加速還要靠各家軟體輔助才有 然後一樣 每家的加速性都不一樣
                              彈幕濃!
geniesjan wrote:
我可以幫你整理一下一般人比較看得懂的

S大提出了他對iPad壓力不足的一個"個人的遐想"
怎料這個"遐想"基本上本來就一定要有
因為在別的平台早就有了
iPad Pro也99%會有
但軟體補正終歸是軟體補正
沒辦法完全取代硬體
因為細可以變粗
粗無法變細
這些都不用拿到手都可以知道的道理喔
內插運算在電腦是很常用的手法
你把像素不足的圖放大就是內插啊
你會去說反正可以內插
相機不用太好???
相機太好反而會讓人不好掌握畫面
所以相機拍爛爛的交給電腦去補正就好了
這就是在搞笑嘛...
補正有極限
就算真的"嫌太強"
強的硬體可以自己變弱
這叫"自訂靈敏度"
很多硬體都是這樣
不需要拿到手喔

這樣有比較好懂嗎??
感壓階段不清楚也能說很低
至於幾階目前未明

而繪圖軟體 即使感壓256階 也能生出好作品
確實的讓每個階段能呈現出來與平滑的變換階段
出來的筆刷也會很好看
這會是蘋果在系統軟硬體整合調教的功力
如同自家滑鼠在不同版本系統中 仍維持一樣的手感
而不會每個版本都跑掉 手感都不一樣

geniesjan wrote:
所以他才改口甚麼OS整合啊
那又是另一個腦補了
所以說微軟那種工程師心態 根本就不知道消費者要什麼
或是繪圖者想要什麼 才會搞成現在這樣子
繪圖板規格一換再換 最後還得收購會圖版公司來完成會圖板同廠牌的手感


DDDCR wrote:
Surface Pro...(恕刪)
沒什麼好笑的 繪圖是種才能
重點是那才能 不是工具

適當的工具可以使人愉快的創作
不是說用桌面系統或是移動裝置系統有分別 就無法繪圖了

不過延遲這部分 就令人不能接受了
連續筆刷每次都要等那延遲結束 筆跡追上 蠻令人受不了

記得幾年前微軟還耗費大量資金研發低延遲的觸控面板
還有概念機展示筆跡追跡的效果 延遲低到近乎同步
結果也沒看到什麼成品用上這技術 SP4產品還是看得出延遲比iPP要高
                              彈幕濃!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6)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