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 wrote:這也為什麼所有的觸控裝置都不能用觸控的方式喚醒因為待機時繼續偵測觸控會非常耗電...(恕刪) 電子電路當然要有電才能運作,除非是純機械零件。其實觸控偵測還是獨立電路在掃描,CPU只是主動或被動去讀取觸控點的座標值,再決定這些座標值數據該如何處置。如果觸控偵測元件在發現觸碰發生時可以用中斷或I/O的方式觸發CPU,就像按手機的喚醒鈕一樣,就能喚醒系統了。不管這個偵測元件是內建在CPU還是外部元件,待機時僅供應這個電路偵測任何單一觸碰,耗電應該不會太高。要用觸控喚醒裝置不是辦不到,只是看要不要那樣設計罷了。另外,前面各位提到取消實體按鍵會失去緊急重置系統的能力,這個也不是問題,但也是看想不想那樣設計罷了。舉個假設構想,假設四個觸控點同時先各自按住螢幕四個角落,再同時往螢幕左上角集中,停留三秒鐘,再同時放開,以這樣代表系統重置。上述的動作很容易用硬體來達成偵測,觸控偵測元件若內建這個動作偵測,當此動作發生時,用一根I/O腳去驅動系統的Reset,就跟WM手機的插屁屁一樣,就達成系統重置了。
我也覺得google那篇新聞稿 嘴砲成分居多.中國人說的好, 過與不及, 比不上中庸之道所以應該是按鍵跟觸控 最終會是一個完美比例結合~我不是說iphone就是成功的範例~ 因為~ 科技永遠有進步的空間~
yk2859 wrote:我也覺得google那篇新聞稿 嘴砲成分居多.中國人說的好, 過與不及, 比不上中庸之道所以應該是按鍵跟觸控 最終會是一個完美比例結合~我不是說iphone就是成功的範例~ 因為~ 科技永遠有進步的空間~...(恕刪) 早在多年以前我為了S60 WM手機買了個小折藍芽鍵盤ios可以用普通藍芽鍵盤,連usb都可以,而wm系統出了10年都不行android也一樣,就知道貼不貼心iphone即將出iphone 5或出大一點iphone或出有實體鍵盤iphone這都是看市場需求
第一點,運用手勢來做些系統控制,iOS上的Activator用得可多了(需JB),確實也有其便利之處,但以我使用的經驗,不管你怎麼設怎麼避,就是會遇到相衝的app。Game,畫圖軟體,樂器軟體,各種free style、匪夷所思的指法,又可以用到多達十支指頭以上(有game可以用到十一點),Google的工程師有多厲害?還是要禁止app使用某種手勢?還有,Andorid陣營的觸控原本就差Apple一截,準確度、靈敏度、可靠度加起來根本沒得比,自然是比較容易誤判,這種觸控水準,適合搞無實體按鈕全觸控嗎?第二點,假設它還是有一個Home鈕,但設計在四週側邊,像iPad的鎖定鍵一樣,就不會有iPad那個Home鈕在「表面四週轉來轉去」的問題。但是,這真的會比較好嗎?在正面的Home鈕,不管它轉到哪一個方向,你還是看得到也很夠得到。放在側邊的按鈕,你從正面看不到,你的板子又可以四向操作,你怎麼知道那個按鈕是轉到哪一向去了?不是只能靠瞎摸嗎?有比較合乎人體工學嗎?(靠,Google是哪時候進化到這麼講究細節的?怎麼Android手機那四棵按鈕的排列位置各家各型都不一致你都不管一管?有那一整排按鈕,還能毫無滯礙地能玩那種需要在邊邊角角刷來掃去的遊戲嗎?為什麼Google TV這麼爛的UI就好意思推出來丟人現眼?大節都不顧了,還能來談這種美感細節,會不會很虛偽很膨風?)第三點,先想想看自己當初為什麼要給Android手機定到四個按鈕吧。不就因為Android的觸控軟、硬體都比較爛,最少也要多一顆滑鼠鈕來控制較精密的游標和熱點嗎?現在有這個本事了吼?那就先展示一下,在拼音輸入時,用觸控在那些小不丁點的英文符碼之間準確地移動游標:(注意看哦,'y'和‘o'之間就是游標棒)這麼精密的動作,iPhone這麼小的螢幕都可以做到,我卻怕Andoird陣營的大平板沒幾款做得到呢。
sympholin wrote:第一點,運用手勢來做...(恕刪) google android只會用apple沒有的來攻擊apple卻沒想說自己輸給apple的地方也很多...但是攻擊別人並不會帶給自己成長google只是追在apple屁股後面跑iOS跟android讓都沒使用過的人用用看上手的時間iOS少的多以外也比Android容易引人入勝...或許有些人有閒功夫有意願去鑽研Android能將她發揮到極致但是iOS卻讓這些人以外的人很容易使用但是這些花時間花腦筋專研android的人畢竟叫做pro-user..占全部使用者的比例還是少...人性化跟簡單易用 沒有太多負累的東西才吸引人家用...就像今晚我一直在研究VNC這東西..有些軟體設定一堆還要固定ip, 動態ip還要去申請動態dns有的沒的有些甚至只要輸入你的email帳號 互相匹配 不到一分鐘馬上看成果...google在看別人缺點的時候也要看看自己缺點就好比藍芽傳檔,app2sd,wl ap,這些都是慢慢加進來的...而且還是像2.1,2.2這種小版本差異造成的大差異..就算說升級算廠商的意願,但這種改版速度跟功能差異不會太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