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vier wrote:
chankc確實解釋...(恕刪)
這應該是很早期的定義而已..
為了令一個畫面讓肉眼覺很好看, 都會做渲染(<-不懂渲染先去找找看)
肉眼所看到的景象, 會因光源強弱距離不同而產生不同的渲染效果, 所以在一個平面上要令畫面更好, 便出現了很多不同的技術(如邊緣尋找等), 全是為了渲染這一個效果.
所以, 即使是 RGB(stripe), 每一個 pixel 都獨立有 RGB 也好, 在渲染的過程中也必須動用旁邊的 pixels.
而 RGBG (pentile) 所以想像成一個原生渲染效果的 Panel.
所以對大部份人看來, pentile 的效果會比 stripe 出色.
上幾層的那個比較圖很好, 如果加上渲染效果後, 就會發理兩邊是很接近, 所以最終, 兩種的有效 Pixel 數其實是一樣的.
前兩頁也說過, 產品是因人而生的, pentile 這種技術也是一樣, 只因人而生.
stripe 還是 pentile, 不是去比較比較那個好, 而是因應需要去選擇.
而對於一般的使用者, 那一種也不打緊, 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實物吧, 相片不可靠, 不同顯示器/卡出來的效果也不同.
p.s.
不要用如果只出一點, 又或者只出一條只有一 pixel 寬的線這些幼稚說話, 理由如下:
1. 我們是消費者+使用者, 而非QA/QC, 我們使用時看到的才不會是這些鬼東西.
2. 所有我們會看到的畫面, 動與靜也一樣, 會加上渲染效果, 這是以"人"為出發點而做的修正.
3. 這邊還是那邊的數字, 也不及自己的感覺來得實際, 相信自己, 比起甚麼也重要而優先.
4. 對消費者而言, 只有一個數字有意義, 就是"壽命", 不論懂與不懂, 對與不對, 這個討論串也跟這個數字無緣.
My Blog: http://parsue.blogspot.com
Google+: http://goo.gl/pOBj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