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笑了.....chankc 老兄你真的非常強! 真的為這個討論串生色不少.用點想像力, 加一點腦筋.... 你就看得明人家 apa1102 兄的圖才是正確看一個 pixel 的分界.這個比較圖本來就是給人看一下兩個系統的 sub-pixel 數量, 並不是讓你看 pixel 的分界.一個 sub-pixel 半個用係左邊的 pixel 半個用係右邊 pixel. 你可以說這也是偷, 但人家在driver 做得倒肉眼看不倒效果便行. Technically, 人家的確是有 800x480 pixel 點.如果如你這般切法, 就的確有問題.... 但如何決定一粒 pixel 用那幾粒 sub-pixel 並不是由你決定(就算我當你的眼睛有本事在那 0.1mm 大的 pixel 內看得出 sub-pixel), 那是塊 AMOLED上的 driver 決定.
1.扭曲解析度人家報告都說沒太大問題只有你在那邊一直放大從你上面的發言看得出來你根本還弄不清楚pentile顯示方式pentile每個subpixel是獨立控制而且鄰近顏色沒關聯所以可用來混色(ps.只找到RGBW版本,RGBG自己想像)RGB是只能用3色來顯示每個subpixel不能獨立控制無法混色RGB和pentile是不同的技術 顯現出來的效果優缺點不同2.扭曲價值把oled pentile說的像較低等又便宜的產品一樣說使用它是costdown事實上還比milestone螢幕還貴
對嘛,有圖解就對了一目了然看樣子只是pattern的差異就如印刷品上的網紋花紋不同,實際上看感覺不太出來得用放大鏡才看得出差異不過還是希望有消費者實機對比拍個遠中近+類似dpreview上的解析度比較圖就更清楚了
Rickyll01 wrote:解釋的好清楚@@...(恕刪) chankc確實解釋的很清楚.解析度的定義, 是畫面中pixel的數目. 而Pixel的定義, 就是能"獨立"顯示任意顏色的最小單位. 要做到這一點, 每一個pixel中都要包含 sub-pixel RGB, 同時相鄰pixel中的sub-pixel必須要是獨立的. 若是把一個sub-pixel給左右兩個pixel共用會使得這兩個pixel彼此關連, 而無法獨立顯示任意的顏色, 也就是解析度降低. Dithering則是結合多個低色數pixel (或sub-pixel) 來表現出高色數的方法, 從來就不是拿來增加或模擬高解析度用的, 反而是:低色數(較高解析度) ---dither---> 高色數(較低解析度)撇開其他情緒性的文字, 解析度的部份應該是毋庸置疑的.
小弟看了這篇文章很久了,一直覺的,雙方似乎各有各的點,小弟也來發表一下自己的意見好了......個人覺得"pixel"的定義與"解析度"的定義,這點是沒有問題的,如果要抓著這點,說N1的螢幕不符合開出的解析度,這當然是OK的,但是我覺得這個"pixel"才是框住想法的主因。AMOLED 怎樣排列算是一個"pixel",並不是你以傳統的"pixel"觀念去思考的,如果可以達到相同效果,那麼這樣一個排列順序,就能說上同等的解析度。文中有人提到:事實RGB(stripe)模擬 pixelRGBG(pentile)模擬 pixel確實是這樣沒錯,pixel是我們人去制定出來的一種規格,如果被認為一定要照著前人的規格走,那麼,作為一個發明者而言是失敗的,這樣如何能制定出新的東西呢??小弟並沒有N1與IPHONE,只是覺得過度強調所謂的"pixel"是有意義的嗎??N1螢幕表現的好與不好,就讓同時擁有N1與IPHONE的人去感受,才是最有參考價值的吧。
savier wrote:chankc確實解釋...(恕刪) 這應該是很早期的定義而已..為了令一個畫面讓肉眼覺很好看, 都會做渲染(<-不懂渲染先去找找看)肉眼所看到的景象, 會因光源強弱距離不同而產生不同的渲染效果, 所以在一個平面上要令畫面更好, 便出現了很多不同的技術(如邊緣尋找等), 全是為了渲染這一個效果.所以, 即使是 RGB(stripe), 每一個 pixel 都獨立有 RGB 也好, 在渲染的過程中也必須動用旁邊的 pixels.而 RGBG (pentile) 所以想像成一個原生渲染效果的 Panel.所以對大部份人看來, pentile 的效果會比 stripe 出色.上幾層的那個比較圖很好, 如果加上渲染效果後, 就會發理兩邊是很接近, 所以最終, 兩種的有效 Pixel 數其實是一樣的.前兩頁也說過, 產品是因人而生的, pentile 這種技術也是一樣, 只因人而生.stripe 還是 pentile, 不是去比較比較那個好, 而是因應需要去選擇.而對於一般的使用者, 那一種也不打緊, 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實物吧, 相片不可靠, 不同顯示器/卡出來的效果也不同.p.s.不要用如果只出一點, 又或者只出一條只有一 pixel 寬的線這些幼稚說話, 理由如下:1. 我們是消費者+使用者, 而非QA/QC, 我們使用時看到的才不會是這些鬼東西.2. 所有我們會看到的畫面, 動與靜也一樣, 會加上渲染效果, 這是以"人"為出發點而做的修正.3. 這邊還是那邊的數字, 也不及自己的感覺來得實際, 相信自己, 比起甚麼也重要而優先.4. 對消費者而言, 只有一個數字有意義, 就是"壽命", 不論懂與不懂, 對與不對, 這個討論串也跟這個數字無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