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手機畫素那麼高到底要做啥,1/2.3"我覺得塞8MP剛好,12MP還可以接受,再來就太多
也許有人會說現在4K就已經8MP了相機只有8MP能看嗎?所以我說可以接受12MP呀...
等到4K像現在的FHD一樣普及,那時的半導體製程我相信會讓我改口說1/2.3"塞12甚至16MP剛好的
但回過頭來說6P的相機表現,文內一些觀點我個人無法認同
我認真的對照了樓主放上來的照片跟自己拍的照片,個人認為兩者屬伯仲之間,沒有所謂優劣之分
6P的照片確實是有兩把刷子,但說勝過G4如同FF勝過APSC或APSC勝過1",我覺得言過其實
如果真的不能接受G4,那肯定也不能接受6P,這是我看完每張照片的心得...
當然我這邊並沒有辦法找到跟樓主完全相同條件的照片,畢竟大家都是各拍各的
只能盡量找最類似的條件去比較,但這樣意義真的不大,沒有同時交叉比對只能比個大概
雖然以先天條件來說,6P就是勝過G4的(12MP+1/2.3" VS 16MP+1/2.6"
但結果我不認為有到FF VS APSC那樣,這以汽車來比喻可以是3.5V6 VS 2.5L4(NA)了
這邊貼兩張G4拍的...之所以這麼難找到能夠盡量接近樓主拍攝條件的圖,原因有二
首先是我夜間拍照有壓低ISO的習慣,我會通常會直接開手動先把快門定在1/2~1/8的範圍
然後才來決定ISO要調多少,如果狀況允許就會直接上腳架(因為工作關係我可以腳架隨身
第二是我白天拍照已經習慣性內建HDR長駐,6P應該沒這東西所以開HDR的都不能比較
因為我試過了,即使是開專業模式用DNG來修圖,還是不如用內建HDR更能取得更大寬容度
更何況G4用DNG修圖首先要面對就是嚴重的邊角失光,這我連電腦上都還沒搞定更何況手機上
就算手機有裝Lightroom、Snapseed,我還寧願在按快門之前就轉一般模式開HDR,步驟差太多
我的拍照習慣跟樓主差太多(Google原生相機逼得一定要差這麼多),所以勉強只能湊出一張參考...
F1.8 ISO50 1/1000S

另外可以參考一下晚上長曝的表現,當然6P應該是沒辦法這樣玩
F1.8 ISO50 4S

上面是G4直出的JPG,有閒的話也是可以在電腦上玩一下它的RAW,試一下重口味
但說是重口味...我個人還是沒研究出出要怎麼調才有手機本身那麼漂亮的銳化...
F1.8 ISO50 30S


一支手機能在沒有長曝除噪能力的情況下曝30秒有這樣的結果,已經海放我的Panasonic G3了...
不過,那畢竟是「高階演算法」得出來的結果。
6P 讓我傾心的反而是它「原始的」「低階的」的影像本質。
直出:ISO60 x 1/314s :

G4 拍的話,我想用過的朋友應該很清楚。植物葉子的「輪廓」還是很清楚(銳化與邊緣強化),但是葉面上已經模糊掉了(除雜訊),葉子本身的層次也會「扁平化」掉。
除了除雜訊與銳利化的因素以外,還有就是片幅與感光單位的不同。小弟不才,相片拍得不怎樣,所以一直追求硬體上的極致,從 RX1(全幅)到 NEX(APS-C) 到 RX10(1")到 RX100(1")到 Z2(1/2.3")平行使用。撇開雜訊表現與景深表現,這些機子在我眼中最大的差別就是「自然感」:越大的片幅越不需要影像引擎去塗抹,所以階調越真實、細節越自然、立體感越好;相對地,越小的片幅,儘管透過高階的演算法可以得到不錯的細節與銳度,但總是不自然且生硬,階調也比較人工化。
我想我手機用到現在(Nexus 6 (IMX214)-> Xshot (IMX214) -> Z2 (IMX200) -> S6 (IMX240) -> G4 (IMX234) -> LeTV Max (IMX230) -> Note 5 (IMX240) -> M5 (IMX230) -> P8 Max (IMX278) -> 6P (IMX377);1020 -> 930;iPhone 6 Plus), 6P 在這方面給我的感覺最好,感覺上就是大了一個片幅。尤其是影像也很「溫厚」,色彩平衡度也很穩。
小惡魔市集
關閉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