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xus 6P:一窺手機拍照的另一個(更棒的)可能性

想請教一下,nexus 5x的相機表現是否也能和6p一樣呢?

從規格上看2台似乎用的是相同的感光與鏡頭

若一樣的話感覺買5X的CP值頗高…
5X 有耗電問題比較嚴重的樣子
dan大,隔壁版v10看起來的成像好像抹的太過誇張,有時整個背景都抹的感覺很嚴重霧霧的。

可否再分享些夜拍或是照片來看看呢

leafezyou wrote:
可否再分享些夜拍




5X 的相機模組跟 6P 一樣,國外測試甚至說開閃燈的情況下 5X 更優於 6P。

ISO555 x 1/50s,直出:





星戰那兩張燈光有點暗,熊大的就比較明亮。
參考看看。

danieltflu wrote:
5X 的相機模組跟...(恕刪)


感謝分享,
我終於找到v10相機引擎演算的結果(看之前大家照片認為G4跟V10演算並不一樣)

http://www.androidguys.com/2015/12/04/camera-shootout-round-2-lg-v10-vs-sony-rx100/

這裡有跟V10 的比較,幾張室內或是室外就很明顯呈現蒼白色,但細節還是很厲害
因為蒼白的色調,在顏色上就不夠鮮豔。我較喜歡立體感較大的感覺
所以才非常覺得6P這種顏色準確的樣子讓人很心動
做為一個G4使用者,很認真的看完每層樓,因為在大方向上我跟樓主的觀念是相同的
現在的手機畫素那麼高到底要做啥,1/2.3"我覺得塞8MP剛好,12MP還可以接受,再來就太多
也許有人會說現在4K就已經8MP了相機只有8MP能看嗎?所以我說可以接受12MP呀...
等到4K像現在的FHD一樣普及,那時的半導體製程我相信會讓我改口說1/2.3"塞12甚至16MP剛好的

但回過頭來說6P的相機表現,文內一些觀點我個人無法認同
我認真的對照了樓主放上來的照片跟自己拍的照片,個人認為兩者屬伯仲之間,沒有所謂優劣之分
6P的照片確實是有兩把刷子,但說勝過G4如同FF勝過APSC或APSC勝過1",我覺得言過其實
如果真的不能接受G4,那肯定也不能接受6P,這是我看完每張照片的心得...

當然我這邊並沒有辦法找到跟樓主完全相同條件的照片,畢竟大家都是各拍各的
只能盡量找最類似的條件去比較,但這樣意義真的不大,沒有同時交叉比對只能比個大概
雖然以先天條件來說,6P就是勝過G4的(12MP+1/2.3" VS 16MP+1/2.6"
但結果我不認為有到FF VS APSC那樣,這以汽車來比喻可以是3.5V6 VS 2.5L4(NA)了

這邊貼兩張G4拍的...之所以這麼難找到能夠盡量接近樓主拍攝條件的圖,原因有二
首先是我夜間拍照有壓低ISO的習慣,我會通常會直接開手動先把快門定在1/2~1/8的範圍
然後才來決定ISO要調多少,如果狀況允許就會直接上腳架(因為工作關係我可以腳架隨身
第二是我白天拍照已經習慣性內建HDR長駐,6P應該沒這東西所以開HDR的都不能比較
因為我試過了,即使是開專業模式用DNG來修圖,還是不如用內建HDR更能取得更大寬容度
更何況G4用DNG修圖首先要面對就是嚴重的邊角失光,這我連電腦上都還沒搞定更何況手機上
就算手機有裝Lightroom、Snapseed,我還寧願在按快門之前就轉一般模式開HDR,步驟差太多
我的拍照習慣跟樓主差太多(Google原生相機逼得一定要差這麼多),所以勉強只能湊出一張參考...

F1.8 ISO50 1/1000S


另外可以參考一下晚上長曝的表現,當然6P應該是沒辦法這樣玩
F1.8 ISO50 4S


上面是G4直出的JPG,有閒的話也是可以在電腦上玩一下它的RAW,試一下重口味
但說是重口味...我個人還是沒研究出出要怎麼調才有手機本身那麼漂亮的銳化...
F1.8 ISO50 30S



一支手機能在沒有長曝除噪能力的情況下曝30秒有這樣的結果,已經海放我的Panasonic G3了...

sgeta wrote:
想請教一下,nexus...(恕刪)


我是拿N5X的,拍照上感覺跟N6P的成像差不多。不過,前置相機就比N6P的差了。
整體來說,就CPU,RAM,儲存空間,螢幕,機身材質...等全面性來看,我是覺得N6P的CP也蠻好的,不過我不想拿太大支的手機,所以選了N5X。N6P我也是蠻喜歡的。


leafezyou wrote:
5X 有耗電問題比較...(恕刪)


N5X的電池比較小,螢幕也比AMOLED來的耗電的關係吧...
不過在快充的加持下,耗電倒也不是太大的問題...
小弟以前也是拿 G4/Note 5 的。尤其對 G4 的高階演算法感到十分敬佩:因為即使是我自己使用電腦上的後製工具也無法把雜訊與細節拿捏得這樣好。

不過,那畢竟是「高階演算法」得出來的結果。

6P 讓我傾心的反而是它「原始的」「低階的」的影像本質。

直出:ISO60 x 1/314s :


G4 拍的話,我想用過的朋友應該很清楚。植物葉子的「輪廓」還是很清楚(銳化與邊緣強化),但是葉面上已經模糊掉了(除雜訊),葉子本身的層次也會「扁平化」掉。

除了除雜訊與銳利化的因素以外,還有就是片幅與感光單位的不同。小弟不才,相片拍得不怎樣,所以一直追求硬體上的極致,從 RX1(全幅)到 NEX(APS-C) 到 RX10(1")到 RX100(1")到 Z2(1/2.3")平行使用。撇開雜訊表現與景深表現,這些機子在我眼中最大的差別就是「自然感」:越大的片幅越不需要影像引擎去塗抹,所以階調越真實、細節越自然、立體感越好;相對地,越小的片幅,儘管透過高階的演算法可以得到不錯的細節與銳度,但總是不自然且生硬,階調也比較人工化。

我想我手機用到現在(Nexus 6 (IMX214)-> Xshot (IMX214) -> Z2 (IMX200) -> S6 (IMX240) -> G4 (IMX234) -> LeTV Max (IMX230) -> Note 5 (IMX240) -> M5 (IMX230) -> P8 Max (IMX278) -> 6P (IMX377);1020 -> 930;iPhone 6 Plus), 6P 在這方面給我的感覺最好,感覺上就是大了一個片幅。尤其是影像也很「溫厚」,色彩平衡度也很穩。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