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舉行的Google行動視界活動中,執行長Eric Schmidt特別在日本透過視訊,即時發表演說以及接受訪問,近半小時的視訊談話裡,Eric Schmidt談了非常多關於網路、行動趨勢會怎麼走,而且因為Google行動視界這個活動的主題是聚焦在亞洲的行動服務有什麼發展,所以Schmidt也提了很多給亞洲市場的建議,議題蠻多的,這裡做個簡單的整理。

開放平台造就創新科技全球化
Schmidt提到,在有開放平台前,這裡就已經有很棒的智慧型手機了,人們用手機在捷運裡看書、閱讀,很早就有這種使用行為了,但有趣的是,亞洲發明的裝置,但矽谷把它標準化了。
他三年前觀察到整個環境已經從Web First走向Mobile First了,手機App會變成產業的主流,開發商和Google後端的Computer Engine Service結合,為手機寫出強大的程式,是一種新的開發模式,有了強大的App,手機就不再只是手機了,手機就像超級電腦一樣,透過網路連結可以完成很多很棒的事情。
而亞洲在未來幾年將會變成一個很大的市場,會出現上億支的裝置,其中有很多開發商投入Android這個平台,這對Google來說是很重要的成績。
但在發展之外,他也觀察到一些疑慮是,如果網路被國家擁有或管制,那就不會有一個好的自由發展平台。
美國在15年前就有很好的網路跟創業環境,另外像韓國推出了全球第一個3G網路系統,日本也很早就在使用行動付費,這些服務都發展得很好。
未來科技創新前進方向是要走向全球化,手機是全球化的,不能孤立的只為一個市場存在。他舉了i-mode為例,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服務,但只在日本發展,很可惜沒有推向全球。
現在手機都支援3G、4G全球的網路頻段,若藉由一個開放的平台,開發App、行動支付、遊戲..等服務,更能推向全球。
Schmidt指出,我們可以試想一下如果在五年前,Line會存在嗎?Line現在在泰國、新加坡、菲律賓..等亞洲國家獲得了很大的成功,但這是如何做到的?外在的因素是你必須要有一個好的平台跟連線環境,我們現在可以看到市場上有很多即時通訊的App,如果這些服務在當地做得很成功,你那就應該可以把它推到全球。
走向Mobile Only的速度會比想像中的快
未來的趨勢會從Mobile First演變成Mobile Only,手機會變成最重要的裝置,過程中網路、裝置、開放平台、軟體..都因素都相當重要。亞洲很多國家,像台灣、北京、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市場,在行動應用上有很多的創意跟創新,是推動Mobile Only一股很強的力量。
Mobile only意味著所有功能都整合在手機上,雖然很多行動服務服務也有Web網站,但Web網站會變成管理,或是儲存資料的地方,這是未來的趨勢。
Schmidt以Instagram為例,它一開始就是是為iOS及Android手機設計功能,之後推出的Web版的功能跟手機版的不太一樣。WeChat也有類似的狀況,主要的服務都集中手機上,使用群也大都聚集在手機上。
而且令人驚訝的是,整個產業轉變的速度非常快,加上對新創公司來說,因為沒有包袱,他們可以快速發展行動服務,所以整個產業行動化的速度會比我們想的要快。
但過程中也存在一些挫折,比方有的國家對網路跟資訊傳送做了管制,或者價格仍然昂貴,這種情況下,要讓網路或數據傳輸更普及,最好的方法就是開放競爭。
亞洲有眾多人口,可以做出很好的硬體,美國則有軟體,但近期也有像WeChat、Ali Pay..等行動服務成功的案例,在中國因為人口多,因此這些服也能發展成很大的規模,Schmidt認為有可能下一代軟體公司出自亞洲,甚至變成全球第一。
亞洲尚有許多開發中國家,這是一個很大的市場,這些國家未來會很多中產階級興起,這些人都需要智慧型手機,而且手機會越來越便宜,Google在印度推出100美元的Android One,帶出了很多新的智慧型手機用戶,以後手機很有可能會再降到50、70美金,五年內大部分人都會有手機,現在全球有20億智慧型手機使用者,未來還會更多,對新興市場來說,要趁勢趕快思考如何推出行動服務,以及怎麼利用行動服務獲利。
而且相較起來,非洲跟拉丁美洲網路的基礎建設還很不足,歐洲則因為市場飽和而成長趨緩,美國雖仍然保持創新,但相對起來亞洲是個正在成長中的地方,行動化的發展速度會更快。
How Google Works?
訪問中也有提到,Schmidt是為了宣傳「How Google Works」這本書而到日本,聖誕節後也會推出中文版,這本書是告訴想要新創公司的人們Google是怎麼做的。
但也有媒體提到,歐美新創公司成功的過程,也適用在亞洲嗎?Schmidt認為當然適用。
因為亞洲新創公司一樣可以有很棒的產品跟人才,而且市場都一樣,需要創新,在過程中還是有很多可以參考的地方。
不只對新創公司建言,大型企業也有可以借鏡的地方。
比方在日本,很多大型公司被批評不夠創新、固守舊制、沒有競爭力,書裡認為,這些公司如果想要改變,就要雇用新人帶來創新,另外Schmidt也提到公司要訂定一個五年計畫,預測未來五年會發生什麼變化,如果這個世界就要變成Mobile Only了,我們該怎麼做,對你的公司或產品又會有什麼影響...。
整個演說跟媒體訪問聊下來,方向跟包含的話題還蠻廣的,但大多圍繞著在談趨勢,好像跟產業比較有關係,但消費者才是身處趨勢裡的一份子,或許可以想想我們的生活裡,有多少需求越來越依靠手機來解決了呢?就會發現其實我們也都是推動趨勢的那支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