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36388 wrote:
唉.....算了吧別...(恕刪)
商品物價的確是有需要和國民所得相符,但這只局限於民生必需品部份
耶魯熊個人認為,所有的智慧型手機都不是民生必需品.......
耶魯熊 wrote:
商品物價的確是有需要...(恕刪)
alex183 wrote :或許HTC在某些國家並未賣的比台灣貴,但是你可將國民平均所得考慮進去呢?這也是為什麼臺灣人喜歡去東南亞旅遊,因為以目前台灣的國民平均所得水準,去東南亞旅遊血拼時會比較爽,但若是去歐洲旅遊,你敢大肆血拼嗎?所以囉,HTC ONE X在英國賣23000餘元、新加坡21000餘元,是比台灣20900元貴些,但若將國民平均所得納入考量,你還會說HTC對台灣人比較好嗎?另外,請樓主看看你自己的資料,大家都知道的Iphone 4S是美國的品牌,而它在美國本土的售價也是全球最便宜的,如是,HTC為何做不到,不要再跟我們說"台灣市場太小",OK?...(恕刪)
unnerv wrote:
最近又開始看到一直以來都存在的"HTC在台灣賣比國外貴"這種以偏概全的說法,有漸漸增多的現象。
還是老話一句
HTC有做不好的地方,需要批評與指教來讓它更加進步,這是正向的回饋(雖然它不見得會聽)。
但我無法認同相同的誤導訊息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現,這對於改善HTC並沒有正向的益處。
這棟樓僅提供HTC幾款手機在各國的價格資訊,讓網友發言前能有個參考。
若有資料錯誤,或是願意幫忙提供更多國家的價格資訊,還請各位網友不吝指教一下。
在此先謝過了,我會更新到第一樓,不另發感謝文佔空間。
在看數字之前,我先把幾個"我自己認為"會影響到定價的因素提出來,
比較時請把這些放心裡,應該會公平一點。
@競爭對手的定價
如果你是老闆,
產品與對手有類似的規格,相近的上市時間
對手賣20900元,你要賣多少錢才有競爭力?
不需要定很低的價格,只需要比對手便宜一點就有競爭力了。
所以發現A公司產品在甲地區價格比乙地區便宜時,也可以順便看看B公司產品是否也如此。
不見得是A公司故意要對甲地區比較好,說不定是全部的公司都對甲地區比較好!
@上市時間
早買早享受,晚買享折扣。
同一個市場上市越久價格越低。
所以越晚上市的國家理論上價格也應越低。
除了商品本身的跌價,競爭對手的商品陸續上市也是影響因素。
所以如果看到比台灣晚一個月才上市的地區的手機定價比台灣開賣時的定價便宜,
也別急著開砲,這時實際售價早就跌了。去他國買回來台灣賣也不見得便宜,說不定還沒保固。
@市場大小
如果你是老闆,
向你買100隻手機跟買10000隻手機的客戶,你給他的單價會不會一樣?
薄利多銷,量大價可議的道理應該不難懂。
有聽過一些網友的說法是台灣市場小、量少,所以HTC應該賣便宜一點,反正也虧不了多少。
如果是存有這樣想法的人當老闆,我去跟他買東西時一定減少購買數量,且用上面的理由殺價。
@電信商補貼
在國際市場上,如三星、HTC等手機製造商在世界各地販售手機時,
會針對當地的電信營運模式而有不同的做法。
以美國為例,最常見的合作模式就是電信商向手機製造廠訂制款式,稱為電信商客制機。
客製機是電信商為了吸引客戶辦自家門號、使用自家服務,請手機製造商針對電信商需求而製造的款式。
電信商客製機種的規格、售價、上市時間都是電信商與手機製造商共同決定的。。
之後才讓手機大廠來接單來設計製造符合電信商促銷手段的手機規格。
(譬如一款三星S2在美國可以有多種版本,以符合不同電信商需求)
電信商手上有比別家優秀的機種當然會吸引消費者用該電信商的資費方案,
所以電信商通常會對特定手機有價格補貼,以求優先、獨家發表的權利。
(甚至可能要求國際版規格不得超過客製機否則違約,以免大家都買國際版空機而不配資費方案)
電信商本身也要承擔一定的購買數量,手機製造商才會願意去製造客制機種。
想要以優惠價格買到客制機,通常要搭費很高的資費方案才有可能,這點台灣也一樣。
就算是要買空機,也需要透過正式的管道解鎖之類的才能在其他地區使用。
對手機製造商來說,它的客人其實是電信商而不是一般消費者。
手機製造商並不直接販售手機給消費者,而是先販售給電信商、通路商,減去自己開拓當地通路的成本。
且國外電信商一下單往往都是幾百萬隻起跳的,這時市場大小呈現的力量就差很多了。
(訂幾百萬隻的電信商在進貨價格、管銷成本方面的規模經濟,或許可以把手機售價壓的更低)
連中國地區的電信商都有向手機製造商客訂專屬中國地區規格的手機。
譬如擁有4.5吋720p HD LCD 螢幕、1,300萬像素鏡頭及雙LED燈的RAZR MT917與RAZR XT928都是中國客制機,規格比美國MOTO本國發的Droid RAZR或是國際版的MOTO RAZR XT910都要好
在台灣呢?
台灣的電信商客製機喜歡挑MIC的廠牌(華為、中興)。
比較不願意砸錢去與HTC、三星簽約訂製手機,優惠也不高。
頂多就是拿國際版機種來先獨家開賣一個月,塞幾個電信商軟體進去就當作客製機了,要殺還殺不掉!
或者是拿國外電信商上一季的客制機種回來賣,而不是自己去與手機廠合作開發、獨賣。
推論原因是台灣的市場真的太小,電信商客制機的成本效益不高。
(感覺有點像跟美國買聯合開發的戰機,而不願自己投資去研發自己獨有的戰機)
另外規格較好的機種發表還牽涉到該國通訊技術的發展程度,
例如美國、韓國都已經有在營運的4G LTE網絡,所以新手機有的就以支援LTE網絡為賣點。
而台灣目前尚未有成熟的LTE環境,
...(恕刪)
mraaa711128 wrote:
既然在甲地區可以如此便宜的價格賣,那為什麼乙地區就不行呢?(既然在甲地區價格仍然有獲利的話)為什麼就一定要只比乙地區的競爭對手"便宜一點"?
至於量的大小和優惠,我覺得就是現今大家覺得經濟部長沒有資格要台灣人救HTC的原因!
作生意有種叫薄利多銷,也許台灣的量就是沒有國外多,但是我優惠還是給的很大方(例如跟國外量大的優惠一樣),那你說大家會不買單嗎?會不覺得HTC雖然有部分不是很優的功能,但是還是值得入手嗎?!...(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