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C所謂UltraPixel 就是4M的BSI CMOS sensor. 不會變成 13M, 也不是 Feveon, 也不是CCD

1.4um 的8M 感光總面積約在15~16mm平方, 拿 15~16mm平方去除4M 就可以算出 pixel size 也許是 2~ 2.2um.

總感光面積相同, 但是單位感光面積2.2um感光面積大於1.4um (每個感光單元), 所以在低光源下會比較好
A:
1.4um 的8M 感光總面積約在15~16mm平方, 拿 15~16mm平方去除4M 就可以估略算出 pixel size 約在2.xum.
總感光面積相同, 但是單位感光面積2.x 大於1.4um (每個感光單元), 所以在低光源下會比8M較好, 但在多數光源夠的標準場景下就沒有優勢了....

至於製造技術, 一定是BSI, 標準CMOS sensor 製程. (上網google 一下會解釋更清楚)
Foveon 的製程看來太過複雜, 量率一定很低.相對就是很貴, 手機上這種小像素會更難做, 就是無法在手機的需求下量產成功, 沒辦法在手機這個隨便出貨都要kk級的市場生存.
CCD 的缺點是需要高電壓, 輸出不快, video最多是720p. 合成HDR 或者是Zeroshutterlag根本沒辦法處理, 所以手機上很少使用
ntuclo wrote:
我指的是您所說的「如...(恕刪)

wombei wrote:
至於製造技術, 一定是BSI, 標準CMOS sensor 製程. (上網google 一下會解釋更清楚)
Foveon 的製程看來太過複雜, 量率一定很低.相對就是很貴, 手機上這種小像素會更難做


我覺得不需要繼續討論Foveon X3了

先不要討論他是否可製作出手機版本,就算可行廠商也不可能用


第一:
對比式對焦慢..X3一定有先天限制,不然DP機種不會對焦那麼慢.
應該是X3設計的緣故,導致對比式對焦超慢,除非改成相位對焦,
但手機怎麼可能相位式對焦


第二:
高ISO簡直不行,雖然低ISO的色調無敵,但是高ISO簡直慘不忍睹~


以手機而言,哪個使用者可以忍受對焦慢、準焦不佳的手機拍照 ?
以手機而言,哪個使用者可以忍受高ISO根本完全不堪用的手機拍照 ?

光以上兩點,不管X3多好,如果真拿來放在手機上實用
那家廠商一定被罵的半死~~

一堆人只管X3在低ISO的畫質表現,卻忽略掉他本身的重大缺點~
一直討論X3老實說根本就是自HIGH的...囧rz
google "標題 + yuxian" 或 "yuxian.yy" 有非常完整評測

wombei wrote:
不好意思, 但HTC用的是CMOS, 不要在扯CCD了
取得最初的Bayer Image轉成一般我們所看到的RGB Image=> 在CMOS這是基本功能勒...連低階的VGA sensor 都有內建啊... 請多多爬文一下了...

如果你在說CCD監控或CCD相機, 我就沒意見, 理論是很複雜沒錯, 但現在都是標準功能了


第一點沒錯,
目前所有感光元件的製程應該是以CMOS為大宗,
畢竟以前CCD是屬Sony的專利
如果要用CCD作為感光元件的專利費用不便宜
當然CCD與CMOS的差異在這邊就不談
但原理都是利用光感應產生光電流
利用光電流的大小數值化後產生影像.

還有一點
現在消費型電子使用的感光元件所傳出的還是以Bayer格式輸出
主要是因為一個像素只需偵測單一色區(R/G/B其中一個區域)
有助於資料減量(跟一個灰階圖一樣的資料量)與製程上的方便

但就如同魔鬼藏在細節裡, 通常差異的造成就在這些小地方.
如何控制感光元件的靈敏度取決顏色是否失真與否,
在暗環境如何增加感光元件增益卻要減少雜訊
在亮環境中如何減低感光元件增益防止過曝, 又要維持高對比.

即使是像Bayer轉成RGB, 已經減量的資訊如何還原成原來的資訊
都是一門科學.
以一般來說
簡易的轉換只是將相鄰三個像素, 所收集到的各自R/G/B其中之一的數值
組成一個彩色顏色後, 複製到這三個像素內, 也就是這三個像素顏色是相同的
但這會產生顏色失真與影像模糊
但是較高等的轉換, 會利用所有的G數值作邊緣強化後再導入R和B
就會產生既清楚又失真較小的影像

說白話一點, 即使是一個固定的Bayer影像, 經過不同的影像處理晶片
結果是可能天差地遠.在這些看似不起眼的細節卻隱藏著大學問, 通常輸就輸在這

個人認為這次所謂的UltraPixel會出現在hTC的產品里並非沒有道理
算是一個大膽的嘗試.
如果要持續競爭像素數, 以及後端的處理
面對有較多資源的三星或蘋果, 是不會有太大的勝算
不如不做這樣的競爭, 直接用硬體的設計來跳過這些處理,
得到不失真的但較小的影像作為一個結果.
雖然說最終的結果要看消費者買不買單.
但這樣的創新勇氣是值得敬佩的.
您說的沒錯, 影像的重點在lens, sensor 跟ISP, 就是Image processor.

但有幾件事:

1. HTC 過於 rely on Qualcomm ISP, 所以可以想像3A, Denoise..etc 跟之前不會有太大差異

2. 至於HTC 的 Image Chip 做了捨麼事, 那是重點, 但是應該還是一個很陽春的chip. 基本上是HTC One 的改良版, 另加了一些幫忙Qualcomm pre-procssing 的東西. 不會太高檔. 跟 Samsung/Apple 比技術層次差異太遠, FYI


b8453079 wrote:
第一點沒錯,
目前所...(恕刪)

b8453079 wrote:
第一點沒錯,
目前所...(恕刪)
我也對HTC ONE的相機規格感到好奇,官方沒有公布完整數據是??
1.讓大家驚喜
2.遮羞
因為比較資料不足,讓人有可能買到不符合需求的感覺

CPU倒是很有看頭,是性能指標,且也有公開發表過的數據
如果HTC可以從供應商那邊拿到這顆鏡頭,那供應商應該也是要大張旗鼓的發表才對
畢竟是個劃時代的創新,結果查來查去就是查不到有這顆鏡頭的公開發表資料
都已經量產還不公開,有鬼

反正到時候上市,再去玩玩看,說不定有特別的表現
我個人的結論
在室內光源不足的情況拍攝,拍出照片並以手機大小瀏覽,或上傳FB觀看
這顆4M可以贏過13M的CMOS

事實上手機也只需要這樣
hTC只是沒有把前題講出來

該贏的地方贏就好
不要想什麼都要贏...

mwind wrote:
我個人的結論在室內光...(恕刪)

單就SENSOR而言...4M還是13M出來的相片上傳FB後是沒差(可能有那麼一點點)的.
因為畫素感光面積增大是不會直接推光相片的...官方宣稱的300% brighter是因為OIS(能使用較長快門)及ISO可以衝上更高..
上傳到FB後...大家觀看時都已經縮成SCREEN的大小了..13M的較高雜訊已經被壓縮...和4M的相片差不多..
以上只着眼於SENSOR上..不要誤會了

mwind wrote:
我個人的結論在室內光...(恕刪)


沒講出來是因為真的不能講啊...
去看看網路上公布的低光源照片吧...
老實說
他敢把這一項列入特色我覺得真的蠻有勇氣的

謝謝HTC喽
謝謝周執行長
謝謝HTC的PM
讓全世界看到台灣人的勇氣.....
個人認為....以用途來分
手機拍照是要記錄生活,上傳FB,01,像素夠用就好,拍得到,拍得好比較重要(當然像素高也不錯,但不是優先考量, 加上還要考慮網路速度....台灣LTE何時有啊??)
手機拍照要洗婚紗照,裁切車牌,那可能就要高像素,但前題是要能拍得好, (我是不會幹這種事啦....這交給專業的相機來吧....)

先不論銷售的成敗
hTC這次打破像素競賽的成規....
從使用的層面來著眼
蠻有guts的......
就像現在電腦CPU還有很多人注意時脈嗎?? 架構反而更重要.....影響效能更多!!

至少Ultrapixel目前一些測試照看起來跟920也還有得拼....另外HDR攝影也很讓我驚豔~~~

至於以這種概念(畫質/成功率/應用>像素多寡)發展下去會不會往上提升像素??
我想在技術,成本,重量,體積都能更進步的狀況下是有可能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