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e X豪華版的solo耳機真的是我用過最棒的

rojar wrote:
我講的是本質問題,

發燒玩家欣賞音樂不是只有器材,

還有空間.



我講的是真正玩音樂欣賞的,

如果這種一兩萬的玩意上得了檯面,

Hiend音響大展的廠商可以收一收.


這又回到原點了
比好,沒有人會是最好
比有錢,大多人也不會是最有錢

對於大多人玩的
也不會是幾十萬的隨身音源

雖然隨身音樂
僅屬於發燒音響的其中一個部份
但討論隨身設備的人
跟室內音源不同
應該很少人會討論空間....(您指的是器材擺放的空間吧?)

而且樓主也沒要跟幾十萬的器材比吧
= =樓主覺得有價值就好~~~

其他好像探討太多了~~




randyj wrote:
這又回到原點了比好,...(恕刪)




不是,

我要說的是,

出門在外的環境,

本來就不是適合欣賞音樂的.


評比那些毫無意義.
www.geneai.com
rojar wrote:
出門在外的環境,

本來就不是適合欣賞音樂的.(恕刪)



發問:演唱會不適合欣賞音樂嗎....

還是喇叭發出來的音樂比現場演奏及原唱唱的還真.....

為什麼我覺得去演唱會氛圍更好,也更容易進入音樂。
rojar wrote:
不是,

我要說的是,

出門在外的環境,

本來就不是適合欣賞音樂的.


評比那些毫無意義.
...(恕刪)


也因為出門在外的環境與室內不同
所以才會有隨身訊源、隨身耳擴、隔音耳機(塞)、適合外出的耳機..等等相關討論
甚至才會有"行動"影音版啊,不是嗎?
行動影音應不至於是個毫無意義的版吧

小拉鍊3822 wrote:
發問:演唱會不適合欣...(恕刪)


演唱會用的器材,

是你隨身攜帶那種兩三萬的小玩意?
www.geneai.com
rojar wrote:
演唱會用的器材,

是你隨身攜帶那種兩三萬的小玩意?(恕刪)


請問~我去聽演唱會~是聽演唱者的聲音~還是聽演唱會用的高級器材???

我相信 就算演唱者直接清唱不要有任何器材都會很好聽~比透過任何更好更高端的器材撥放來的精彩!!

randyj wrote:
也因為出門在外的環境...(恕刪)



可以很遺憾的說,的確毫無意義.

就好像餐廳會放個音樂,

通常目的不是要欣賞.
www.geneai.com


人家樓主標題打著她用過最棒的~又不是你這些嘴砲~

就好比BMW M5 是我開過最棒的車~

然後你開法拉利出來酸人???

難怪人家說01一堆嘴砲~
rojar wrote:
演唱會用的器材,

是你隨身攜帶那種兩三萬的小玩意?


小拉鍊要表達的是
有時自己的感受(氛圍)比器材價格高低重要

已經沒要跟您討論器材是大是小
也沒要跟您討論是貴是便宜

rojar wrote:
可以很遺憾的說,的確毫無意義.

就好像餐廳會放個音樂,

通常目的不是要欣賞.


音樂可以製造氛圍
不只是為了欣賞

對於您說行動影音毫無意義
小弟只能說非常遺憾


提供一些網路上的文章跟您分享


雨果說過:“開啟人類智慧之門的鑰匙有三把,一把是數字,一把是文字,一把是符。” 音樂是滋潤心靈的雨露,是哺育感情的乳汁,在培養人的高尚情感及審美趣味方面自然起著別的藝術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音樂使人更具靈性,音樂是給聰明勤奮的人學習的藝術,它會使聰明的人更聰明,懂得成熟的思考與判斷。學好音樂的人都是“懂得學習方法,善於總結經驗,理解活學活用,知道舉一反三的道理”的,反過來說通過學習音樂也可使你掌握到更好的學習方法。
“音樂能夠通過人腦中的不同神經傳導路影響人的認知功能。”現在經過科學實驗已經證明,人通過學習音樂和數學可以使大腦中的“灰質”增加,於是變得更加聰明。德國的神經病學家戈特弗里德·施勞格研究發現,音樂可以開發大腦中包括中樞神經系統的那一部分。音樂刺激可能對右腦神經細胞的生長有促進作用,增強神經細胞的活動性,充分發揮大腦右側的功能。
神經解剖學研究已初步揭示了左右腦在人類智力活動中的相互關係和不同分工。如左腦主要主管數學、語言或符號等抽象思維,而右腦主管音樂、圖形等形象思維。音樂刺激右腦功能的同時,也促進了兩半球聯絡的功能,因此也增進了左腦的功能,從而提高了整體的智力活動水平。
音樂是人類共通的語言。“音樂是一門崇高而深刻的藝術,具有強烈的感人魅力。”
音樂有利於智力發展,音樂可以提高右腦創造能力和加強直覺思維,改善注意力和記憶力。音樂對人智力的發展確實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古今中外許多高智能的名人,如孔子、愛因斯坦、列寧都酷愛音樂,可以說音樂對他們的事業成就具有一定的影響。古希臘哲學家、數學家畢達哥拉斯就十分愛好音樂,並用數字來研究樂律。伽利略受音樂啟發而做出了精確的“斜面實驗”,從而發現了“落體定律”。愛因斯坦從六歲開始學小提琴,他從直覺中發現光的運動,而音樂正是這種直覺的推動力量,怨不得他曾不無感慨的說:“我的科學成就很多是從音樂中得來的。真正的科學和真正的音樂要求同樣的思維過程,如果我在早期沒有接受音樂教育,那麼無論什麼事業都將一事無成。”恩格斯年輕時就熱愛音樂,曾寫過一部歌劇,嘗試過作曲;盧梭是偉大的哲學家,同時他的音樂理論甚至音樂創作在音樂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我國的地質學家家李四光、數學家蘇步青、科學家錢三強都是音樂愛好者……
良好的音樂教育對提高人的智力水平,培養人的科學創造性都有著巨大的作用。音樂還有助於提高大腦的機能,提高人的學習、工作效率。生理學研究證明,聲律可以刺激人腦細胞,使之處於興奮狀態,有助於人腦細胞的生長和發育。音樂的旋律高低起伏,和諧的組合對調動激活人腦細胞較之一般聲音有更好的促進作用。通過音樂培養豐富的情感形象、培養聯想和想像力,發展形象思維。思維的一個重要特徵是情感性。從心理學的角度看,情感是人們對客觀事物態度的體驗,人們為了表達自己的感情往往借助於聲音的表現。從喊叫、歡呼到引吭高歌都是感情的流露,而音樂則是最善於表現感情的藝術。
音樂還可以怡悅身心,淨化人的心靈,還能激發人對美好光陰不懈追求的熱情,而這種熱情正是從事一切工作所不可缺少的。正如人民音樂家冼星海所說:“音樂—我生命的頌歌,人類最大的快樂,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是陶冶性情的熔爐。”莎士比亞在《威尼斯商人》中描寫過音樂的重大意義。他說:“一個人要是他內心沒有音樂,聽了美妙的和聲也無動於衷,那麼他就是為非作歹的料子,他的靈魂象黑夜一樣昏沉;他的心胸像地獄一樣幽暗。” 陶冶人的情操,豐富人的生活。當我們接觸一部優秀的音樂作品,我們正感受著作曲家的靈魂。每一部優秀的音樂作品,都有一個高尚的靈魂。宣洩感情、平心宜氣;提高修養,增加品位;激發熱情、鼓舞士氣。

音樂在實現思想教育作用時,並不是靠強制的方式,它依靠音樂鮮明的節奏、優美的旋律、豐富的和聲、美妙的音色來表情達意,因而能直接觸動人的情感中樞,震撼人的心靈,對人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觀念的滲透和影響是很大的。
優美的音樂可以促進人的身心健康發展,還可以醫治疾病。根據研究顯示,某些音樂特有的旋律與節奏能使人的血壓降低,基礎代謝和呼吸. 音樂的治療功能,另一方面是透過音樂的物理作用 ,直接對體內器官產生共振效果。我國古代名醫朱震亨說:“樂者,亦為藥也”。馬克思也說過:“一種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藥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憊和痛楚”。音樂有助於提高人的聽力水平,提高人的協調能力。音樂教育可通過有規律的音響培養人對不同的音高、節奏、力度、音色的辨別能力,提高聽力的敏銳性。聽覺是僅次於視覺的認識客觀世界的重要渠道,音樂訓練對培養良好的聽力有益,從而有助於人們進行發明創造及專業技能的發展。另一方面,音樂中的樂器演奏是綜合的,是對人的視覺、聽覺、觸覺以及運動感知能力的綜合訓練,比如手指的觸覺和視覺對樂譜的反映的一致,以及聽力對這二者準確度的檢驗,多種器官的同時配合,是對人的協調能力的鍛煉,必將提高人的各器官之間的協調能力。
人類用音樂進化自己起源於遠古,原始人用人聲或樂器來模仿和再現自己在自然界聽到的聲音,這是人類試圖使自己的行為與環境協調一致的最早的一種嘗試。隨著歷史的發展,心理學家、醫學家們一直在做不懈的努力,按照音樂的生理、心理、神經、社會效應,用音樂健身、舒緩壓力、治療疾病、提高智力、增進修養--- ---例如,專家們會建議用類似下面的方子來調節人們的身心。
安神鎮靜 《春江花月夜》 《月夜》 《催眠曲》
興奮開鬱 《喜相逢》 《喜洋洋》 《假日的海灘》
宣悲消氣 《紅河水》 《小胡茄》 《二泉映月》
養心益智 《陽關三疊》 《江南絲竹》《空山鳥語》
娛神益壽 《高山流水》 《梅花三弄》 《百鳥行》
孩子的早期音樂教育更具有積極的作用:有助於發展思維能力,有助於鍛煉注意力,有助於提高記憶力,有助於發展想像力,有助於提高自信心.因此,人們應重視兒童的早期音樂教育.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