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呆!宏達電8月營收腰斬、寫近13年新低

漁舟唱晚 wrote:
實在懶得再補刀..不...(恕刪)

實在不太想補你刀,這種毫無意義的測試!有啥好比…
若想要證明強猛的內在,你可以證明一下!




我搬板凳等你表演


另外,u11的造型感覺上大眾化!背面就真的很有特色!正面黑才有視覺感,背面顏色角度、你看看其它家有這樣玩嗎?

sony 手機上造型變化性低,屏佔比一看之下有種上個世紀的技術(高額頭、雙下巴)

手殘護一生 wrote:
應該是中國的軟件問...(恕刪)


这个与软件并无太大关系,与耗电什么的更没有关系,U11都支持微信的指纹支付了,我不信它如果用心的话会做不好体验这块

另外,与之相对应的,我手上还有一台SONY Xperia XZ Premium在微博和微信的使用体验上就不会有这种问题,其他牌子手机也不会出现类似问题,我还特意用同事朋友的手机试过。。


Geek Chen wrote:
U11 把 3.5m...(恕刪)

非常認同
沒有耳機孔我就覺得不行
如果說是因為type c可以提供更好的音質
那給我兩個孔好嗎XD

手殘護一生 wrote:
實在不太想補你刀,這...(恕刪)

你沒用手機套的習慣?
漫步蔚藍晴空下 wrote:
HTC 由盛轉衰的...(恕刪)


2011年之後 機海戰術下產品線整個混亂

連手機命名都讓人搞不清楚是高低階

舉三個例子:

1. Sensation XL:

2011年中 htc推出了雙核心旗艦機:

htc sensation

用來取代前一年推出的單核心Desire HD

當時旗艦已是雙核時代 螢幕也不斷增大

同年底三星推出了第一代Note

一舉把螢幕尺寸拉到5.3吋

而htc也嘗試把螢幕增大在同一時間推出

htc sensation XL

看名字你以為是sensation的放大版嗎?

錯 以規格來說應該是Desire HD的放大版

不但停留在單核心 連螢幕解析度都沒變

Desire HD 4.3吋 480x800

sensation 4.3吋 960x540

sensation XL 4.7吋 480x800

基本上除了螢幕變大 晶片解析度都退步

那售價呢 有比較便宜嗎?

答案是沒有 一個年中上市一個年底上市

定價都是20900元

晚半年上市用更差的硬體

只是用個旗艦名稱就可以賣一樣錢

真是天才啊


2. htc one S

相信大家對此機的換芯事件記憶猶存

2012年手機晶片剛進入28nm

高通的新28nm晶片S4供不應求

所以htc one s才有了舊晶片S3的版本

本來好好在盒子上標明或直接取另個名字就好

誰知為了圖國外S4版本的好口碑好評價

只在盒身處理器描述做了極其含糊的區別

S4版的是 Dual Core, 1.5GHz

而S3版只有寫 Dual Core

完全不標註處理器型號

把好貨留給國外

讓台灣跟東南亞印度市場一樣只賣低規版

被批評後還聲稱兩個版本效能一樣好

根本是自欺欺人


3. htc 10 evo

在2016年中 雖然htc的聲勢已大不如前

還是推出了年度旗艦機htc 10

而且是用了新的s820處理器

一掃之前s810過熱效能不佳的陰霾

但同年年底又推出了htc 10 evo

咋聽之下 以為是htc 10的進化版

其實是不折不扣的庫存料機

RAM不僅從4GB變3GB

處理器還是有行動暖爐之稱的S810

不過這次的售價就比較收斂

只賣17900 約是htc 10的7折


搭旗艦的名字 低規高賣來清庫存料件

不老老實實的做好一支手機

怎麼可能把生意做好做久
less7 wrote:
你沒用手機套的習慣?...(恕刪)

有怎了?
zbzcb wrote:
这个与软件并无太大关...(恕刪)
我想應該是軟體上的問題?硬體上不太可能~而且app之類的軟體htc也無法管制吧!純粹只是寫軟體的問題

hakuoro wrote:

htc sensation XL

看名字你以為是sensation的放大版嗎?

錯 以規格來說應該是Desire HD的放大版

不但停留在單核心 連螢幕解析度都沒變


血淚史
以後可能只能跟孩子說
曾經台灣有一個稱霸世界的手機品牌。。。叫 H T C

Trash01 wrote:
要是真賣得不錯,XZP就不會才短短的幾個月就從24900跳水到17500...(恕刪)


SONY的手機通常開價都蠻高的,而且常常是比對手晚出又開出對手當初定的旗鑑價,

比如說三星旗艦機已經降到1萬八了,SONY現在才推出還是敢開兩萬一千九,

這算是沒落貴族最後還是要強調排場跟尊嚴吧!!

但是SONY發售後沒幾天就會馬上急速跳水以符合目前手機的行情價,

算是SONY要面子但是對目前自己的行情身價也很有自知之明,

但SONY的旗艦手機只要跌到一個甜蜜點,大概是1萬5千的時候,

就會進入一波銷售熱賣期,然後再慢慢跌到一萬一時,這段時間往往都是佔據銷售前十名的常客,

這就是過去台灣人累積的SONY情節,其他有少數國家也有類似台灣這種SONY情節,

去年SONY手機出貨大概就1500萬隻,但是都中高階機種,所以還能小賺。

而HTC除了台灣人其他國家並沒有HTC情節,HTC的崛起比較像是碰到時機大運而暴富的土豪,

而且U11之前HTC都是開一流大廠的高價,明明沒落了,為了維持品牌形象降價速度又不夠快,

SONY是暴跌了大家還認為他是貴族(至少是沒落貴族),HTC是自以為是貴族為了形象跟排場不敢亂暴跌,

所以HTC慢慢跌到了甜蜜點價格,消費者早就失去了興趣或關注度,

像HTC 10 evo現在跌到不到8000元,HTC One X9也就5500元附近,HTC U Ultra1萬2千多左右,都是合理價格了,
消費者仍乏人問津,

一方面降價不夠果決,一方面少了品牌情節,所以造就了HTC目前150億的庫存貨,

SONY跟HTC雖然都是OTHERS,但是SONY賣的都是中高階機種,而且以1500萬隻出貨量來說SONY在中高階佔有率還算OK,

HTC將來如果貼上GOOGLE品牌,就算旗艦賣的貴我想銷售量也大概也能有兩三百萬隻(去年google pixel的銷售量),就算虧損,我想這一點點小錢GOOGLE根本不放在眼裡。

hakuoro wrote:
2011年之後 機...(恕刪)

大大列出的血淚史還只是命名引發的問題
其他紫光事件、聯強潮店都還沒算進去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