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ffe wrote:
小弟不才..剛剛跑了一趟台南中山新光
終於見識到傳說中的音量鍵
下面這張是我畫的示意圖
第一我想說的是..材質的確是金屬..
有把玩過NEW ONE的都知道音量鍵同心圓的設計非常緊密
如果是塑膠材質用指甲刮就可以知道真金屬還是假塑膠
隔壁已經有樓用指甲摳過檢測了
如果是塑膠材質..大力刮紋路早就消失..
但是事主的紋路都在
照片為何看起來是一片白且紋路不明顯..我想這跟拍攝的角度問題有關
我當場有刮了好幾次..幾乎無損..且有指甲與金屬摩擦的聲音
事主當場也有確認
第二..與其說是掉漆..不如說是表面亮光鍍層脫落
鍍層脫落也是真的..也就是示意圖最上層藍色亮光部分脫落
第三..為何事主表面鍍層脫落裡面卻是白色而不是金屬色澤
這我覺得也跟拍照,光線,材質都有關係
怎麼說呢..同第一點..為何拍照看起來白色的部分都沒紋路了..可是當場卻刮的到??
這就可能造成大家一直誤解是塑膠,因為掉漆所以紋路也沒了
再看一下示意圖
鋁材質的零組件為了增加本身材料的強度還有後續應用
有時後會刻意將其拿去氧化..表面就會形成一層緻密的氧化鋁(Al2O3中間紅色部分)
氧化鋁本身就是"白色"且"不導電"
這樣就造就了為何照片看起來是白色,用三用電表量是不導電的結果..
我本來有建議事主真的要判斷到底是塑膠還是金屬..
拿丙酮擦一下就知道了..如果是塑膠保證同心圓紋路變形(不才小弟研究室丙酮頗多)
可是畢竟手機不是我自己的...等一下不小心沾到旁邊塑膠的部分融掉就囧了
至於有沒有外力破壞的痕跡..
我並沒有發現...
不過...如果樓主有包膜再撕掉有可能就會把鍍層一起拉下來
畢竟有的包膜材質黏性頗強...
很多人可能覺得膠帶怎麼可能會把鍍層弄下來
有興趣的人可以自行google "附著性測試" "膠帶百格測試法"
可能有人質疑苦主是工讀生..不過我覺得應該不是啦..
畢竟這種零件小瑕疵碰到是有可能的
他的手機頂部也有非常小的細縫(發票應該是塞不入)
可是他完全不在意,也沒PO出來
我也有詢問他拍照中間變紅的事情
他就說後來也沒遇到了,說可能是場景的問題,還開心的show了幾張照片給我看..(恕刪)
發文者願意說明自己專業背景還有測試方法?
你的回應裡面讓我有很多疑問
鋁材質的零組件為了增加本身材料的強度還有後續應用
有時後會刻意將其拿去氧化..表面就會形成一層緻密的氧化鋁(Al2O3中間紅色部分)
氧化鋁本身就是"白色"且"不導電"
1.增加鋁合金材料強度要熱處理,不是去氧化
2.鋁合金要防鏽是要做陽極處理,也不是去氧化,反而是要做氧化處理
陽極處理是氧化成皮膜(Conversion Coating)技術的一種,
利用化學或電化學處理,使金屬表面生成一種含有該金屬成份的皮膜層,
其形成的化合物或氧化物必須不具水溶性,同時也不是粉狀物,而且必須是連續皮膜。
肉眼根本看不到氧化鋁的存在,請問你怎麼看到白色氧化鋁??
氧化鋁的厚度差不多只有一根頭髮的4/1000,那麼薄的厚度不可能辨識出白色
3.氧化鋁是白色且不導電這句話是對的,短時間要讓陽極鋁產生白色氧化鋁
必須要在高溫高壓高氧環境之下,通常這種環境,人早就死了,哪會有機會拿一支手機拍照抱怨?
我本來有建議事主真的要判斷到底是塑膠還是金屬..
拿丙酮擦一下就知道了..如果是塑膠保證同心圓紋路變形(不才小弟研究室丙酮頗多)
可是畢竟手機不是我自己的...等一下不小心沾到旁邊塑膠的部分融掉就囧了
高濃度丙酮測試塑膠abs可以,普通的工程塑膠測不出來,混料的abs也測不出來
至於有沒有外力破壞的痕跡..
我並沒有發現...
不過...如果樓主有包膜再撕掉有可能就會把鍍層一起拉下來
畢竟有的包膜材質黏性頗強...
說這句話很不負責任,也太誇張,以市售包膜材質黏性測試不會高於0.5kg/公分
你告訴我,哪一款包膜材質黏性頗強可以把同心圓的外表撕掉
我可以很專業的告訴你,全世界還沒有一種膠可以輕易的把已經陽極的鋁合金外層破壞
我工作專長在鋁合金、塑膠、表面塗裝、膠合領域10年,有問題歡迎提問
還有,你說的是一片白且紋路不明顯..我想這跟拍攝的角度問題有關
這句話點出了發文者相片的問題,只有刻意打燈光或是用閃燈曝光在音量鍵,才會發生
你很有技巧的說出,證物很有可能造假!
多虧版上熱心網友,大家才得以知道按鍵的確是金屬無誤,不是鵬泰攻擊的塑膠(S4更塑膠耶....
)。電鍍層掉漆,原廠也積極處理,只能說大量生產下無可避免的會有瑕疵,但有負責任的原廠支持,是不用太擔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