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設計能力與技術能力上,宏碁像壹咖啡,HTC像85度C,HTC質感明顯較佳,期待HTC能有像85度C攻城掠地的能力,在世界市場上站穩腳跟。HTC曾經是領先過三星的,就是產品規格不如三星,價格還貴他一點,贈品又不如三星多,才會淪落到如今地步。死豬不怕火燙,實施價格戰不一定能起死回生,但繼續高價策略卻必死無疑。發文所提價格是下重藥,不下重藥至少也要下輕藥,決對不能不服藥。
大大,您這個主題我個人很有興趣.不過,我覺得討論台灣價格對於HTC不具有戰略意義,因為台灣市場太小了.我用HTC公司的角度來看,頂好就是讓台灣市場享有(比照)全球最低的售價,這樣也算嘉惠故鄉同時也讓一些嘴炮閉嘴.整個公司的策略還是要以國際市場的眼光來看.Desire816在大陸發動價格戰,在歐洲則相對高價,事實上可能沒錯.因為也許HTC的供應鏈體系沒有準備好全球發動價格戰,而大陸是未來這兩年成長最快的單一市場(相對歐美),在那裡取得口碑與實質佔有率可能是最有利的.一位大大提到Asus與HTC合併,個人也覺得綜效不大.品牌位置有所重疊,1+1不見得大於2.我倒是想到了TTKK的口號也許可以在此拋磚引玉.所謂TTKK是Taiwan Team-up Kill Korea: HTC相對在製造與供應鏈不擅長,這對有應付國際大廠訂單起伏的OEM公司卻是不難.不如找一家OEM/ODM大廠結盟(不是鴻海),對方買下HTC工廠,HTC承諾未來數年訂單最低比例,對方承諾產能與成本競爭力,合力奪取市佔,針對三星橋頭堡發動攻擊才是上策.手機主要零組件成本,台灣的螞蟻雄兵絕對打得過三星或是SONY......HTC我看工廠效率品質及零組件的採購方面沒有優勢,因此若要學Acer或Asus的分割方式大概也不容易成功,直接把工廠賣掉+釋出訂單(HP, Dell, Philips, SONY, Nokia...都幹過這類方式)可能是讓公司更專注資源的方法...個人淺見,拋磚引玉,莫要炮轟的太厲害
現實是很殘酷的打價格戰讓我想到以前公司的經驗以前公司是做某種設備在尚未研發成功之前台灣有需要的廠商都是跟外國買一台1500萬訂價(量多可以砍到1200萬)經過三年研發成功生產成本約為600多萬展覽時售價訂在900萬左右沒多久就聽到外國廠商推出幾項折扣首先是訂價下修到1000萬然後重點來了~~~買一送一..............他們幾年時間國外已經賺飽飽設備零件模具成本都均攤掉了價格戰你可以撐多久??所以價格戰應該是在握有同樣技術且是剛出來的時間點如果握有同樣技術但是產品已經比人家晚幾年推出人家買一送一都比你成本價還賺的多
Didadi兄,為了讓HTC低價特地註冊一個帳號進來,真是辛苦了。基本資料註冊日期: 2014-03-19登入日期: 2014-03-19回歸正題,產業並不是光靠低價就可以有所提升,如同前面大家說的論點,在現今條件這個只是加速敗亡而已,如同宏碁靠低價搶單搶市佔率,我們可以看看結果並不如預期。要打低價戰要看有沒有資格打,三星其它事業群可以供應手機相關主要材料,使得成本相對比其他廠商低,加上資本額也夠大,可以靠低價來去壟斷其他廠商,這種不是光靠跟他比低價就可以贏的。假若這樣,怎麼白牌還不出頭賣個三五千萬支。再說成本也不是只有硬體,相對的研發成本,軟體開發成本,專利成本等等,一些你沒看到的一大堆,不過您這種思維是典型台灣思維,台灣以硬體起家,很習慣會以做出一個硬體賣出去,他就是可以賺多少錢來計算,但是歐美並不光看硬體,包含其他軟體的成本與一些隱性成本都會考量在內。不過我想,你也不是想要討論這些,才特地"今天"註冊對吧?
引文(1)HTC進行價格戰毛利雖然會變低,但卻可達到規模經濟效益。(2)小蝦米對大鯨魚,三星如果價格跟進,必嚴重影響其獲利,間接影響其研發與創新。(3)行動裝置進入紅海市場對台灣所有電子代工業都有利,品牌大廠會因成本因素釋單台灣。(4)HTC品牌可避免消滅命運,甚至贏得市占率,獲得永續經營機會。(5)HTC目前技術及設計、創新層次,HTC有實力與三星、apple及索尼競爭,低價策略可擴大市占說實在的以上這些話都是憑感覺,你如果有上過班,被老闆直接REVIEW以上提議的話,包準馬上走路。1. 你可能沒有在電子業待過,我做這麼久,每次提出調降價格申請的時候都被review毛利還剩多少,所謂毛利就是扣掉BOM cost、營銷成本、人員薪資、研發分攤費用後的稅前利潤。最重要的是,業務真的能夠保證降價就會刺激銷量嗎?真的可以拿到market share嗎?價減量增之後的總利潤到底會增加還是減少?2. 為何三星要跟進?HTC降價會拿的到三星的market share嗎?還是聯想、小米的市占?3. 台灣的電子廠商早就在紅的不能在紅的海裡面找不出生路了。4. 歡迎永續投資HTC股票。5. 這句話前面對了,我們相信他有技術、設計、創新能力。不過最後一句話真的不一定會對。